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共课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本段用了什么论据?表现在哪里?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现在哪里?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本段给我们什么启示?
《进学解》谈到了哪些学习方面的问题?
对于俄罗斯来说,乌克兰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A:基辅是其文明发祥地
B:乌克兰是其西部重要的安全屏障
C:乌克兰是其实现大国复兴的战略支点
D:乌克兰是普京欧亚联盟设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大学人文精神谈片(其三)
大学人文学科的职责,我以为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其科研,直接给当下的社会进步事业以智力支持,直接服务于社会;其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切实有用的专业知识、方法和能力,使他们获得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和自己谋生的本领。这些,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完全必要的。不过这只是一个层面。
对于大学来说,还有一个更高的层面,是通过学术成果向社会辐射、播散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一如上述,如果简括成一句话,就是对于社会人生的真理的坚守和追求。这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研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相通,都是对真理的追求,只是所取的对象、所用的手段不同;这种人文精神,也包含了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之点:科学也要考虑对于人的生存和幸福的价值所在,也要关切人的命运和前途。
人文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一些基础的人文学科中。如学习和研究文艺学,可以提高人的审美志趣和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学习和研究了中国历史,才能真正建立深厚的、牢固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等。这些基础性的人文学科,不直接发生实际的社会功效,但是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因而大学要坚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具体的可直接作用社会的实际问题时,也应对其相关的基础理论、人文底蕴有所思考,甚至发掘出人文精神的新因素,而不要完全就事论事。同理,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不能止于“技术”,而要探讨“科学”和科学精神(“科”“技”两面其实是不能完全等同的)。这是大学应当有的“学术研究”,是大学不同于具体实践部门的地方,是大学需要存在的十分重要的理由。因此,“五四”时期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经济学教授的李大钊曾说:只有学术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纪念,只有学术的建树,值得“北大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哈佛大学的校训说:“让真理与你为友”。正因为学术研究是与真理为友的,而真理与天地同寿,所以真正的学者总是对学术抱着虔诚的态
度甚至敬畏的心情,孜孜以求,以生命相许,不敢亵渎和冒犯,有时甚至只问是非不问功利。追求真理,现在听起来好像有点迂执,但大学里的学者不能完全没有这种脾气。如果对学术研究有这种真诚与虔敬,以致融入自己生命的热力,那么,不必说不会去剽窃、炒作、“包装”和粗制滥造,而且另外两种流行多年的毛病:满足于“自圆其说”和照搬外说(包括话题)而无意求真,也会被逐渐克服了。



第1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让真理与你为友”一句属于哪种类型的论据?

第2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请概括文章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第3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作者认为“大学需要存在的十分重要的理由”是什么?

第4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文章最后一句是多重复句,请指出这个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关系。

第5题,共5个问题
(简答题)画线句中的“是非”和“功利”分别指什么?
《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
A:《生民》
B:《七月》
C:《氓》
D:《大明》
指出《谏逐客书》中的铺陈部分,并说明其表达的作用。
下列作品属于元代前期公案剧的是()。
A:《李逵负荆》
B:《陈州粜米》
C:《西厢记》
D:《秋胡戏妻》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奏章。
一个人有所作为还是无所作为,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文中写黛玉探望宝玉“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表现出黛玉的性格是()
A:稳重理智、心地善良
B:心地纯真、痴情含蓄
C:心地纯真、不善张扬
D:安分守己、痴情含蓄
在《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古园中那“谁也不能改变”的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古柏、夏雨秋风,这些象征性地体现了()
A:作者的倔强“心魂”
B:母亲的伟大
C:母爱的深沉
D:古园历史的悠久
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各阶级中,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是()。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洋务派
C:农民阶级斗争派
D:资产阶级改良派
《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小说。
以下几个词牌中,属于“小令”的是()
A:《念奴娇》
B:《鹊桥仙》
C:《金缕曲》
D:《贺新郎》
监督执纪方式明显变化是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取得成效的()。
A:根本原因
B:重要原因
C:直接原因
D:间接原因
翻译: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当二公之初守,宁能知人之卒不救,……亦见其自比于逆,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这段文字采用什么修辞?
白居易的《长恨歌》主要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故事。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中的“寒”“老”二字显得新鲜而贴切。试分析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为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必须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具体有()。
A: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更好地保护低收入者权益
B: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保证劳动者工资足额按时发放
C: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确保职工和企业实现利益共享
D:要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其他民生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提高社保水平,完善政策体系并抓好落实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节选自《张中丞传后叙》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这段话中的“远与巡”分别指谁?他们事实上都是什么样的人?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远”被诽谤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第三窟指的是什么?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冯谖基于何种考虑为孟尝君凿就这第三窟?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指出文中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将进酒》主旨及修辞表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解释句中“须臾”的含义。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简述《郑伯克段于鄢》中作者详写母子、兄弟矛盾激化而略写战争的特点。
创业方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是全面性。
戏剧社团南国社的主要人物是徐志摩。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散文著作。它的记事特点有()。
A:艳而富
B:善于描写战争
C:善于描写行人辞令
D:富于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