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关于窦性P波的阐述,错误的是()。
A:P波改变反映心房除极异常
B: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
C:正常人P波在Ⅰ、Ⅱ、aVR、aVF、V
4
~V
6
导联均应向上
D: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不超过0.11s
E:正常人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在胸前导联<0.2mV
每搏排出量的正常值范围约为()。
A:40~70ml
B:50~80ml
C:60~90ml
D:80~110ml
E:90~120ml
人工心脏起搏器编码的第4个字母代表()。
A:起搏的心腔
B:感知的心腔
C:感知后的反应方式
D:程控、遥测、频率应答功能
E: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
患者男性,62岁,冠心病。因突发胸痛不能缓解就诊,图3-3-4系患者胸痛发作后1小时、24小时及3周的心电图记录,应诊断为()。
A: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B: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C:变异型心绞痛
D: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E: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
以下情况可引起额面QRS心电轴左偏,但应除外()。
A:矮胖体型、大量腹水
B:B型预激综合征
C:肺气肿
D:高钾血症
E:左心室肥大
关于过度换气性T波改变的论述,错误的是()。
A:过度呼吸(数十秒)后胸导联出现一过性T波低平或倒置
B:约11%的健康人在过度呼吸时可引起T波改变
C:其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早期引起心室肌的不协调复极有关
D:服用阿托品可防止这种T波改变
E:属功能性T波改变
心房颤动出现缓慢而规整的心室率提示()。
A: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合并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C: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D: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干扰现象
可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的是()。
A:f波,RR间距不等,心室率为150次/分
B:f波,心室率缓慢而匀齐
C:F波,RR间距不等
D:F波,心室率缓慢而匀齐
E:PR间期为0.12s,心率为140次/分
关于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
不正确
的是()。
A: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常呈正向大R波
B:胸导联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C:aVL导联QRS波群多呈QS波
D:心室晚电位常为阳性
E:主要发生机制为延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运动负荷试验为()。
A:二级梯运动试验
B:活动平板和踏车运动试验
C:核素运动试验
D:超声运动试验
E:药物负荷试验
激动出现太早,遇束支生理不应期而形成的束支阻滞应诊断为()。
A: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B:室内差异性传导
C:3相束支阻滞
D:室性期前收缩
E:4相束支阻滞
患者女性,60岁,高血压病史15年。近来稍活动就发作胸痛。心电图如图3-2-5所示。
结合病史,该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提示()。
A:心包炎
B:变异型心绞痛
C:心肌缺血
D:急性心肌梗死
E:急性肺动脉栓塞
确定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最好采用()。
A:单导联顺序描记心电图
B:3导联同步心电图
C:6导联同步心电图
D:12导联同步心电图
E:X、Y、Z正交心电图
以下提示患者曾经发生心肌梗死的证据是()。
A:QRS波群低电压
B:V
3
~V
5
导联Q波时限>0.03s
C:电轴显著左偏
D:V
4
~V
6
导联ST段压低>0.1mV
E:V
3
~V
5
导联呈冠状T波
在食管的不同部位可记录到不同形态的心房波,最佳的记录位置是()。
A:心房上区
B:心房区
C:心房下区(过渡区)
D:心室区
E:窦房结所在部位
洋地黄中毒很少发生的心律失常类型是()。
A: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B:室性心动过速
C: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D:房性心动过速
E:束支阻滞
关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检查之前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半衰期
B:心内电生理检查时,电极导管只需放置到希氏束区和右心室心尖部
C:依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可以指导对患者进行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
D:电生理检查室不需配备抢救药品和除颤器
E:电生理检查的操作者只需熟悉心电图学知识,操作前不需培训
正常人运动时随运动量增加,血压的反应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步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轻度升高或降低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E:收缩压不变,舒张压降低
关于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阐述,丕至确的是()。
A: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B:窦性心律与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可交替出现
C:频率多在70~100次/分左右
D:常突发突止
E:发生的机制为房室交界区内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
患者男性,39岁,反复发作心慌数年,心慌时心电图记录如图3-16-7所示,心电图显示宽QRS波群的RR间距比窄QRS波群的RR间距长40ms,该心电图应诊断为()。
A: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
C: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
D: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
E: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患者女性,65岁。偶有心悸,心电图如图4-1-2所示,V
4
~V
6
导联心电图呈波浪样变化的原因是()。
A:电极接触不良
B:导联线折断
C:肌肉震颤
D:交流电干扰
E:电磁场干扰
以下情况可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但
不包括
()。
A:心室起搏后
B:间歇性左束支阻滞消失后
C:间歇性右束支阻滞消失后
D:心室预激消失后
E: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
关于魏登斯基现象的表述,
不正确
的是()。
A:是两个节律点之间的正性传导的干扰现象
B:发生在有传导阻滞的情况下
C:促进传导改善的激动可以是一次期前收缩
D:促进传导改善的激动可以是一次逸搏
E:常可以使原来存在的传导阻滞完全消失
人工心脏起搏器编码的第5个字母代表()。
A:起搏的心腔
B:感知的心腔
C:感知后的反应方式
D:程控、遥测、频率应答功能
E: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
关于起搏阈值的阐述,正确的是()。
A:心肌纤维化不影响起搏阈值
B:负极比正极的起搏阈值高
C:心房起搏阈值一般应≤1.5V
D:心室起搏阈值一般应≤5.0V
E:高钾血症可使起搏阈值降低
关于正常人T波形态的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aVR导联T波倒置
B:V
4
~V
6
导联T波直立
C:约50%的正常女性V
1
导联T波可倒置
D:正常T波上行支与下行支不对称
E:V
3
导联T波倒置常见
患者男性,35岁,因胸痛、咳嗽2天就诊,急查心电图如图3-4-4所示。心肌坏死标志物正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少许心包积液,临床诊断为急性心包炎。
需与急性心包炎心电图改变相鉴别的情况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早期复极综合征
C:高钾血症
D:急性肺动脉栓塞
E:以上都是第五章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
符合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型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是()。
A: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二尖瓣前后叶呈镜像运动
B: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二尖瓣前后叶呈同向运动
C:二尖瓣前后叶呈双峰镜像
D:二尖瓣前叶CD段向后移位,呈"吊床样"改变
E:以上均不对
黑圆点在V行中代表()。
A:激动起源点在心室
B:激动起源点在心房
C:激动起源点在窦房结
D:室内差异性传导
E:激动起源点在房室交界区
急性心肌梗死时,肌钙蛋白T一般开始升高的时间是()。
A:2~3小时
B:3~6小时
C:6~8小时
D:8~10小时
E:12~14小时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