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眼镜验光员

双眼调节的启动因素包括模糊影像和集合性调节因素,因而比单眼调节反应的量值()
A:因人而异
B:小
C:大
D:相同
房水的渗透压比血浆高,约为3-5mmo1/L。
角膜弧曲率半径从8.0mm缩小到7.0mm,角膜弧曲率焦度从37.50D增大到42.00D。
外直肌与视轴水平向夹角为()。
A:0°
B:5°
C:10°
D:15°
SCL镜片配适偏松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中心定位不良
B:检影中央区反射光较暗
C:视力不稳定
D:镜片边缘可有部分翘起
梯度变色镜片对()波长的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A:10~280nm
B:280~315nm
C:315~380nm
D:380~420nm
Schirmer试验时Schirmer试纸湿润长度为()以下应考虑为病态。
A:30mm
B:25mm
C:15mm
D:5mm
使用裂隙片的前提是矫正视力达到0.2。
角膜细胞能够分泌()。
A:房水
B:胶原
C:氨基酸
D:葡萄糖
()应完全矫正屈光不正,戴镜1个月后复查视力,半年至1年复查屈光状态。
A:屈光不正性弱视
B:屈光参差性弱视
C:斜视性弱视
D:器质性弱视
下面关于GPC的药物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使用色甘酸钠无助于GPC的恢复
B:长期应用舒润液有利于GPC的恢复
C:大量应用抗生素药物是首选
D: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有利于根治GPC
用鼻侧标记法为左眼+2.0DC×180,则用TABO方法为()。
A:+2.0DC×45
B:+2.0DC×180
C:+2.0DC×90
D:+2.0DC×135
正确的镜片矫正可增进双眼的()和运动融合(像)功能。
软性隐形眼镜配适过紧可通过增大镜片真径来处理。
近视眼的远点与近点()。
A:均在眼球前方
B:均在眼球后方
C:均在眼球前方,但相差1米
D:均在眼示前方,但相差10米。
视觉器官的大致分类为()。
A:角膜、巩膜、虹膜
B: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C:眼附属器、眼球、视路
D:角膜、巩膜、视网膜
隐性内斜视的特点不包括()。
A:多见于青少年
B:常见看远双眼复视
C:常取下颌内收头位
D:女性多于男性
虹膜由前至后分为()四层。
A:基质及瞳孔括约肌层、前表面层、前色素上皮与瞳孔开大肌层、后色素上皮层
B:前色素上皮与瞳孔开大肌层、后色素上皮层、基质及瞳孔括约肌层、前表面层
C:前表面层、基质及瞳孔括约肌层、前色素上皮与瞳孔开大肌层、后色素上皮层
D:基质及瞳孔括约肌层、前色素上皮与瞳孔开大肌层、后色素上皮层、前表面层
缺氧、机械摩擦、泪膜破裂、镜片沉淀及护理液过敏等是配戴SCL出现角膜上皮染色原因。
配戴角膜接触镜导致的缺氧相关的眼并发症有上皮微囊和微泡、上皮水肿、()、内皮细胞多形化、角膜衰竭综合症等。
波振面像差是验配等像眼镜必需检查的指标之一。
调节麻痹后将出现()。
A:正视眼远点移近视物不清
B:近点移近出现大视症
C:近点移近,出现假近视现象
D:近点远移,正视眼人视近物难以明视
调节眼内压力是()的主要作用。
A:视网
B:脉络
C:角膜
D:房水
25cm近交叉视标试验的临界加光值为+0.25D,被测眼适宜的老视加光为()
A:2.00D
B:1.75D
C:1.50D
D:2.25D
ISO9000系列标准如何确定培训的有效性?
物像共轭关系可通过物像放大率公式来求得。
双眼屈光参差较大时为避免出现()中枢会抑制其中一眼。
A:同时视
B:融合视
C:复视
D:混淆视
正常人集合近点距离为()。
A:双眼旋转中心连线的中点前8~10cm
B:双眼第一结点连线的中点前3~5cm
C:双眼前主点连线的中点前8~10cm
D:双眼后主点连线的中点前8~10cm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部位会逐渐增大并使弹性下降。
A:前囊
B:核
C:后囊
D:皮质
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投影检测仪结构不包括()
A:米字形光标
B:聚光镜
C:检测槽
D:放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