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二级理论知识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A: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
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如"腹背受敌"时,称为()。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
A:健康常模
B:心理状态
C: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D:心理绝对平静的过程
患者把与他无关的事物和现象看作是与他有关的,这称为:( )
A:影响妄想
B:被害妄想
C:钟情妄想
D:关系妄想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李某在学校里人际关系紧张,不善与人交流,却对别人求全责备,觉得同学衣服或鞋子脏了,必定反复提醒其换洗,不厌其烦。八个月前,李某和同学就学校附近新建成的高楼层数打赌,同学们都说是二十四层,但他坚信是二十五层。从那以后,每天课余时间他都绕道到楼下反复数,每次数十遍,数不对或记不清都要重新数起,从不间断,明知没有必要,也觉得无聊和厌烦,但始终控制不了自己,非常痛苦。同学发现后也不知怎么办,都远远地躲着他。三个月前排练校庆节目,李某甚感疲劳,出现失眠,突然明显话多,滔滔不绝,但同学反映他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李某对同学说看见别人身边有鬼,好心提醒同学,同学还不相信;上课时突然拍桌子扔书,说“老师讲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用来打飞机,我手下有开飞机的玉皇大帝,所以我发火”,吃猪头肉时将肉往外扔,他说:“看到猪头肉就想到别人骂我牛头马面,心里不高兴。”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学校要求李某休学,由父母带来就诊。李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非常在意家里物品的摆放,位置不对或不在原来的地方,一定要改过来;出门前总是反复检查衣柜里的衣服是否按“规定顺序”摆放,鞋架上的鞋子是否摆放整齐;吃饭前看到餐具上有可疑水溃,必定重新清洗,觉得一尘不染了才罢手。李某进门后又退出去,之后又进来,进来后又退出去,反复五六次之后才坐下来,谨慎地四下张望,若有所思。 李某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A:有思维内容障碍
B:不伴有人格缺陷
C:病程长幼年起病
D:社会功能有损害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表现为( )
A: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开始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D: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压抑学说”的发现者是()。
A:吉尔福特
B:艾宾浩斯
C:弗洛伊德
D:波根多失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24)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际关系
B:行为和态度
C:人际关系和态度
D: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

一般资料:孙某,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春节后开学,孙某和同学就学校新的宿舍楼层数打赌,同学们都说是二十九层,但他坚信是三十层。从那以后,每天下课后他都到楼下反复数楼的层数,每次多达几十遍,数不或数不对就重数。孙某明知没有必要,自己也觉得无聊和厌烦,但始终控制不了自己,非常痛苦。老师同学发现后劝他不要这么做,但都无效。三个月前因教师节排练节目,十分疲劳。一周 前孙某突然明显话多,滔滔不绝,同学反映他说话不连续,晚上也不睡觉,好像很精神。白天四处游荡,说看见校园里有鱼拿着棒子打人,太有意思了,兴奋地告诉同学但别人都不相信。吃饭时突然摔盘子,将碗中的排骨往外扔。他说:“看到排骨就想到别人骂我骨瘦如柴,心里不高兴。”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孙某由父母强行带来,介绍孙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非常固执,家里的东西都要按他的意见摆放,位置不对或不在原来的地方,他一定要改过来,很在意衣柜里的衣服是否按“他的意见”摆放,书架上的书是否摆放整齐,觉得乱了肯定反复整理才行。
为此耽误了不少时间,自己觉得没有必要,但不整理很难受。目前老师建议休学看病,而孙某不承认有问题,在家长的强迫下来到心理咨询室。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孙某说看见校园里有鱼拿棒子打人,可能是()。
A:编讲故事
B:想象 
C:出现妄想
D:幻觉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孙某“明显话多,滔滔不绝”,说明其()。
A:知识丰富
B:思维插入
C:思维奔逸
D:思维散漫

