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共课

文稿草拟后,应当由谁审核,是()
A:拟稿人
B:办公厅(室)
C:机关主要负责人
D:主持工作的的负责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需要()。
A:坚持好干部标准
B:坚持传统的选人用人导向
C:坚持干部管党原则
D:以上都是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节选自《爱尔克的灯光》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从这个开头可以看出文章中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是由什么引发出来的?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这句话有何寓意?
翻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登高》的诗眼是()
A:无边落木
B:万里悲秋
C:不尽长江
D:独登台
“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
A:《左传》
B:《战国策》
C:《周官》
D:《汉书》
E:《礼记》
在唐代诗坛上并称“元白”的诗人是()。
A:元好问
B:元稹
C:白居易
D:李白
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指出,()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源来自汽车排放。
A:50%
B:80%
C:60%
D:70%
下列有关徐霞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B:著名学者钱谦益称赞说“徐霞客千古奇人”,这是对霞客评价的点睛之笔。
C:他经1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D:《徐霞客游记》是一部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你认为汉语会走向拼音化道路吗?
中国近代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A:李大钊
B:梁启超
C:王国维
D:侯方域
《雪夜访戴》选自()。
A:《德行》
B:《言语》
C:《任诞》
D:《简傲》
李白《将进酒》是一首()
A:七言律诗
B:汉乐府诗
C:新乐府诗
D:旧题乐府诗
下列各组人物不全是汉代的是()。
A:司马迁、刘盈、萧何
B:韩信、司马相如、项梁
C:刘邦、樊哙、项羽
D:范蠡、韩信、张良
以下属于《楚辞•九歌》中的篇章的是()。
A:《山鬼》
B:《云中君》
C:《湘君》
D:《离骚》
《葬花吟》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对计划的(),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
A:实行、组织
B:指挥
C:协调、控制
D:实行、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在职场中一个拥有主动思维的人总是会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是张养浩写的名句。
下列表述中,属于人才价值体制间不平衡的是()
A:国有公司和私有公司收入待遇不平衡
B: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收入待遇不平衡
C:北京等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平均收入不均衡
D:不同学历人才收入待遇不平衡
()年7月21日,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建交。
A:1987
B:1990
C:1967
D:19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老家 孙犁 (1)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大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2)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3)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4)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5)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6)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7)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8)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9)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10)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11)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12)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13)我解嘲似地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14)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第1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2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厂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第3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第4题,共4个问题
(多选题)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觉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诗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清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
C:文章第六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
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的担心。
《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孟郊《游子吟》以春日的温暖阳光比喻()对子女的慈爱,非常生动感人。
翻译: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翻译:万类霜天竟自由。
《君子于役》为什么选用黄昏景象?为什么选用黄昏景象
《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愁别绪的书写,引发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这突出都江堰水流的魅力,作者除正面大段描写外,还采用了什么手法?
经济回升的约束条件有不包括()
A:产销矛盾
B:消费饱和
C:环境代价
D:民营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