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已知201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如表4-1所示。 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 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的高低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A: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次数本身
B: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各变量值大小
C:影响平均数大小的惟一因素是各变量值大小
D: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次数的相对数,即权数
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请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相关指数,并回答下述问题: 假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8.04%,则说明()。
A: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8.04%
B:三种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8.04%
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8.04%
D: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8.04%
某高校2000年至20013年按年排列的年末在校学生数的时间数列是()。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平均数时间数列
C:绝对数时期时间数列
D:绝对数时点时间数列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进行的年份是()。
A:2011年
B:2010年
C:2009年
D:2008年
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66.97%
B:105.03%
C:93.14%
D:92.78%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A:单产业基本单位
B:多产业基本单位
C:单产业法人单位
D:多产业法人单位
将居民小区共4000户居民按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号码为7,则7,107,207……3907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种获取样本的方法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劳动者报酬从形态上看只包括货币形式的收入,不包括实物形式的收入。()
下列调查方式中,样本不是随机选取的是()。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判断抽样
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全国人口数是总
B:全国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C:全国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E: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某企业2008年-2013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



第1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企业2008年-2013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
A:平均指标时间序列
B:相对指标时间序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第2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企业2008年-2013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
B:
C:
D:

第3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企业2008年-2013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
A:10.33万元
B:12.40万元
C:42.00万元
D:62.00万元

第4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企业2008年-2013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
A:239.33万元
B:239.14万元
C:237.43万元
D:234.17万元
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国房景气指数包括()。
A: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数
B:本年资金来源指数
C:土地开发面积指数
D:房屋施工面积指数
E: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数
2012年按支出法核算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29238.4亿元,其中,居民消费190423.8亿元,政府消费71409.1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52773.2亿元。2012年末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2012年我国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为()。
A:86041.4亿元
B:14632.3亿元
C:205056.1亿元
D:157450.5亿元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不能通过题干中所给出的统计指标,计算得到()。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分行业进行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统计时,计算工业总产值一般采用()。
A:产品法
B:成本法
C:要素收入法
D:工厂法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不包括()。
A:生产法
B:收入法
C:产品法
D:支出法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2012年我国增加值率为30%,则总产出为()。
A:1764128.0亿元
B:158771.52亿元
C:407106.46亿元
D:688009.92亿元
主营业务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
A:生产法
B:收入法
C:产品法
D:支出法
E:消费法
农业总产出通常采用()统计。
A:工厂法
B:产品法
C:支出法
D:投入法

已知甲乙两个企业月产量(千件)的资料,甲企业一共20名工人,月产量的数据如下,根据给出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乙企业的数据如下: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乙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千件)()。
A:19.5
B:19.88
C:20
D:25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甲、乙两企业平均月产量的哪个更具代表性,正确的选项是()。
A:代表性相同
B:甲小乙大
C:甲大乙小
D:无法判断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甲、乙两企业的标准差系数依次分别为()。
A:33.3%,24.3%
B:5.15%,11.8%
C:26%,10.9%
D:3.84%,48.6%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甲、乙两企业的标准差(千件)依次分别为()。
A:1.06,9.47
B:1.03,9.47
C:21.2,89.75
D:21.2,9.47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甲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千件)()。
A:26.8
B:28
C:25.7
D:27.8
经济普查以从事()产业的企业事业组织、机关团体和个体工商户为对象。
A:第一、第二和第三
B:第二、第三
C:第二
D:第三
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750;2500
B:800;2250
C:800;2500
D:750;2250
某企业2009年末资产负债资料如下:流动资产100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16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用1300万元,累计折旧500万元,其中:本年折旧80万元,资产总计2200万元,负债合计1300万元,长期负债700万元。该企业没有其他资产,也没有在建工程。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该企业2009年末固定资产合计为()万元。
A:1600
B:1100
C:1300
D:1520
编制综合指数首先必须明确的概念有()。
A:指数化指标
B:同度量因素
C:数量化指标
D:权数
E:指标间的数量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增加值之和。()
在经济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面采用全面调查。()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以下哪种表述不正确()。
A:生产法
B:综合法
C:收入法
D:支出法
与其他调查方法特别是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A: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
B: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C:有时是惟一的选择
D:时效性强
E:费用低
要对某企业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报告单位
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简单随机抽样与判断抽样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能确保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B:抽样的结果能不能对总体指标进行推断
C:是否能减少调查性误差
D:是否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另一种计算形式,其计算基础是()。
A:综合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个体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