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二级理论知识

一般资料:女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主述别人讨论她,说她下流,内心极其痛苦。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大学二年级学生。3个月前的一天因不舒服在宿舍休息,不想看书就上网,不知怎么就到了一个成人网站。有些东西她从来没见过,看得脸都红了,但由于好奇,并没有关掉。也许是有些入神,同学回来她都没发现。那个同学见她正聚精会神地上网,没有喊她,悄悄地来到她身后,一拍她的肩膀大声说:“看什么呐!”求助者没有防备,吓了一大跳,自己觉得看的东西很不好,脸涨的通红,竟哭了起来。接着宿舍内的其他同学纷纷回来了,见她的样子很奇怪,询问是怎么回事,求助者只是哭并不回答。自此以后求助者总是对同学说:“别人在讨论我,说我下流”。上课时总觉得别人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自己觉得受不了,要求回家。老师、同学说求助者变了。现已回到另外城市自己的家,求助者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觉得世界太可怕,觉得自己家乡的人也在讨论自己,说自己下流。为此觉得活着没有一点意思,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一天到晚都在想着这件事,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 家长反映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严格。求助者性格内向,很听大人的话,很少与其他同学来往,从小学习认真,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在父母的眼中她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只有一次因为发现她不穿衣服呆在自己家里而严厉地批评了她,她感到很委屈,但后来没有发现类似的事。求助者回家后,父母向老师同学了解情况,证实没有人在议论,多次解释都无法说服。求助者也说不出到底谁在说自己,但就是坚信不移。求助者回家后常常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或自言自语,或呆坐,几乎不外出,甚至不洗脸刷牙,家人没有办法,带她来心理咨询。 该求助者听到别人讨论自己,说自己下流可能是属于()。
A:真性幻听
B:可能存在他人评价
C:假性幻听
D:目前无法判定真伪
关于身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B: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
C: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
D: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是易变的
注意的特征有()。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
A:指数关系
B:线性关系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简述什么是自杀危机干预的六步法。
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以及活动强度和活动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这种对压力引发疾病机制的解释是()。
A:器官敏感论
B:体质、压力论
C:心身转化论
D:心身一体论
支配呼吸和心跳的神经中枢位于()。
A:小脑
B:中脑
C:延脑
D:桥脑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是按照()作为标准区分出来的。
A:动机产生的根源
B: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
C:由内在需要还是由外部环境引起来的
D:由兴趣还是由定势的作用引起来的
比内-西蒙量表施测时应注意()
A:测验开始时,应该让被试写上一般资料
B:应根据年龄选择开始的试题
C:主试应熟读指导语
D:主试应在记录纸上签名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岁,未婚,大专学生。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从初二开始,只要与男同学的眼光相遇,就会脸红,害怕与男同学讲话,根本没有男性朋友,现在就要毕业了,一想到走向社会肯定得接触异性,就害怕得不行。我自己知道不该怕见异性,但就是无法摆脱…… 心理咨询师:可以啦,你的情况我了解了,咱们来商量咨询方案吧,关于恐惧你准备怎样处理? 求助者:我想克服对男人的恐惧。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目前对男人的恐惧程度是100%,经过咨询,你想使这种恐惧降到多少? 求助者:最好降到0,别人和异性交往时,一点都不害怕,我也不应该害怕。 心理咨询师:从你目前的情况看,降到0的可行性怎么样? 求助者:好像要求太高,我从小性格比较内向,那你看降到多少合适? 心理咨询师:这主要由你来定,你看降到目前的30~40%怎么样? 求助者:可以,但我怎么降呢? 心理咨询师:我给你使用系统脱敏的方法,系统脱敏法是专门针对恐惧、焦虑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原理是让一个原来引起你恐惧的刺激,反复在你面前呈现,同时你用全身放松去替代,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你恐惧的作用,再面对这个刺激,你就不恐惧了。 求助者:我有些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是有些难懂,你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求助者:好吧。 心理咨询师:第一步,咱们通过想象学会放松,第二步,整理你对见人的恐惧程度,第三步,一步一步地用放松来代替恐惧,最终战胜恐惧。 求助者:好吧,我得做多长时间啊? 心理咨询师: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而定。 心理咨询师对每一级刺激所给的刺激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
B:不可引发求助者焦虑
C:大到引起求助者焦虑
D:引起焦虑的1/2量
心理咨询师为了更容易判断不同临床资料之间的纵向关系,应该()。
A:按临床资料的性质分类整理
B:按临床症状的性质分类整理
C:根据需要编制分类整理程序
D:根据需要使用恰当的分类表
主体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过程在皮亚杰学说中叫做()。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人类性的生物因素的概念,指的是人类的性()。
A:有遗传特性
B:是一种随机生理过程
C: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D:是一种有序的生理过程
折扣原则是归因现象的主要研究者()提出的。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A:海德
B:凯利
C:琼斯
D:戴维斯
十分位数()为第一段。
A:1%~10%
B:91%~100%
C:50%~60%
D:10%~20%
意识障碍会出现在()时。
A:疾病慢慢发展
B:疾病逐渐严重
C:疾病严重
D:疾病减轻
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有意无意地回避某些话题,使治疗重心偏移。这种现象是()。
A:阻抗
B:移情
C:抵消
D:强化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部分测验结果(标准量表分)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测验结果,该求助者可能存在()的倾向。
A:疑病
B:反社会人格
C:轻躁狂
D:性变态

第2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在效度量表中,VRIN高分,表明被试者()。
A:不加区别地回答项目
B:不加区别地对测验项目给予肯定回答
C:不加区别地对测验项目给予否定回答
D:对370题以后项目的回答是无效的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效度量表中的Fb()
A:用于考察370题以后项目的答案效度
B:表示370题以后项目中没有回答的项目数
C:用于考察399题以后项目的答案效度
D:表示399题以后项目中没有回答的项目数
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的状态时,表明该个体处于适应压力的()。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睡眠障碍四个月。求助者自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即使考试名列前茅,我也认为是别人没发挥好,担心自己是否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不能集中精力上课,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集中精力上课,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地滑落下去,将来也许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了。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受。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很紧张,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自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有时还偷偷地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学习很用功,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历年体检正常。心理测验的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80分。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在咨询过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沙赫特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弟妹妹()。
A:强
B:稳定
C:弱
D:弱很多
一般来说,测验的项目分析包括()分析。
A:大小
B:范围
C:定性
D:定量
对小群体的定义是()。
A:人数不多
B: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交往和接触
C:群体的成员由共同的活动结合在一起
D:群体成员之间发生感情上的相互关系
E:他们的行为受群体中形成的规范所调节
根据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心理活动异常的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一般应该()。
A:符合社会准则
B: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C:遵守道德规范
D:能完成社会要求的各种活动
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负性情绪过程为对象
B:以变态心理的治疗过程为对象
C: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对象
D:以错误的认知结构为对象
哪个不是自我概念的功能?()
A: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
C:决定期待
D:知觉别人
MMPI因子分析只能判别受测者人格异常的大致范围,应与()相互印证。
A:两点编码法
B:关键项目分析
C:结构效度分析图
D:图形的整体模式
味觉的感受器是()。
A:味蕾
B:科蒂氏器官
C:半规管
D:前庭器官
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征是()。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拟人论原则
C:客观性原则、还原论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D: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原则、拟人和还原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