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医乡镇执业助理医师
患者,女,42岁。身热较著,时时阵寒,咳嗽气急,胸痛烦闷,咳时尤甚,痰色黄绿、有腥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应属肺痈何期()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E:发作期
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功用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吴茱萸汤
D:一贯煎
E:逍遥散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少于1.5×10
9
/L时,首选抗病毒药物为()
A:α-干扰素
B:拉夫米定
C:阿地福韦
D: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
E:单磷酸阿糖腺苷
急性脑血管疾病出现呼吸困难时,常伴有()
A:窒息感
B:双下肢水肿
C:发热
D:咯血
E:昏迷
脘腹痞闷,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方剂应首选()
A: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B:木香顺气丸加减
C: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D: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E:枳实消痞丸加减
泄泻的病因
不包括
()
A:外感寒邪
B:外感湿邪
C:饮食内伤
D:脾胃虚弱
E:肾气亏虚
下列哪项
不属于
产后发热()
A:轻微发热
B:寒热时作
C:日晡潮热
D:高热不退
E:恶寒发热
直肠高位息肉的检查方法是()
A:肛门局部望诊
B:探针检查
C:乙状检查镜检查
D:指诊检查
E:肛门镜检查
严重肺气肿时()
A: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比例缩小
B:胸廓扁平
C: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比例增大
D:肋间隙变窄
E:腹上角缩小
足月男婴,出生8小时即出现身黄、目黄,哭闹不安,呕吐,尿黄稍伴发热,舌质红,苔黄稍腻,指纹紫滞。其治宜选用()
A:茵陈理中汤加减
B:茵陈蒿汤加减
C:膈下逐瘀汤加减
D:羚角钩藤汤合茵陈蒿汤
E:黄连解毒汤加减
一农妇患胃疾多年,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舌红苔少,脉细数。此时辨证属于()
A:脾胃虚寒型呕吐
B:饮食停滞型呕吐
C:痰饮内停型呕吐
D:胃阴不足型呕吐
E:肝气犯胃型呕吐
五指并拢时手掌的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
A:1%
B:5%
C:10%
D:0.5%
E:0.1%
经行浮肿病因病机错误的是()
A:脾肾阳虚
B:三焦不利
C:水湿运化不良
D:肝郁气滞
E:经期脾肾愈虚或气血壅滞
下列哪种疔疮最易发生走黄()
A:颧疗
B:蛇眼疔
C:蛇头疔
D:蛇腹疔
E:托盘疔
患者,男,29岁,全身皮肤发黄,伴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用药宜选用()
A:车前子
B:茵陈蒿
C:泽泻
D:地肤子
E:冬瓜皮
下列各项,属营气生理功能的是()
A:营养全身
B:防御外邪
C:行呼吸
D:行血气
E:推动脏腑生理功能
患者男性,45岁。尿混浊反复发作3个月,尿如米泔水,伴尿道热涩疼痛、尿频、尿急、腰腹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应治以()
A:膏淋汤
B:无比山药丸
C:苍术难名丹
D:程氏萆薢分清饮
E:八正散
苓桂术甘汤的功用是()
A:健脾燥湿
B: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C:温阳利水
D: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E:利湿化浊
泻白散的功效()
A:清肺化痰,平喘止咳
B:清肺泻热,平喘止咳
C:清热解毒,泻肺止咳
D: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E:降肺化痰,止咳定喘
风性善动的临床表现多见()
A:游走不定
B:头痛、感冒
C:恶风、自汗
D:动摇不定
E:以上均是
止泻宜煨用的药物是()
A:葛根
B:柴胡
C:升麻
D:桑叶
E:薄荷
治疗乳痈成脓期,应首选()
A:透脓散
B:瓜蒌牛蒡汤
C:龙胆泻肝汤
D:四妙汤加味
E:托里消毒散
流脑发病高峰年龄是()
A:1~5个月
B:6个月~5岁
C:15~18岁
D:20岁
E:50岁以上
细菌性痢疾急性期的基本病变是()
A: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浆渗出
B:肠粘膜水肿增厚、溃疡形成
C:肠粘膜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D:肠壁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E: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血液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消化道传播
不属于
十宣穴主治病证的是()
A:昏迷
B:癫痫
C:高热
D:手指麻木
E:牙松龈痛
流行性脑脊髓炎的传播途径与上述哪项有关()
A:空气传播
B:水和食物源传播
C:虫媒传播
D:血液和体液传播
E:母婴传播
提出“征四失论”和“疏五过论”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备急千金要方》
D:《本草纲目》
E:《外科正宗》
猩红热发病年龄最多见于()
A:1~3岁
B:5~10岁
C:6个月~1岁
D:3~7岁
E:10~18岁
主人体生殖的阴精是()
A:肾精
B:天癸
C:月水
D:水谷之精
E:五脏六腑之精
首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