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幼儿园教师招聘

布置自然区时,先让幼儿讨论,老师按照幼儿讨论的结果布置,这种做法运用了环境创设的()原则。
A:开放性
B:幼儿参与性
C:经济性
D:安全性
幼儿园中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理发店”属于()
A:表演游戏
B:角色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以认识空间图形为例,小、中班幼儿以认识平面图形为主,大班幼儿可以学习认识几何体,这反映的是数学教育内容的()
A:科学性
B:启蒙性
C:系统性
D:适时性
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时期是()
A:1.5~2岁
B:2~2.5岁
C:2.5~3岁
D:3~3.5岁
教师在主题为“一张照片”的语言课堂上,要求儿童具体描述照片上的人物是什么样的、正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看到照片后的感觉等。这属于()。
A:描述性讲述
B:议论性讲述
C:说明性讲述
D:叙事性讲述
动作技能领域
下列关于师幼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幼儿与教师是民主平等关系
B:幼儿与教师是互动合作关系
C:幼儿与教师是共同成长关系
D:幼儿与教师是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
“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就是要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这种做法()。
A:符合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B:没有意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孩子的内在适应性
C: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水平
D:值得肯定
简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
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是()
A:1~2岁
B:2~4岁
C:4~5岁
D:5~6岁
如果幼儿问诸如“太阳为什么不掉下来”之类的问题,教师应该怎么回答()。
A:告诉幼儿长大后就知道了
B:根本不用回答
C:告诉幼儿天文知识
D:扩展,告诉幼儿能理解的
如何护理高烧的病儿?
科学安排学前儿童运动量应遵循的原则是()。
A:以大运动量为主
B: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C:由大到小
D:高难度
古人把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其实质是()
A:传承和弘扬
B:改革和发展
C:教书和育人
D:实践和创新
下列不适宜作为幼儿早操活动的场地的是()。
A:草地
B:水泥地
C:塑胶地
D:泥土地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
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
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
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吃。
不过有时孩子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妈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操作实物时会产生的两种经验是()。
A:物理经验与社会经验
B:物理经验与逻辑一数理经验
C:逻辑一数理经验与社会经验
D:动作经验与社会经验
在组织科学活动“绳子的妙用”过程中,教师问:“绳子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属()提问。
A:发散性
B:启发式
C:层叠式
D:概括性
简述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向幼儿进行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游戏
B:组织幼儿参加劳动
C:练习
D:专门的劳动技术课
“提笔忘字”属于心理现象中的()
试述拋锚式教学的内涵。
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由于()
A:记忆范围的扩大
B:记忆广度的扩大
C:工作记忆的出现
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幼儿教师在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B:幼儿好模仿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幼儿看得更清
思维缺乏可逆和相对性是三岁儿童心理的显著特点。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常用的范例指导方法主要有()。
A:讲解、提问
B:示范、参与
C:示范、演示
D:示范、反馈
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转移
学前幼儿美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儿童()
A: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B:表现美的技能
C:鉴赏美的能力
D:评价美的能力
教师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这种方法是()
A:语言法
B:行动操练法
C:环境体验法
D:移情法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课程内容编制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系统化,即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
B:幼儿园所采用的编制课程内容的方式有:分科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但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
D:教师采用直接教学活动,幼儿自主学习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