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司法卷二

犯罪嫌疑人马某,被某女控告有强奸她的行为。该女子称,某日她正在山坡上打猪草,马某将其逼在某个山角落里将其强奸。而马某则辩称:该女与自己发生性行为是自愿的,并有当时在山上放牛的18岁的阿民作证,自己当时并未使用暴力。问:本案中,如果阿民能够成为证人的话,他应具备什么条件?
下列那些犯罪嫌疑人不适用取保候审()。
A:甲在取保候审期间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
B:乙涉嫌抢夺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被拘留,需逮捕而证据尚不符合逮捕条件;
C:丙涉嫌盗窃罪,在讯问中丙乘办案民警不备用头撞墙以逃避侦查;
D:丁是持刀抢劫的犯罪嫌疑人。
什么是刑事责任?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下列有关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A:赔偿委员会审理作出决定,赔偿请求人撤回赔偿申请的,赔偿委员会应予准许
B: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决定
C:赔偿委员会立案后应当在15日内将赔偿申请书副本送达复议机关和赔偿义务机关
D:除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外,赔偿委员会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
A:与行使职权无关
B:与行使职权有关
C:一切
D:个人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的原则是:()
A: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B:向当事人宣传法律
C: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D:听取当事人意见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下列关于发回重审制度的说法哪些是不合法的?()
A:一审法院对17岁的王某故意伤害一案进行公开审理,二审法院将此案发回重审
B: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决定将案件发回重审,原审法院在查清事实后改判,被告人上诉到二审法院,二审法院认为原审法院仅由书记员对本案进行独任审判不合法,决定再次发回重审
C:被告人以量刑过重为由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查后发现原判决事实认定清楚,但法律适用错误,被告人实为抢劫罪而非抢夺罪,遂决定将该案发回重审
D:被告人以量刑过重为由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查后发现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但由于其犯罪性质恶劣,量刑过轻,于是决定将案件发回重审

原告:某商场 被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原告某商场与案外人某开发公司经营部于1998年初,前往福建省石狮市购买各种牌号的旧进口彩电90台,而后私自运至某商场。在销售过程中,消费者以质量低价格高为由向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反映。区工商局经调查核实后,将尚未出售的26台彩电封存。
1998年5月4日,区工商管理局对某商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没收非法所得及26台旧进口彩电。某商场对处罚不服,向市工商管理局申请复议。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审查后,认为某商场私自销售旧进口彩色电视机违反了有关规定,应予处罚;但考虑到某商场由于进货中曾经有关部门核准,某商品质量问题也不应由某商场全部承担,故变更处罚决定,除没收某商场的非法所得外,余下的26台旧进口彩电由有关部门强制收购处理。
某商场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复议决定仍不服,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审理过程中,某商场的委托代理人认为,如维持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对本商场无论是经济及社会声誉方面均会带来不利影响。故请求法院进行调解,对行政机关做些工作,建议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人民法院能否接受该调解请求?为什么?
论述追究行政责任的原则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于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
A:可以书面审理
B:应当书面审理
C:必须开庭审理
D:一律开庭审理
行政失职
什么是行政法?什么是行政法学?二者有何区别?
梁某在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自2012年3月起,便在上海市嘉定区某出租房内开设非法诊所,为孕妇做B超检查、鉴别胎儿性别,并利用引流器等设备为孕妇进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因为部分堕胎手术不成功,导致很多女性患上了不孕不育症,其中还有一名女性因为得知自己变得不孕不育后,跳楼自杀。请问梁某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非法行医罪
C:构成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
D:非法行医罪
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据为已有应当承担的责任是:()
A: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不构成犯罪的信用证法给予行政处分
C:退还财物并向当事人赔礼道歉
下列哪些权利受到侵犯时,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政治权利
D:财产权
违反种子法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的情形有?
下列关于起诉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告是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原告指明的被告并不一定是真正的被告,但只要原告表明自己告谁,即已满足有明确被告的要求
C:有具体的事实根据是指原告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D:原告起诉必须同时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赔偿请求人不能向赔偿委员会提起赔偿申请。
何某和蔡某系银行营业所会计、出纳,利用职务之便,为私营业主刘某个人账户空存24万元,由刘某利用该账户24万元进行验资注册私人公司。试问本案中,蔡某、何某和刘某的行为构成:( )
A:何某和蔡某构成贪污罪,刘某不构成犯罪
B:何某和蔡某构成挪用公款罪,刘某属于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C:何某和蔡某构成挪用资金罪,刘某不构成共同犯罪
D:何某和蔡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刘某构成虚假出资罪
下列情形中,属于间接正犯的有:()
A:甲痛恨丙,并知道乙有喝醉酒发酒疯打人的毛病。为了痛打丙,甲喊来乙、丙共同喝酒,把乙和丙灌醉后,将乙、丙锁在房间里离开,后发现丙被乙打成重伤
B:医生赵某发现自己痛恨的钱某来看病,就故意开错药,并让护士陈某给钱某注射,致钱某重伤
C: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施犯罪
D: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
拘留犯罪嫌疑人后向督察部门备案的期限是()。
A:1天内
B:12小时内
C:6小时内
D:1小时内
某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后被无罪释放,赔偿义务的承担为()。
A:公安机关承担拘留期间的赔偿
B: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共同赔偿
C:检察机关只对其批准逮捕后的羁押进行赔偿
D:由检察机关负赔偿义务
某地方政府为保护地方经济作出决定:本地的啤酒批发商不能经营外地啤酒,违者处3万元以下罚款。对该决定行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行为是针对特定对象作出的,因而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B:决定作出后还会有商人新加入啤酒批发者的行列,因此决定行为具有反复适用性,是不可诉的抽象行政行为
C:该决定行为影响的是这些啤酒批发商的经营自主权,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D:该行为只是以"罚款"这种方式使本地的啤酒批发商不经营外地啤酒,是不具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是不可诉的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包庇罪?( )
A:甲帮助强奸罪犯毁灭证据
B:乙(乘车人)在交通肇事后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C:丙明知实施杀人、放火犯罪行为是恐怖组织所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
D:丁系歌舞厅老板,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违法行为时为违法者通风报信,情节严重
下列关于刑事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A: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均由中级人民法院一审
B: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如果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一审
C: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一审
D: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可由其一审一审
吉姆为英国公民,因为多次组织从泰国向英国贩卖毒品,被英国有关当局通缉。吉姆于2011年5月到中国旅游。英国方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报中国警方,请求中国警方将吉姆逮捕。经查吉姆从未向中国贩卖过毒品,也未在中国贩卖过毒品。对此,下列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A:我国可以对吉姆实行逮捕
B:我国无权对吉姆进行管辖
C:我国法院可以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吉姆进行判决
D:我国法院只能根据英国的法律规定对吉姆进行审判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有:()
A: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B: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
C:出于数个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
D: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
某县公安局和县文化局在联合执法中认定陈某构成违法行为,共同决定没收了其全部财物,并处罚款8000元。陈某缴纳罚款后,向法院起诉撤销没收财物和罚款决定。法院生效判决支持陈某请求。陈某提出国家赔偿请求。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没收财物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罚款为行政处罚
B:如陈某向县文化局提出赔偿要求,县文化局应当先予全部赔偿损失
C:如陈某提出申请的材料不齐全,赔偿义务机关应在15日内一次性告知其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D:对陈某的赔偿应包括返还罚款8000元和被没收的财物及其总额的同期存款利息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