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输血技术(师)

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计算求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的OR值为()。
A:2.6
B:3.5
C:3.1
D:4.5
E:4.0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研究设计属于()。
A:实验性研究
B:相关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分析性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选择皮肤癌病人为对照组合适,可以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该推论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
C:不正确,因为进行比较的两个群体必须来自同一种疾病
D:不正确,因为进行比较的两个群体必须来自同一个群体
E:不正确,因为是样本资料数量太少
血友病甲是缺乏()。
A:凝血因子Ⅱ
B:vWF
C:凝血因子Ⅷ
D: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Ⅺ
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一般要求采血前Hb浓度()。
A:男性≥120g/L,女性≥110g/L
B:男性≥100g/L,女性≥100g/L
C:男性≥110g/L,女性≥110g/L
D:男性≥110g/L,女性≥100g/L
E:男性≥120g/L,女性≥120g/L
接触凝血因子共同特点是()。
A:内源凝血途径
B:外源凝血途径
C:共同凝血途径
D:纤溶系统
E:抗凝血系统
出现感染情况时,以下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
A:热敷
B:理疗
C:中药敷疗
D:抗生素
E:自然恢复

患者,女,42岁,患骨髓纤维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曾因贫血输AB型血800mL。本次入院时,Hb25g/L,做ABO血型时,出现正反不符现象,并与AB型及O型血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凝集。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第1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A:患者血清含有自身非特异性抗体及同种抗D抗体
B:患者血清含有自身非特异性抗体及同种抗C抗体
C:患者血清含有自身非特异性抗体及同种抗C抗体
D:患者血清含有自身非特异性抗体及同种抗E抗体
E:患者血清含有自身非特异性抗体及同种抗e抗体

第2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当怀疑存在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时应()。
A:首先用自身吸收放散试验去掉自身抗体,再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是否存在同种抗体,鉴定抗体特异性
B:首先用配组细胞检测是否存在同种抗体,再用自身吸收放散试验去掉自身抗体,鉴定抗体特异性
C:首先洗涤去掉自身抗体,再用配组细胞检测是否存在同种抗体,鉴定抗体特异性
D:首先用自身吸收放散试验去掉自身抗体,再用配组细胞检测是否存在同种抗体,鉴定抗体特异性
E:首先用配组细胞检测是否存在同种抗体,鉴定抗体特异性,再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自身抗体

第3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主侧配血首选()。
A:用患者的血清和AB CCDEe红细胞相配
B:用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掉自身非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和AB CCDEe红细胞相配
C:用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掉自身非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和AB CcDEe红细胞相配
D:用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掉自身非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和O CcDEe红细胞相配
E:用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掉自身非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和O CCDEe红细胞相配

第4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人配血相合后应怎样输血()。
A:红细胞应加温输入
B:红细胞应快速输入
C:红细胞应配合抗敏药物输入
D:红细胞应加压输入
E:红细胞应洗涤输人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置换的适应证()。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多发性骨髓瘤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
一次性使用血袋的热原检查方法是()。
A: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B:细菌外毒素检查法
C:细菌染色法
D:真菌染色法
E:真菌毒素检查法
可以用于对抗原进行免疫组化定位的方法是()。
A:免疫荧光技术
B:Northern Blot
C:溶血空斑试验
D:Western Blot
E: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过氧乙酸消毒是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计算,熏蒸时间2h。
A:40%~60%
B:50%~70%
C:60%~80%
D:70%~90%
E:80%~100%
采血前核对程序的三个主要部分是()。
A:采血前需核对献血者基本信息及体检合格证;观察面色;检查是否有新穿刺痕迹
B:采血前需核对献血者基本信息;病史;健康检查
C:采血前需核对献血者身份证;进行血比重或血红蛋白的检测;血压
D:采血前需核对献血者身份证;进行血比重或血红蛋白的检测;化验结果
E:采血前需核对献血者身份证;血压;化验结果
引起细菌革兰染色性不同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质
E:细胞内容物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每袋容量中红细胞含量应少于()。
A:2mL
B:1.5mL
C:1mL
D:0.5mL
E:0.1mL
以下指标中哪种数可用来描述数值变量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E:构成比
原核生物起始tRNA是()。
A:甲硫氨酸Met-tRNAmet
B:甲硫氨酰-tRNA
C:甲酰甲硫氨酰-tRNA
D:缬氨酰-tRNA
E:任何氨酰-tRNA
男性,28岁,O型血,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半年,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2.2×109/L,血小板20×109/L。若患者出现感染,抗生素治疗仍得不到控制,需输注粒细胞,一般总数为()。
A:(1.0~3.0)×108
B:(5.0~6.0)×108
C:(1.0~3.0)×109
D:(5.0~6.0)×109
E:(1.0~3.0)×1010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输血不良反应()。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低血糖反应
D:溶血反应
E:细菌污染反应
促进形成80S复合物的是()。
A:eIF-4E
B:IF-1
C:IF-3
D:IF-2
E:eIF-5
采血时穿刺部位要选择()。
A: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皮疹、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B: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C: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D: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E: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下列哪项不是ITP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指征()。
A: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者
B:血小板<20×109/L,伴严重活动性出血者
C:脾切除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D:脾切除术后预防出血
E:血小板<20×109/L,伴感染发热者
我国固定献血者的定义是()。
A:至少献血2次,且近6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
B:至少献血2次,且近12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两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
C:至少献血3次,且近6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
D:至少献血3次,且近12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两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
E:至少献血3次,且近12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
在目前已知的肝炎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都可通过血液传播,但目前献血者的检测项目中不包括丁型肝炎,其主要原因是()。
A:传染性不强
B: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就可能把其感染的献血者筛除掉
C:对身体影响不大
D:没有发现感染的病例
E:无检测方法
引起人类不同个体间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A:共同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同种异体抗原
E:交叉抗原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采用电子媒体有其突出的优点,其中不包括()。
A:所有相关的人员都可以随时访问最新的,相同的信息
B:易于对文件的访问和更改进行控制
C:可以实现对文件的远程访问
D:作废文件的收回简单有效
E:比硬拷贝更安全
最常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抗体为()。
A:抗Fya
B:抗A或抗B
C:抗E
D:抗Jka
E:抗P1
下列含有吲哚环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
B:蛋氨酸
C:缬氨酸
D:色氨酸
E:苯丙氨酸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
A:使双螺旋DNA链缺口的两个末端连接
B:合成RNA引物
C:去除引物、填补空隙
D:将双螺旋解链
E:使DNA解链旋转中不致打结
现代的输血理念包括()。
A:“不可替代时选择”原则
B:风险规避原则
C:满足生理需要原则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临床应用的器官移植不常见于()。
A:肺脏
B:肝脏
C:肾脏
D:心脏
E:脑
次侧配合试验是指()。
A:受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作用
B:受者的血清与供者的红细胞作用
C:受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血清作用
D:供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作用
E:供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红细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