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主治医师

骨盆兜用于治疗()。
A:单纯骨盆骨折
B: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
C: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
D:骨盆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
E: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
关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的骨折
B:因此处多发骨折,故称外科颈
C:此处是应力薄弱点,故易骨折
D:移位严重可损伤腋神经
E:本病以青年多见
未损伤骨盆后部负重弓者,伤后几周练习下肢肌肉收缩及踝关节屈伸运动()。
A:第1周
B:第2周
C:第3周
D:第4周
E:第6周
肘关节后脱位时,弹性固定在()。
A:80°位
B:90°位
C:100°位
D:135°位
E:180°位
一贯煎和杞菊地黄丸两方均体现了()
A:滋水涵木
B:培土生金
C:金水相生
D:扶土抑木
E:清金制木
常出现发热伴有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的是()
A:中毒性痢疾
B:流行性出血热
C:肺炎球菌肺炎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流行性乙型脑炎
关节脱位手术复位的适应症除何病以外都是()。
A:关节囊和肌腱的骨端绞锁
B:有骨折等并发症
C:畸形明显
D:并发严重的神经血管损伤
E:开放性脱位
厌食而兼嗳气酸腐,脘腹胀满属于()
A:脾胃虚弱
B:湿盛困脾
C:食滞胃脘
D:肝胆湿热
E:妊娠恶阻
先血后便,便血鲜红则为()
A:溏结不调
B:近血
C:脓血便
D:远血
E:排便不爽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外踝部、足外侧皮肤感觉消失,受压的神经根最可能是()。
A:骶1
B:腰5
C:腰4
D:腰3
E:腰2
骨折复位原则上愈早愈好,伤后()小时内手法操作容易,复位效果较佳()
A:1~5
B:1~6
C:6~12
D:12~24
E:5~12
猝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属于()
A:热极生风
B:小儿惊风
C:中风病
D:痫病
E:痹病
防己黄芪汤证不会出现的症状是()
A:脉浮
B:身重
C:汗出
D:手足冷
E:恶风
某男,40岁,右膝疼痛、肿胀半年,加重1个月,X线片显示右胫骨上端内侧有一5cm×5cm大小透明区,呈云雾状阴影,病变侵入软组织。诊断为右胫骨骨纤维肉瘤,下列治疗措施最合适的是()。
A:截肢
B:病灶刮除+植骨
C: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
D:广泛切除+大块骨或假体植入
E:放射治疗或化疗
股骨髁间骨折复位应达到良好的对位使关节面光滑完整,是为防止后期发生()
A:缺血性肌挛缩
B:骨化性肌炎
C:足下垂
D:缺血性骨坏死
E:创伤性关节炎
正位片上,儿童腕关节处桡尺骨骨间隙超过多少可诊断为下桡尺关节脱位?()
A:2mm
B:2.5mm
C:3mm
D:4mm
E:4.5mm
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10,可代替吗啡使用的药物是()
A:美沙酮
B:哌替啶
C:纳洛酮
D:吲哚美辛
E:喷他佐辛
春温后期,余邪留伏阴分治宜()
A:大补阴丸
B:沙参麦冬汤
C:大定风珠
D:青蒿鳖甲汤
E:加减复脉汤
不属于非感染性发热的是()
A:大面积烧伤
B:心肌梗死后低热
C:血清病
D:广泛性皮炎
E:流行性出血热
适用于髌骨骨折或鹰嘴骨折的压垫是()
A:平垫
B:合骨垫
C:抱骨垫
D:葫芦垫
E:大头垫
化脓性关节炎后期关节己有破坏与增生,强直已不可进免时,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是()
A:避免负重
B:加强活动
C:固定于功能位
D:行关节融合术
E:物理疗法
养阴清肺汤与百合固金汤两方均含有的药物有()
A:生地、熟地
B:贝母、百合
C:贝母、白芍
D:当归、丹皮
E:当归、白芍
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出现脊柱圆弧形后凸()
A:类风湿性脊柱炎
B:青年性驼背
C:佝偻病
D:姿势性驼背
E:脊柱结核
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不属于五脏功能系统的具体内容的是()
A:五脏的功能所主
B:五脏的阴阳属性
C:五脏与五体联系
D:五脏与五华联系
E:五脏与六腑及奇恒之腑的联系
应用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适应证为()。
A:较长时间使用一线药物,疗效不满意的早、中期患者
B: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已出现不良反应
C:肝肾功能不佳、心脏病、高血压、较重贫血、溃疡病不用
D:青年男女应慎用或不用
E:以上都是
肘关节化骨性肌炎治疗忌()。
A:重手法
B:内服桃红四物汤
C:外敷消瘀膏
D:外用通络止痛膏
E:外用海桐皮汤
瘫痪型颈椎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A:肩臂麻痛
B:颈部疼痛
C:行走不稳
D:项韧带
E:头晕
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的是()
A:肝硬化
B:右心衰竭
C:肾病综合征
D:丝虫病
E:急性左心衰竭
下列哪项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X线表现()。
A:椎体呈磨砂玻璃样表现
B:椎间小关节、肋椎关节处骨质模糊,边缘不清晰
C:椎间盘变窄,椎间隙纤维环出现钙化
D:“竹节样”改变
E:以上都是
大便秘结,发热腹痛属于()
A:热结肠道,热盛伤津
B:津液亏少,肠道失润
C:阴血不足,肠失濡润
D: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E:阳虚寒凝,气机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