出自:二级理论知识

SDS对每个项目的评分是()。
A: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
B: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
C: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五级
D:按症状的频度分为五级
第一印象的作用机制是()。
A:近冈效应
B:光环效应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
身体内部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A:内感性不适
B:非真实感
C:内脏性幻觉
D:被洞悉感
视网膜视细胞层上有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两种,()。
A:杆体细胞是明视觉器官
B:锥体细胞是暗视觉器官
C:杆体细胞的视觉是暗视觉
D:锥体细胞的视觉是明视觉
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对心理现象的研究主要用的是()的方法。
A:总结个人经验
B:实验
C:思辨
D:测验
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
A:需要
B:注意
C:兴趣
D:动机
心理现象的产生是()。
A:以能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为标志的
B:以能形成条件反射为标志的
C:以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为标志的
D: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
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色
B:自我
C:成功与失败
D:价值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B:是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
C: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
D:始于公元前400年
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可以稳定地表达一个人的“心境”
B:心理结构与人格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D:“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
E:以上都是
关于社会再适应量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量表有局限性
B:该量表针对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
C:该量表中,负面生活事件遭遇者易患精神障碍
D:得分低的个体易患感冒、心脏病、骨质疏松等
办事公道对企业活动的意义是()。
A:企业赢得市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B:抵制不正之风的客观要求
C:企业勤俭节约的重要内容
D: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神经过程的()等方面。
A:强度和速度
B:稳定性和灵活性
C:暂时性和持久性
D:内向性和外向性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李某在学校里人际关系紧张,不善与人交流,却对别人求全责备,觉得同学衣服或鞋子脏了,必定反复提醒其换洗,不厌其烦。八个月前,李某和同学就学校附近新建成的高楼层数打赌,同学们都说是二十四层,但他坚信是二十五层。从那以后,每天课余时间他都绕道到楼下反复数,每次数十遍,数不对或记不清都要重新数起,从不间断,明知没有必要,也觉得无聊和厌烦,但始终控制不了自己,非常痛苦。同学发现后也不知怎么办,都远远地躲着他。三个月前排练校庆节目,李某甚感疲劳,出现失眠,突然明显话多,滔滔不绝,但同学反映他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李某对同学说看见别人身边有鬼,好心提醒同学,同学还不相信;上课时突然拍桌子扔书,说“老师讲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用来打飞机,我手下有开飞机的玉皇大帝,所以我发火”,吃猪头肉时将肉往外扔,他说:“看到猪头肉就想到别人骂我牛头马面,心里不高兴。”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学校要求李某休学,由父母带来就诊。李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非常在意家里物品的摆放,位置不对或不在原来的地方,一定要改过来;出门前总是反复检查衣柜里的衣服是否按“规定顺序”摆放,鞋架上的鞋子是否摆放整齐;吃饭前看到餐具上有可疑水溃,必定重新清洗,觉得一尘不染了才罢手。李某进门后又退出去,之后又进来,进来后又退出去,反复五六次之后才坐下来,谨慎地四下张望,若有所思。



第1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李某的性格特点是()。
A:个性偏执
B:富于幻想
C:追求完美
D:思维敏锐

第2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李莱进门时的动作说明其()。
A:焦虑不安
B:强迫行为
C:内心恐惧
D:拒绝就医

第3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李某“吃饭前看到餐具上有可疑水溃,必定重新清洗,觉得一尘不染了才罢手”,说明其()。
A:强迫计数
B:多疑敏感
C:强迫检查
D:敢做敢为

第4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李某的行为不包括()。
A:强迫行为
B:回避行为
C:自伤行为
D:冲动行为

第5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李某的精神症状有()。
A:病理思维奔逸
B:错觉
C:特殊意义妄想
D:幻觉

第6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李某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A:有思维内容障碍
B:不伴有人格缺陷
C:病程长幼年起病
D:社会功能有损害

