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输血技术

血液的有效保存期如何制定()
A: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70%以上时保存天数
B: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60%以上时保存天数
C:根据红细胞在血袋中48小时存活率为80%以上时保存天数
D: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72小时存活率为70%以上时保存天数
E:根据红细胞在血袋中24小时存活率为90%以上时保存天数
34岁男性患者,因周期性寒战、高热入院。查体脾肋下2cm,实验室检查RBC2.5×1012/L,Hb76g/L,血涂片发现间日疟原虫,最适宜的治疗是()
A:口服氯喹
B:拉米夫定
C:大剂量青霉素
D:齐多夫定
E:泼尼松
下列不属于酶原激活方式调节的酶是()
A:胃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弹性蛋白酶
D:胰凝乳蛋白酶
E:羧基肽酶
正确执行适宜的SOP对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的作用错误的是()
A:可以解决人员发生变化和临时上岗需要进行培训时能提供帮助,减少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B:使员工的培训复杂化,但标准化
C:当单位在出现医疗纠纷或发生质量问题需要法律介入时,有助于解决有争议的问题
D:规范具体操作时最大限度降低由于口头或随意书面材料导致的人为误差
E:作为常规工作的操作标准,为有效的实施质量监督提供依据
枸橼酸中毒应用()
A:解热、镇静剂
B:抗组胺药
C:强心、利尿剂
D:铁螯合剂
E:钙剂
下列对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A:热原质也称致热原,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阴性菌,即为其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B:外毒素由G菌和少数G菌产生、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毒性强且有高度选择性
C:内毒素为G菌细胞壁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D:卵磷脂酶、透明质酸酶是细菌合成的侵袭性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在机体内生存和扩散
E:抗生素只能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不能产生抗生素
全血采集后,制备成成分血的不同层面,血小板位于哪一层()
A:上层
B:中层
C:下层
D:血浆层
E:红细胞层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
A:变态反应性疾病
B:罕见的白血病
C:病毒性感染
D:放射线照射
E:疟原虫感染疾病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
B:交叉抗原
C:超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类属抗原
患者男,65岁。1小时前无诱因出现黑便来诊,近期厌食、体重下降,查体:左锁骨上凹淋巴结肿大、上腹部包块。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X线钡剂造影
B:放射性核素扫描
C:急诊胃镜
D:腹部CT
E:腹部B超
患者女,28岁。因头晕、乏力1个月、孕33周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晰。心脏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水肿。Hb58g/L、WBC4.2×109/L、PLT180×109/L、血清铁蛋白8Vg/L、血清铁10μ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给予输注全血400ml,速度是每分钟80滴。血还剩20ml输完,患者突感心悸、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血压150/90mmHg、心率130次/分,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患者最好输注()
A:悬浮红细胞
B:去白红细胞
C:洗涤红细胞
D:辐照红细胞
E:年轻红细胞
动脉血压是()
A:舒张压是心室收缩时动脉压升到的最高值
B: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降低到最低值称为收缩压
C:大动脉弹性是形成动脉压的前提
D:心肌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碰到的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因素
E:足够的血量对动脉血压具有缓冲作用
Rh阴性的献血者献血是()
A:HLA同型献血
B:稀有血型献血
C:缺乏抗原献血
D:试剂献血
E:ABO献血
患者男,16岁。因右下肢肌肉血肿,关节腔出血,两天入院,以往有多次发作史,家族中其舅舅有类似病史。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血浆输注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哪种为错误的()
A:立即停止输注血浆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给予肾上腺素VD
D:给予地塞米松IV
E:快速输注红细胞悬液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血液制品中,哪种成分含Ⅷ因子丰富( )
A:库存全血
B:纤维蛋白原
C:普通血浆
D:冷沉淀
E:人血清蛋白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血液输注,应选择哪种成分为好()
A:红细胞悬液
B:普通冰冻血浆
C:新鲜冰冻血浆
D:库存全血
