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以下为发生心房梗死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但不包括()。
A:PR段抬高>0.05mV或压低>0.1mV,以Ⅰ导联改变最有诊断价值
B:ST段弓背向上抬高,Q波时限≥0.03s
C:P波宽大且形态畸形
D:出现持续的房性心律失常
E:存在对应的心室梗死
采用18F标记脱氧葡萄糖(FDG)心肌显像方法判断存活心肌与坏死心肌的原理是()。
A:存活心肌摄取↑,坏死心肌不摄取
B:存活心肌摄取↓,坏死心肌不摄取
C:存活心肌摄取↑,坏死心肌摄取↑
D:存活心肌不摄取,坏死心肌摄取↑
E:存活心肌摄取↓,坏死心肌摄取↓
左前分支阻滞时,Ⅰ、aVL导联QRS波群呈()。
A:R型伴切迹
B:rS型
C:qR型
D:rsR′型
E:Rs型

患者女性,58岁,发作性心悸10天。查心电图并绘制梯形图如图4-5-15所示。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梯形图显示的心律失常为()。
A:窦性心律不齐
B:窦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C: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D:交界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E: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梯形图V行中的螺旋样竖线代表()。
A: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B:室内阻滞
C:室内传导延缓
D:室内差异性传导
E:存在交流电干扰
P波消失,QRS-T不能区分,心率为350次/分,节律不规整,其可能的诊断为()。
A: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B:心房扑动
C:心房颤动
D:心室扑动
E:心室颤动
关于希氏束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希氏束电位(H波)代表希氏束激动时的电活动
B: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放大增益到3mm/mV时,亦可清楚记录到H波
C:H波为双相或多相高频波
D:心内记录H波时,应适当放大增益,纸速应设置在100~200mm/s
E:H波位于A波与V波之间
以下为提示电池耗竭需要更换起搏器的指征,其中错误的是()。
A:起搏频率下降10%
B:磁铁频率下降10%
C:脉冲幅度(电压)下降15%~20%
D:电池内阻明显增大
E:脉宽减少50%
关于delta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delta波的大小取决于心房激动经旁路与房室结下传心室的时差
B:delta波的结束代表激动经旁路预激心室的结束
C:delta波的开始代表激动经旁路除极心室的开始
D:静注腺苷可使显性预激患者的delta波变大
E:静注普罗帕酮可使显性预激患者的delta波消失

患者男性,40岁,多次发作心悸,心电图见图3-16-8,显示为预激图形。



第1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为了解心悸是否与预激有关,有意义的检查是()。
A:常规心电图
B:运动心电图
C:动态心电图
D:食管心房调搏
E:超声心动图

第2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心电图提示旁路位于()。
A:左后间隔
B:左侧壁
C:右后间隔
D:右前壁
E:右侧壁

第3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食管电生理检查测得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为240ms,提示()。
A:低危旁路
B:高危旁路
C:非危险旁路
D:可能危险
E:以上都不是

第4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了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该心动过速的折返途径为()。
A:心房→房室结→心室→旁路→心房
B:心房→旁路→心室→房室结→心房
C:心室→房室结→心房→旁路→心室
D:心室→旁路→心房→房室结→心室
E:以上都不是
该患者入院后行溶栓术,但ST段抬高始终下降不明显,2周后心电图显示V1~V5导联ST段仍弓背向上抬高达0.2~0.5mV,此时应考虑为()。
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C:室壁瘤
D:急性心肌炎
E:急性心包炎
二尖瓣中度反流()。
A:反流束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为45%
B:反流束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为15%
C:反流束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为30%
D:主动脉瓣口面积为0.6cm2
E:主动脉瓣口面积为0.8cm2
左心房增大最早出现的X线征象是()。
A:轻度肺淤血
B:左心房耳部突出
C:左前斜位左主支气管抬高
D:心脏右缘出现双房影
E:服钡见食管局限性压迹
关于房室旁路传导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少数可呈递减传导
B:可呈"全或无"传导
C:可仅具有前向传导功能,不具有逆向传导功能
D:可仅具有逆向传导功能,不具有前向传导功能
E:房室旁路传导速度一定比房室结快
左心室造影诊断室壁瘤的主要根据是()。
A: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
B:局部室壁运动严重减弱
C:局部室壁无运动
D:局部室壁出现矛盾运动
E:射血分数<30%
关于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Brugada波间歇性出现,时有时无
B:Brugada波具有多变性和隐匿性
C:Brugada波受自主神经的影响
D:Brugada波受心率的影响
E:Brugada波不受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
以自律性增高为主要发生机制的室性心动过速是()。
A:洋地黄中毒时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
B: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C: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E:以上都是
以下心电图改变可提示心肌发生坏死,但应除外()。
A:Q波时限≥0.03s,Q/R≥1/4
B:右胸前导联QRS波群呈QR波
C:左胸前导联QRS波群呈QR或QS波
D:出现ST段抬高
E:原来无Q波的导联出现Q波
人工心脏起搏器编码的第1个字母代表()。
A:起搏的心腔
B:感知的心腔
C:感知后的反应方式
D:程控、遥测、频率应答功能
E: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
有关起搏器感知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A波和V波的灵敏度值,可改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B:感知过度时,心电图上出现短于起搏间期的间歇
C:调高感知灵敏度值(降低灵敏度),可消除感知过度现象
D:调低感知灵敏度值(提高灵敏度),可消除感知不良现象
E:感知T波,可通过调高感知灵敏度值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