第7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以下说法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A:神经症可伴有人格障碍
B:精神病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C:重性精神病是神经症发展的必然结果
D:在同一人身上可以出现神经症和精神
从业人员与企业的关系是()。
A:利益共同体
B:相互依赖
C:对立
D:双赢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可分化为人类的九种基本情绪。
A:伊扎德
B:布里奇斯
C:桑代克
D:杜威
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的特点。
A:直观性
B:形象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
一般资料:女性,46岁,某机关工作人员,因内心极度恐惧,不敢乘电梯而来咨询。 案例介绍:半年前单位一位同事的妻子坐电梯时,电梯突发故障而致其死亡。知道其死亡,求助者起初虽有遗憾并不害怕。大约三个月前的一天坐电梯回家时,突然停电,被卡在电梯内约十余分钟,不由得想到同事妻子的死,非常害怕,觉得心慌心悸、呼吸困难、浑身冒冷汗,腿颤抖地摊在电梯里,当时吓得快死了。从此以后不敢再坐电梯,自己家在12层,办公室在19层,求助者都是走楼梯上下楼,但无论上班或在家,都需要多次的上下楼,求助者走着上下楼,体力实在难以承受。明明知道坐电梯不一定会被摔死,但就是十分害怕,内心十分痛苦,故来心理咨询治疗。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认真协商后,双方(包括家属)签订了进行冲击疗法的协议。其步骤如下: 准备治疗环境:在治疗内请装修公司搭建了由木板和石膏组成的模拟的电梯间,面积、高度、颜色等与电梯一致,还安装了模拟开关。治疗时请求助者进入模拟电梯内,见求助者表情明显紧张,呼吸加快,全身颤抖,手足无措。求助者想退出,但门已关闭,只能呆在模拟电梯内,求助者喘息不止,连喊:“我害怕,我害怕”,听到里面有摸索的声音,但心理咨询师置之不理,约半小时后,声音逐渐减小,心理咨询师打开门,见求助者大汗淋漓,跌坐在模拟电梯的地板上,虽有颤抖,但已明显减轻,呼吸渐渐平稳,一脸疲惫,如释重负。 第二次治疗地点、方法、步骤同上,但求助者几乎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植物性神经反应也明显减轻。三个月后评估,求助者及家属均报告已能较平静地坐电梯。 从本案例看冲击疗法的特点是()。
A:方法简单
B:求助者痛苦小
C:实施困难
D:疗程短收效快
求助者:男性,18岁,职业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初中时就常有自杀的想法,但没采取过行动。上职高后,曾有一次走在桥上,想往河里跳,被同伴拉住。半年前,求助者结识了一个女网友,后来放弃上学,跟女网友一起到城里打工。家人辗转找到他,带他前来咨询。 家属反映:求助者在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喜欢独处,生活懒散,有时几天不洗脸、不刷牙。时而沉默寡言,时而口若悬河,经常因为小事对他人发脾气,曾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经常因小事摔手机、书本等。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偏执、内向,父母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照顾他。与父母交流极少,不愿回家见父母,甚至母亲做手术都未曾回家看望。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的躯体疾病。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印象包括( )。
A:心理健康
B:有情感障碍的症状
C:变形冲突
D:出现了心理异常
人在危险情景或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的高度紧张情绪状态,被称为()。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愤怒
动机冲突的形式主要有()。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是()。
A:转折期
B:更年期
C:关键期
D:心理性断乳期
根据ICD-10,人格障碍的要素是()。
A: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并且伴随睡眠紊乱
B:人格的一些方面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
C:由人格偏离引起的适应不良从童年或少年时期开始出现
D:由人格偏离引起的适应不良给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一般经历以下阶段()。
A:警觉期-恢复期-康复期
B:警觉期-搏斗期-恢复期
C: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
D:惊吓期-衰竭期-恢复期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三元是指()。
A:环境影响
B:行为
C:生理成熟
D:人的内部因素
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
A:丸脑干
B:丘脑
C:下丘脑
D:小脑
强烈和持久的应激反应会()。
A:激发人的高度热情
B:损害人的工作效能
C:造成对许多疾病或障碍的易感状态
D:提高人的免疫力
口头调查又称为()。
A:纸笔法
B:量表法
C:访谈法
D:档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