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待定系数β1与β2的估计值,一般要用最小二乘法作出估计。
根据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在资本一产出比不变条件下,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越低。
以下项目中不属于非流动资产项目的有()。
A:长期股权投资
B:货币资金
C:固定资产
D:存货
E:无形资产
企业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一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一投资损失)。
速动比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A: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B: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C:速动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D:速动比率=流动负债÷速动资产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最核心的指标。在GDP核算中,净出口应该计人当年的GDP总量。
对于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都能测量的统计是()。
A:平均数
B:标准差
C:方差
D:众数
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小,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相关关系即为函数关系。
下列关于“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变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三因素分解法把经济增长按()因素分解。
A:劳动增长率
B:劳动投入
C:资本投入
D:资本增长率
E:全要素生产率
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A:E=(AA/AB.·(B/A.
B:B.E=(AB/A·(A/B.
C:C.E=(AB/B.·(△A/
D:D.E=(B/AB.·(A/△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
A:收入水平
B:利率水平
C:进出口差额
D:价格水平
按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A:会计科目
B:总分类科目
C:明细分类科目
D:账户
会计凭证按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分为()。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收款凭证
D:付款凭证
E:转账凭证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A: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
B: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C: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D: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收进业务的记账凭证。
A:现金和金融资产
B:现金和银行存款
C:银行存款和金融资产
D: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
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填制的“往来款项清查表”,应列明各种往来款项的()。
A:处理意见
B:账面余额
C:市场价值
D:原因分析
E:清查结果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主要包括()。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权责发生制
E:货币计量
在社会经济中,私人储蓄转换成社会需求的途径有()。
A:借给企业形成投资
B:借给政府形成政府支出
C:借给外国形成出口信贷
D:支付罚款
E:归还借款
一致性,是指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下列情况除外: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编制资产负债表所依据的会计等式是()。
A:收入-费用=利润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D: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A:税收
B:再贴现率
C:政府消费支出
D:公开市场业务
E:转移支付
利率是影响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杠杆。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的提高会使国民收入()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不确定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
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1(或100%)
D:定基发展速度减1(或100%)
E:逐期增长量分别除以基期水平
某公司在财产清查中发现材料盘亏1800元,经查明,一般经营损失1000元,能理赔的洪水灾害损失500元,不能理赔的洪水灾害损失300元,则最终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金额是()元。
A:1800
B:300
C:500
D:1000
市盈率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盈率越高,表明股票市价越低,投资风险越小。
某企业购入原材料200000元,收到了销售方开出的发票账单,企业已经开出转账支票200000元支付料款,材料尚未到达企业。记录以上业务需要使用的账户是()。
A:原材料
B:在途物资
C:应收票据
D:现金
E: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