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废处理工

平流隔油池出水油含量一般应控制在()以下。
A:200mg/L
B:150mg/L
C:100mg/L
D:60mg/L
能够使进水、回流污泥同混合液充分而迅速混合的生化池是()
A:普通污泥法曝气池
B:吸附再生池
C:表面曝气池
D:延时法曝气池
在拥挤沉淀过程中,由于下沉的覆盖层必须把下面同体积的水转换出来,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水对颗粒群造成不可忽视的阻力,因此拥挤沉降又称()
A:压缩沉降
B:重力沉降
C:絮凝沉降
D:阻力沉降
为了保持氧化沟内活性污泥不沉积,一般沟内断面流速在()以上。
A:0.01m/s
B:0.05m/s
C:0.1m/s
D:0.3m/s
均质池(罐)常用的混合方式中,不需要外动力的混合方式是()
A:空气搅拌混合
B:机械混合
C:利用差流式混合
D:水泵强制循环混合
采用一定的污泥回流比,不仅维持吸附再生池内污泥平衡,而且有利于()
A:混合液供氧
B:活性污泥再生
C:提高有机污染物浓度
D:降低用风量
阀门的润滑部位应每三个月加注()次润滑脂。
A:一
B:二
C:三
D:四
进入事故池的废水中一般不包括()
A:高浓度废水
B:高浓度乳化液
C:含油量大的废水
D:酸性、碱性水
酸性废水中和处理方法中,一般不采用()
A:酸碱废水相互中和法
B:过滤中和法
C:清水中和法
D:投药中和法
初沉池的停留时间一般为()
A:1.5~2.5h
B:1.0~2.0h
C:1.0~2.5h
D:1.5~2.0h
催化湿式氧化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借助催化剂并利用()对污水或污泥进行氧化分解的处理技术。
A:次氯酸钠
B:双氧水
C:空气
D:液氯
化学沉淀法与混凝沉淀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处理方法
B:投加药剂
C:有沉淀物生成
D:去除的对象
无机型混凝剂主要起()作用。
A:絮凝
B:吸附
C:降解
D:凝聚
曝气池正常运行时,SV为30%,MLSS为3g/L则SVI值为()。
A:100
B:110
C:99.9
D:105
泵(E)型叶轮曝气机运行时应保证叶轮有一定浸没深度()mm以内。
A:20
B:30
C:40
D:50
滤池反冲洗效果主要取决于()
A:表面冲洗
B:冲洗强度
C:水温
D:冲洗历时
活性污泥及生物膜中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还有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
A:硝化细菌
B:蓝藻
C:真菌
D:病毒
AB法中A、B两段()
A:并联运行
B:串联运行
C:一个整体
D:并联或串联运行
当水温高时,液体的粘滞度降低,扩散度增加,氧的转移系数()
A:增大
B:减少
C:零
D:无关系
常用的助凝剂可分为()
A:调节或改善混凝条件类
B:增加矾花的粒径、密度和强度类
C:小分子类
D:高分子类
曝气沉砂池水的流态为()
A:侧向流动状态
B:螺旋流动状态
C:水平流动状态
D:斜线流动状态
在普通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口有机物浓度沿池长逐渐(),需氧率逐渐()
A:升高;升高
B:升高;降低
C:降低;升高
D:降低;降低
曝气机减速箱齿轮油,新机组是转()小时后需更换润滑油。
A:100-200
B:200-300
C:300-600
D:600-900
离子交换脂的溶胀性与下列()因素无关。
A:交联度
B:活性基团
C:溶液浓度
D:机械强度
流量与泵的扬程成()
A:正比
B:反比
C:无关
D:相等
调节污水水质、水量最常见的方式是()
A:线内水量调节
B:线外水量调节
C:线内水质调节
D:线外水质调节
桁车泵吸式除砂机砂泵吸砂管深入到池底砂沟距底应为()mm。
A:30-70
B:70-100
C:100-250
D:250-290
下列()不属于影响吸附的因素。
A:吸附剂
B:吸附质的性质
C:水量
D:吸附操作条件的影响
纯氧曝气系统氧利用率可达()
A:80~90%
B:60~80%
C:40~60%
D:20~30%
斜板(管)沉淀池利用浅层沉降原理,其颗粒的沉降距离和在同样效果下所需的沉降时间均远小于与其水流流态和水流方向相同的()沉淀池。
A:平流式
B:竖流式
C:辐流式
D:折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