E:浓缩血小板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可能诊断是()
A:过敏性紫癜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血小板无力症
D:血友病A
E:血友病C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血液中哪种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
A:纤维蛋白原
B:凝血酶原
C:Ⅶ因子
D:Ⅻ因子
E:Ⅷ因子
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于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A:γδT细胞
B:αβT细胞
C:NKT细胞
D:NK细胞
E:B1细胞
通常保存全血的枸橼酸钠浓度一般为多少()
A:0.1%~0.2%
B:0.2%~0.4%
C:1%~2%
D:0.5%~1%
E:0.4%~0.6%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最为明显的是()
A:凝血因子Ⅱ升高
B:凝血因子Ⅴ升高
C:凝血因子Ⅹ减低
D:凝血因子减低
E:纤维蛋白原升高
晕针是由于哪种因素引起的()
A:环境因素
B:身体状况因素
C:精神因素
D:采血技术因素
E:无菌因素
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抽检Ⅷ因子含量的质量标准为()
A:≥40IU/ml
B:≥75IU/ml
C:≥80IU/ml
D:≥100IU/ml
E:≥150IU/ml
足月顺产男婴,出生后4小时突发黑便,伴呕吐、口腔持续渗血;实验室检查:Hb9g/dL,PLT8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范围,PT、APTT时间延长。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C:新生儿出血病
D: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E:感染性出血
IgG经胃蛋白酶水解后可得到()
A:2个(Fab′)
B:1个Fab段
C:1个Fc段
D:2个Fab段
E:pFc′段
患者男,56岁。因车祸急诊入院。患者诊断:右侧两根肋骨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撕裂伤、失血性休克。既往无输血史。经补液、输血治疗,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血压上升至100/70mmHg,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实习护士给予加温的血液2U,输血后约50分钟,发现患者的尿液呈浓茶色,血压下降。立即停止输血。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加温后的血液温度应是()
A:22℃
B:32℃
C:36℃
D:38℃
E:40℃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最可能的是()
A:急性免疫性溶血性反应
B:急性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C:迟发性免疫性溶血反应
D:过敏反应
E:细菌污染反应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经调查实习护士加温血液时未监测水温,水温过高引起红细胞溶血。那么加温血液的水温应是()
A:20~22℃
B:32~35℃
C:35~38℃
D:38~42℃
E:42~56℃
上述哪种情况可排除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
A:母亲为O型,胎儿(或婴儿)为A型
B:母亲为A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
C:母亲为Rh阴性,胎儿(或婴儿)为Rh阳性
D:母亲为B型,胎儿(或婴儿)为AB型
E:母亲为A型,胎儿(或婴儿)为O型
引起过敏反应的抗体是()
A:HLA抗体
B:HPA抗体
C:HNA抗体
D:红细胞抗体
E:血浆蛋白抗体
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疱疹病毒
C:乳头瘤病毒
D:狂犬病毒
E:丙型肝炎病毒
下列关于DU型正确的描述是()
A:DU型细胞可以与不同抗-D试剂有不同强度的反应
B:当DU型人输入D阳性血时可能产生抗-D
C:DU型孕妇如怀有D阳性胎儿可能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D:当献血者被检测是DU型后,应该把他们当作D阳性,作为受血者时,应该把他们当作D阴性
E:以上均对
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A:食欲减退
B:肝性脑病
C: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D:鼻出血,齿龈出血
E:男性乳腺发育
关于干扰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干扰素是真核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分泌的一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
B:可抑制细菌的繁殖
C:干扰素分为α-型、β-型和γ-型三大类
D:干扰素能活化蛋白激酶,使elF-2磷酸化而失活,从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E:干扰素能活化核酸内切酶RNaseL,降解病毒mRNA,从而阻断病毒蛋白质合成
关于稀释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A:稀释液由晶体液和胶体溶液组成
B:采血总量与稀释液(替补液)总量的比例为1:3
C:胶体溶液和晶体溶液的比例为1:2
D:胶体溶液原则上不使用血浆
E:具体情况可根据患者全身情况以及重要脏器功能作适度调整
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普肯耶纤维
E:心室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