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医妇科高级职称
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病机的是()
A:《素问·咳论》
B:《素问·痹论》
C:《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D:《素问·生气通天论》
E:《素问·至真要大论》
除下列哪一味药外,均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
A:白芍
B:甘草
C:大枣
D:饴糖
E:阿胶
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
B:脏腑经络学说
C:药物的四气五味
D:寒热温凉四性
E:药物质地轻重及升降浮沉趋向
患者,女,36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月经淋漓不断,经血色淡,舌淡无苔,脉沉细无力。其病机是()
A:脾不统血
B:脾肾阳虚
C:气血两虚
D:脾肺气虚
E:肝血不足
根据骨度分寸规定,剑胸联合至脐中之间的长()
A:6寸
B:6.5寸
C:7寸
D:8寸
E:9寸
既能润肠通便,又有滋养补虚作用的药物是()
A:火麻仁
B:瓜蒌仁
C:杏仁
D:郁李仁
E:桃仁
坏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可概括为()
A:先表后里
B:先里后表
C:表里同治
D:阴阳自和必自愈
E: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患者吴某,外感风寒,服用解表宣肺方药后,邪未尽去,仍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宜选用()
A:香苏散
B:桂枝汤
C:桑菊饮
D:止嗽散
E:败毒散
茯苓甘草汤的药物组成是()
A:茯苓、桂枝、甘草、生姜
B: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C:茯苓、桂枝、甘草、白术
D:茯苓、甘草
E:茯苓、桂枝、甘草、干姜
火麻仁的功效是()
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
C:润肠通便
D:利水消肿
E:泻水逐饮
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胸部
C:腹部
D:肘膝部
E:四肢末端
面色虚白,多属于()
A:阳虚
B:血虚
C:气虚
D:阴虚
E:阳气暴脱
槐花米是一味常用的中药。鉴别此类化学成分的试剂是()
A:1%AlCl甲醇溶液
B:氨水
C:盐酸-镁粉试剂
D:Gibb’s试剂
E:2%NaBH
4
甲醇溶液
F:FeCl
3
试剂
命门穴旁开3寸为()
A:腰阳关
B:关元俞
C:肾俞
D:秩边
E:志室
患者,男,26岁。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自汗盗汗,梦中遗精,时有口渴,腰酸,舌尖红,脉弦。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选项不宜选择的药物是()
A:朱砂
B:龙骨
C:牡蛎
D:石决明
E:酸枣仁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选项,不宜选择的药组是()
A:黄连、肉桂
B:远志、石菖蒲
C:酸枣仁、合欢皮
D:石决明、代赭石
E:朱砂、磁石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在处方重镇安神药,做丸散服时需注意的是()
A:肝肾阴虚者禁服
B:注意选择道地药材
C:注意空腹时服用
D:药量需大,服用时间要长
E:应配伍养胃健脾之品
平第3胸椎棘突下的腧穴是:()
A:厥阴俞
B:心俞
C:肺俞
D:魂门
E:督俞
关于奇经八脉的描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不直属脏腑
B:无表里配合关系
C:无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经关系
D:除任、督二脉外,无专属腧穴
E:以上都对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甘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除哪项外,均为青蒿的主治证()
A: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B: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C:肺热咳嗽,痰黄黏稠
D:感受暑邢,发热口渴
E:疟疾寒热
茯苓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脾虚水停
B:胃虚水停
C:胃虚气滞
D:脾虚气滞
E:肾虚水停
手厥阴心包经的主治特点是()
A:心病
B:心、胃病
C:肺、喉病
D:肝病、脾胃病
E:肾、肺、咽喉病
现定十四经穴数目为()
A:354个
B:349个
C:361个
D:363个
E:364个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肝胆火的药物是()
A:决明子
B:龙胆
C:黄柏
D:黄连
E:菊花
患者马某,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时自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治宜选用()
A:普济消毒饮
B:三物备急丸
C:大黄牡丹汤
D:仙方活命饮
E:黄连解毒汤
奇恒之府
不包括
()
A:筋
B:脉
C:骨
D:髓
E:女子胞
具有调节女子行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
A:心与肾
B:肺与肾
C:脾与肾
D:肝与肾
E:肝与脾
哪味药辛热、有毒()
A:巴戟天
B:肉苁蓉
C:仙茅
D:淫羊藿
E:杜仲
肝火犯肺,属于()
A:火侮金
B:木侮金
C:火克金
D:火乘金
E:金乘木
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
A:某行之气亢盛传及母脏
B:某行之气亢盛传及子脏
C:某行之气虚衰传及“所胜”
D:某行之气亢盛侵及“所不胜”
E:某行之气虚衰传及子脏
少阴寒化证见身热反不恶寒的表现是因()
A:阴盛格阳
B:阳盛格阴
C:阳虚阴盛
D:阴虚阳亢
E:阴阳两虚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