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国家开放大学《国学经典选读》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的“中庸”的意思是()。
A:中庸:就是中规中矩的道理,或者“中庸”就是调和、折中的意思。
B:中庸:就是关于做事做人的一般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不左不右的意思。
C:中庸:就是关于心理平衡地做事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中正、中行的意思。
D: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B:此句中“止”:指“所当止之地”,即心灵归宿。
C:此句主要意思是: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有所得。
D:此句中的“静”,指内心安宁,不妄动。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
A:诚恳之人,选择善地而居住,绝不固执己见地住在混杂的环境里
B:谁能够做到诚实谁就是选择了善途,谁就要放下执着,不再迷失方向
C: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不要固执地实践要学会变通
D: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守不渝地实行它才行
庄子主张“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子畏于匡”的故事,解释正确的是()。
A:孔子之所以不怕匡人,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身负天命
B:孔子当时地位身份很高,所以匡人奈何不了他
C:孔子因为有很多弟子保护,所以不怕匡人
D:这个故事表现了孔子那种“天命在我”的自信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等)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被誉为“兵学圣典”。现仅存五篇兵法。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是()。
A:此句中的“反”:即复,相反相成,对立转化
B:此句是指用圣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保持无为的心态,身体力行地做事,以身作则
C:此句中的“动” :指“道”的循环运动方式
D:此句意思是“道”的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处事柔弱、不争、谦下,才是“道”的运用特征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正矣。”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
A:这句话说明了齐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
B: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意见
C:“父父,子子”意思是:父亲在父亲位置上尽父亲的职责,儿子在儿子的位置上尽儿子的职责
D:“正家而天下正矣”:家庭秩序井然,天下就安定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庄子著有《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真经》。
荀子兼崇“礼”、“法”,兼崇“王”、“霸”。
“人皆可以为尧舜”是说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这段话的所指是()。
A:这一段话是针对孔子的弟子们来说的,阐述了为仁好学之道,要知道仁德,要能够坚守操守,行事要庄重,行动要有礼,尽可能做到至善。
B:这一段话是针对臣子的角度来说的,阐述了臣子要想辅助治理好国家,就要具备知、仁、庄、礼,这四种品质,并需要足够的知识和仁善的行为去执行贯彻。
C:这一段话是针对君子的角度来说的,阐述了君子主要想修身齐家,就要具备知、仁、庄、礼,这四种品质,并需要由己及人,由长到幼地施行。
D:这一段话是针对君主的角度来说的,阐述了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具备知、仁、庄、礼,这四种品质,并需要由心而外,层层深入的执行与贯彻。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该诗句的作者是()。
关于仁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道德仁爱应该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和归宿
C:仁者爱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达到“仁”的一个途径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旧学商量加遂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是朱熹的名句
B:此句意思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要商量要研讨,才能逐步增加通晓和缜密的能力;对于所学新知要训练要累积,才能慢慢转化为深刻透彻的智能
C:此句是孔子的名句
D:此句中的“遂”:是通达, 通晓,洞达之意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因此,圣人不是等疾病发生了才去治疗,而是在没病之前就预防;(如同治理国家)不是等混乱局面已经出现才去治理,而是在未出现混乱前做好防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此句大致意思是: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有所得。万物皆有本末终始,知道其先后因果,就近于“道”了。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段话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王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犯罪”。
“三教合一”是指()、()、()。
学好《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就能够成为国学通了。
象形字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事,有可能是最早产生的一类文字。
明末,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称谓中国学术,以区别于“西学”。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句中的“率”恰当意思是()。
A:率性而为
B:遵行,遵循
C:率领,领导
D:率先,领先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恰当意思是()。
A:孔子说:“天何曾说过什么呢?春夏秋冬按天时运行,万物因而生息循环,天何曾说过什么呢?”
B:孔子说:“天何曾有言语呢?四个时令运行,百物生长,天何曾说话呢?”
C:孔子说:“天怎么有语言呢?四季运行在天地之间,百物茂盛生长,天有什么说的呢?”
D:孔子说:“天呢!怎么说这样的言语?四时运转得很快,万物生长得茁壮,天呢用雨水说话。”
从子学的内容回答中国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A:德
B:教
C:礼
D:仁
汉武帝主张“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子夏认为,君子有三变,“三变”指的是()。
A:望之俨然
B:即之也温
C:子温而厉
D:听其言也厉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