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跑步时窦性心率为140次/分,应考虑()。
A: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B: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
C: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D:2:1下传的心房扑动
E:窦性心动过速
怀疑患者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常规心电图记录应加做()。
A:头胸导联
B:V3R~V5R导联
C:V7~V9导联
D:V3R~V5R导联和V7~V9导联
E:正交导联
关于Brugada综合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常出现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B:多数患者常规心电图可见Epsilon波
C:典型Brugada波的J点与ST段分界明显
D:主要病理改变为右室心肌被脂肪组织所取代
E:患者常因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发生晕厥或猝死
常规心电图采用的导联是()。
A:标准肢体导联和加压肢体导联
B:V1和V2导联
C:标准肢体导联、加压肢体导联和V1~V6导联
D:V3R~V5R导联和V7~V9导联
E:Frank导联
采集心电图时,各电极与患者接触良好,心电图记录可见Ⅰ导联良好,Ⅱ、Ⅲ、aVF导联不能正常记录,可能出现接触不良或折断的导联线是()。
A:RA
B:LA
C:LF
D:RF
E:以上都是
关于食管心房调搏安全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电极导管插入过浅,在食管上段可引起臂丛神经刺激征
B:电极导管插入过深,在心室水平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C:只要操作得当,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D:检查过程中需配备抗心律失常药、静脉输液物品
E:检查过程中不需配备除颤器
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PR间期恒定
B: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C:房室传导比例可为3:2,4:3
D: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
E:预后较好
以下为在生理情况下亦可出现的T波改变,但应除外()。
A:T波高耸
B:T波低平
C:T波倒置
D:T波电交替
E:T波双峰
以下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但应除外()。
A: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距、形态不一的f波
B: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C:QRS波群形态多样、宽大畸形
D:心室率一般不超过120次/分
E:宽QRS波群的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预激图形相似
人工心脏起搏器编码的第3个字母代表()。
A:起搏的心腔
B:感知的心腔
C:感知后的反应方式
D:程控、遥测、频率应答功能
E: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
关于动态心电图仪磁带记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提供长时程心电活动记录
B:允许重放和询问整个记录过程
C:经A/D转换可造成波形失真
D:对心肌缺血的判断具有特殊的优势
E:磁带上的心电信息不能永久保存
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
A:一过性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
B:一过性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
C:一过性T波高耸或倒置
D:持续ST段抬高伴T波倒置
E:一过性Q波
患者女性,59岁,植入起搏器5年。近来出现头晕、乏力,就诊时查心电图如图4-8-7所示,应诊断为()。
A: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功能正常
B: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功能正常
C: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功能异常
D: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功能异常
E: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感知功能异常
关于窦房结内游走心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一导联上窦性P波形态不变
B:起搏点在窦房结头部,P波振幅高,频率快;起搏点在窦房结尾部则P波振幅低,频率慢
C:可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D:PR间期可有差异
E:aVR导联P波倒置
VAT起搏器是指()。
A:心室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触发
B:心房起搏+心室感知
C: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触发
D: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抑制
E: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抑制
心房扑动分类为()。
A:Ⅰ型和Ⅱ型
B:急性心房颤动
C: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
D:常见型和少见型
E:单源性和多源性
心肌损伤时,升高时间较晚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心肌标志物是()。
A:CK
B:CK-MB
C:LDH
D:AST
E:cTnI
临床上发生电风暴最常见的病因是()。
A:Brugada综合征
B:长QT间期综合征
C: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D: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E: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干扰性房室分离的主要区别是()。
A:房室分离
B:P波与QRS波群无关
C:室性逸搏心律
D:PP间距小于RR间距
E:心室夺获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最易误诊为()。
A:窦性停搏
B:窦性心律不齐
C: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D: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E:二度Ⅱ型房室阻滞
PR间期代表()。
A:窦房结除极开始至心房除极结束的总时间
B:心房除极开始至心房复极开始的总时间
C:窦房结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总时间
D: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总时间
E: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开始的总时间
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是()。
A:T波高耸,无ST段抬高和坏死性Q波出现
B:T波高耸,随即出现ST段抬高,无坏死性Q波出现
C: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出现坏死性Q波
D:抬高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T波倒置变深,存在坏死性Q波
E:ST-T多数基本恢复正常,存在坏死性Q波
走纸速度为100mm/s时,每一个横格(1mm)表示()。
A:10ms
B:20ms
C:40ms
D:80ms
E:100ms
关于心电图运动试验病理生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冠状动脉有巨大的储备能力
B:在运动过程中,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量可增加4~5倍
C:冠状动脉狭窄50%时,静息状态心电图即有缺血表现
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运动时心肌氧的供需矛盾
E:当心肌氧供和氧耗不平衡时,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改变
患者男性,63岁,因心悸、胸闷半个月就诊。心电图如图3-15-6所示,以下为该心电图的诊断,但应除外()。
A:窦性心律
B: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间歇性左束支阻滞
D:室性期前收缩
E:急性前间壁心肌缺血或梗死
关于心腔内电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位右心房刺激可形成接近窦性心律时的心脏激动顺序
B:冠状窦内发放电刺激可代表左心房起搏
C:希氏束部位刺激形成正常QRS波群时,该部位记录到的是右束支电位
D:在右心室心尖部刺激,体表心电图常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E:导管电极在心腔内某个部位记录到的波形代表该局部的电活动
心室收缩期中的快速射血期约占总射血量的()。
A:1/3
B:2/3
C:1/2
D:1/4
E:3/4
右束支位于三尖瓣()。
A:前叶的前上方
B:后叶的后下方
C:隔侧叶的后下方
D:前叶的后下方
E:隔侧叶的前上方
以下为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A:R波为主的导联上ST-T呈鱼钩样改变
B:QT间期缩短
C:P波振幅降低或出现切迹
D:U波振幅轻度增高
E:ST段抬高
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排出量称为()。
A:心脏指数
B:每搏量
C:心排出量
D:射血分数
E:体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