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正常人的HbA和镰状细胞贫血者HbS的区别是()
A:每个亚基的一级结构不同
B:亚基数不一样
C:β-亚基N端第六位氨基酸不同
D:α-亚基N端第六位氨基酸不一样
E:酸性氨基酸被碱性氨基酸取代
现在流式细胞仪设置的分选收获率均在()
A:100%
B:99%以上
C:98%以上
D:95%以上
E:90%以上
HAT培养基的成分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性,15岁,发现贫血、黄疸5年。脾肋下2~5cm,质中。HGB90g/L,网织红细胞0.05,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均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0.7%盐水溶液开始溶血。其父也有轻度黄疸。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最有可能的贫血是()
A:缺铁性贫血
B:海洋性贫血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考虑治疗措施时应首选()
A:输血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脾切除
D:叶酸
E:维生素B12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要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A:周围血片
B:骨髓象
C: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D:血红蛋白电泳
E:肝功能试验
单向免疫扩散是将()
A:抗体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原,再进行电泳
B:抗原与抗体均不混入琼脂板内,而是在一定位置打孔后,分别加入
C:抗原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体
D:抗体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原
E:抗原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体,再进行电泳
凝集反应是()
A: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
B: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
C: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pH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D: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E: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男,45岁,有慢性乙肝病史17年,近1年来自感体力下降,偶感腹胀,消瘦。1周前因进食不洁饮食出现腹泻、腹痛,服药后腹泻好转,但近3天出现发热,明显腹痛、腹胀,小便发黄,尿量明显减少。入院后查体:意识尚清,但患者烦躁多语,慢性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明显肝掌,可见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脐下腹有压痛,轻度反跳痛,腹水征阳性。急诊化验:血常规:WBC9.8×109/L,中性8g%;电解质K+3.4mmol/L,Na+137mmol/L,C-l98mmol/L,血氨为96μmol/L。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诊断肝肾综合征的主要依据()
A: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B:尿量减少
C:内毒素血症
D:尿素氮高于正常2倍
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升高
有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口服在胃肠道不吸收,可用于胃肠道消毒
B:肾皮质内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C:属杀菌剂且对繁殖期细菌作用较强
D:在体内不被代谢,约90%以原型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E:不能进入内耳外淋巴液
引起血沉生理性加快的因素是( )
A:妇女月经期
B: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
C:70岁以上的老年人
D:新生儿
E:6个月~2岁的婴幼儿
免疫法隐血试验适于检验的疾病是()。
A:消化性溃疡
B:结肠息肉
C:门静脉高压
D:急慢性胃炎
E:胃癌
不符合标准菌株的条件()
A: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的生物学性状
B: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的生化反应及抗原构造
C: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均以此为依据
D: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E:从病人体内直接分离出的致病菌
不全角化细胞胞质巴氏染色染成( )
A:橘黄色
B:粉色
C:浅绿色
D:深绿色
E:灰蓝色
概述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
链球菌引起化脓性病灶脓汁稀薄且易扩散,其主要原因是病原菌能产生()
A:透明质酸酶
B:血浆凝固酶
C:链激酶
D:链道酶
E:溶血毒素
下列是有关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稀释液作用的正确叙述,但除外()。
A:破坏红细胞
B:使嗜酸性粒细胞分布均匀
C:保护嗜酸性粒细胞
D: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
E: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
关于HI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感染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B:抵抗力弱,高压灭菌可灭活
C:感染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增加
D:可以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E: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女,45岁,育2子,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1年来诊。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年;检验结果: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清铁蛋白10μ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本例缺铁性贫血最可能原因是()
A:多次妊娠
B:慢性失血
C: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D:患者需铁量增加
E:偏食
简述遗传性因子ⅩⅢ缺乏症的试验诊断步骤。
检测外周血中T-ALL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最佳免疫标志是()。
A:CD2
B:CD3
C:CD4
D:CD8
E:TdT
胶体金是氯金酸在何者的作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A:还原剂
B:氧化剂
C:变构剂
D:化学物质
E:以上都不对
一个成年人不能对细胞内寄生菌或真菌产生抗感染免疫提示可能的原因是()
A:此人巨噬细胞缺损
B:T细胞缺陷
C: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D:此人患结核病
E:补体缺陷
下列哪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接近于糖化血红蛋白的真值()
A:HPLC法
B:亲和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等电聚焦法
E:电泳法
下列关于Ras蛋白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GTP酶活性
B:能使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
C: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
D:属于蛋白丝/苏氨酸激酶
E:抑癌基因产物
下面各项中,不属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形态特征的是().
A:椭圆形,淡黄色
B:卵壳一侧有侧刺
C:卵壳上有卵盖
D:卵内有毛蚴和油滴样的分泌物
研究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必须先获得受检者体内()
A:高纯度、高活性的淋巴细胞
B:低纯度、高活性的淋巴细胞
C:高纯度、低活性的淋巴细胞
D:低纯度、低活性的淋巴细胞
E:高纯度、灭活的淋巴细胞
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A:静脉>皮下>肌内>腹腔
B:静脉>腹腔>皮下>肌内
C:腹腔>静脉>皮下>肌内
D:皮下>肌内>腹腔>静脉
E:腹腔>皮下>肌内>静脉
下述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的是()
A:M∶E为5:1
B:原粒+早幼粒占9%
C: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D:原淋+幼淋占10%
E:颗粒型巨核细胞数为3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的突出表现为( )
A:单核细胞增多,伴异型淋巴细胞出现
B:中性粒细胞增多,伴异型淋巴细胞出现
C:单核细胞增多,伴幼稚单核细胞出现
D:淋巴细胞增多,伴异型淋巴细胞出现
E:淋巴细胞增多,伴幼稚淋巴细胞出现
有关再生障碍危象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慢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
B:急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5%,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
C:慢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血小板数正常,网织红细胞5%,骨髓象中粒:红=6:1
D:应用氯霉素,红细胞减少,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
E:以上都是
与同位素标记相比,荧光标记在DNA测序中有哪些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