第3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孙某的不良行为包括()。
A:回避行为
B:冲动行为
C:自伤行为
D:强迫行为
研究者(巴斯等)根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将其气质划分为()类型。
A:情绪性
B:活动性
C:冲动性
D:社交性
马西亚归纳出青年解决同一感危机方式中不包括()。
A:同一性确立
B:同一性延续
C:同一性困惑
D:同一性扩散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在读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研究生入学后不久因车祸导致骨折住院治疗,缺了许多课。求助者不想因此而休学,于是抓紧时间补课,但因缺课较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此后每到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有时半夜会突然醒来。时常感觉不到饿。吃什么都不香。最近求助者又要面临大考,但他无法正常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感到身心疲惫。考试一天天临近,烦躁也一天天加剧,甚至想到考试的场景,也会心跳加快,全身发抖。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考试时常常大脑一片空白,或越想越乱,会答的题也答不出,所以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求助者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在学习上一帆风顺,以全省高考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又因成绩优秀被保送研究生。因车祸影响,第一学期成绩不理想,但考试都通过了。研究生第二年成绩一般,第三年课题研究进展不顺利。求助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



第1题,共2个问题
(多选题)对于该求助者恰当的咨询方法包括()。
A:模仿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厌恶疗法
D:系统脱敏疗法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本案例最恰当的咨询目标是()。
A:顺利考取博士
B:考取全系第一
C:保证充足睡眠
D:减轻考试焦虑
表象具有()等特性。
A:直观形象性
B:片段不稳定性
C:可操作性
D:概括性
0~2岁的儿童主要依靠()来记忆。
A:表象
B:言语
C:动作
D:情绪
某女,30岁,职业医师,因惧怕花圈来临床心理科咨询与治疗。体检未见异常。心理咨询师与其认真协商后,双方(包括家属)签订了进行满灌疗法的协议。 在一间小的治疗室中,所有墙壁均粘上花圈图案,室内放有十个大花圈,中间桌上堆满了小花圈。求助者进入治疗室内,呼吸加快,全身颤抖,手足无措。突然响起哀乐,她想退出,但门已关闭,只能呆在治疗室内。求助者企图远离花圈,但治疗室太小,花圈几乎碰到了她。求助者喘息不止,大汗淋漓,跌坐在椅子上。40分钟后,颤抖减轻,呼吸渐渐平稳,虽一脸疲惫,但如释重负。 第二次治疗方法同上,但求助者几乎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植物性神经反应也大为减轻。其后追踪显示,她已不再惧怕花圈。 满灌疗法属于()治疗方法。
A:示范
B:反馈
C:剧烈
D:温柔
在你看来,幸福是()。
A:不用工作
B:通过劳动,积累财富
C:每天都比前一天做得好点
D:吃好一点,穿好一点
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A:是“超我”的活动机制
B: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
C:绝大部分“防御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D: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
E:以上都不对
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
A:态度
B:偏见
C:歧视
D:距离
根据归因的三维理论,如果行为的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人们倾向与做出()的归因。
A:背景
B:刺激客体
C:观察者
D:行为主体
关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加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成长加速
B:生理机能发育加速
C: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
D:青春发育期提前
在实施WAIS-RC的图画填充分测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仅第一图告之缺少部分
B:第一、二图均告之缺少部分
C:任何图均不告之缺少部分
D:每图限时20秒
PIQ和VIQ的差异没有意义的情况可能是因为()。
A:智商不与因素分析相应
B:用IQ值直接评价智商
C:廓图中得分分散
D:有再测效应的影响
一个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包括()等阶段。
A:形成
B:扩展
C:稳定
D:空巢
有些测验必须涉及一些社会敏感性问题,菲力普提出的可供参考的策略包括()。
A:命题时假定受测者具有某种行为
B: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
C: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使用
D: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16PF是采用()方法编制的测验。
A:逻辑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经验法
D:表露法
何谓幻觉?其中幻听有哪些具体表现?
有明确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具有稳定、正式编制的群体是指()。
A:参照群体
B:成员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正式群体
自我接纳程度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
A:自知力的评估
B:自我价值的评估
C: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D: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程度
"强迫动作"包括()。
A:强迫性意向
B:强迫检查
C:强迫性洗涤
D:强迫性穷思竭虑
表情是指()。
A: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
B:情绪变化的维度
C:情绪的不同种类
D:情绪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