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一段路程80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上午行驶了3小时。当x=80时,求还剩()千米没有行驶完。
A:240
B:660
C:560
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B:教师指导
C: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D:认知结构
有实际工作者和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学行动自觉认识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
C:行动研究法
D:个案分析法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行为有( )
A:应答性行为
B:习得性行为
C:操作性行为
D:强化行为
E:消退行为
徐老师在教学中.先是利用大班上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学的基本知识,而课后又利用小班跟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中典型性、突破性的试题,最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徐老师利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特朗普制
我国大陆地区,校园暴力具有明显的“外侵性”和“()”特点。
A:伤害性
B:阶段性
C:师源性
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A:自律意识
B:维权意识
C:自我意识
D:服务意识
不属于学生错误的行为目标的是()。
A:值得肯定
B:获得注意
C:寻求权力
D:变现无能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远迁移
D:近迁移
根据柯尔伯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4)的儿童是()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
D: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
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就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教师不仅是教育信息源,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媒体。
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是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
小明用18元钱,买两本书用去其中的1/6还多1元,平均每本书是()
A:4元
B:3元
C:2.5元
D:2元
E:1.5元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且又各行其职,不能取代。其中的学校教育,是“三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
A:受教育的权利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教学中师生之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的传与授的关系。
某学校学生因为吃过学校食堂加工不当的事物,造成集体食物中毒……此时应该负责的学校职能部门是()
A:政教处
B:教务处
C:总务处
D:保卫处
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因下列情形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由学生或监护人承担责任的是()。
A: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B: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
C:学校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
D: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学校发现后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
18.9÷10,小数点()。
A:向右移动一位
B:向左移动一位
C:无法判断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起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第1题,共2个问题
(多选题)这位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A:不尊重学生
B:过于自信
C:对待质疑学生一棒喝退
D: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2题,共2个问题
(多选题)这位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下列哪些教学原则?()
A:教师主导性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
B: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钥匙
罗兰
①自从有一天,和他因小事争吵,我一怒离家。回来时却发现忘带钥匙,又不肯按铃请他来为我开门,只得索性坐火车去高雄住了一夜。那以后。我对钥匙就十分小心。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自尊的保障,独立的象征。代表着可以我行我素的自由和不必求助于人的快乐。我的钥匙好像就因为这种意义的追求,才逐渐多起来的。
②除了自己住处大门、二门的钥匙,以及家中一切备而不用的钥匙之外,我有办公室抽屉和四个柜橱的钥匙,还有发音室的钥匙。另外我还有洛杉矾女儿住处的两套钥匙和纽约朋友住处的钥匙。他们说:“知道你这人喜欢随时高兴就跑来了。给你一套钥匙,我们不在家,你也可以进来。”
③钥匙因此不仅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权利和别人对你的信任。
④为了预防自己某天忘了带钥匙或丢了皮包,我多配了一些钥匙,放在办公室。必要时,我可以回办公室去拿,而不必麻烦锁匠或任何其他的人。办公室昼夜都有人在。我不怕任何时候会被关在办公室的门外一一这另一套的钥匙给我的是一种左右逢源的保障。
⑤我信赖我的钥匙,而且对它们十分感谢,好像它们是黑夜中的一些灯,寒夜里的一炉火,或一把挡雨的伞,一件御寒的大衣。它们是如此的简单、轻便、信实,而又可以由我自己掌握。
⑥仿佛凡不能由我自己一个人来掌握的东西,都使我觉得不安全。不是我不信任别人,而是我不知自己肯不肯去烦劳或支配别人。我总觉得,要烦劳或支配别人的时候是很紧张的。虽然,我知道,那么多的人乐意对我付出关怀与帮助。不说别人,电台的老工友,每当我进了办公室,还未坐定,他就用我留给他的钥匙帮我把抽屉打开了,而且总会问:“又没带钥匙吧?”我接受他的好意。在他面前,我永远可以不必说我带了钥匙。只有当他偶尔休假,或出去访友的时候,我才庆幸我不会真的没带钥匙,而可以很愉快地打开抽屉,取用我工作上绝对必需的唱片或录音带。这使我产生一种有备无患的快乐。
⑦为了怕使未曾预料我真会从天而降的朋友或女儿大吃一惊,我还没有这样使用过他们善意交给我的钥匙。不过,我也曾想象,如果某一天,天寒地冻或风雨交加,迫使我不得不找个地方落脚的时候,忽然想起,附近就有她们某一个人的住处,而我正带着她们的钥匙,尽管她们已去上班,或者刚好出去度假,我也一样可以轻而易举,开门进入她们舒适的家,让我卸下满身风尘、一心倦意,安稳地蜷卧在沙发上入睡——这钥匙,对我来说,是一种可以安心的投奔。
⑧天气冷了,外面滴滴沥沥地下着冬雨。从外面回来,躲进自己的家里,插上电暖炉,把那串小小的钥匙珍重地放回皮包内存有拉链的口袋,感觉上,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在这里了。于是,我忽然记起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住处的邻居发生火警。慌乱中,一点也想不起该先抢救什么,敞着大门跑出去,却带着一把开大门的钥匙。我并不觉得自己反应错误,因为那是一种下意识“提纲挈领”的抢救——有钥匙,就可以让我拥有那个家。
⑨女儿出国前夕,把她用的那把开大门的钥匙交给我。我推还给她,说:“万一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不在家呢?”——钥匙,在这时,是一种无言的挽留。
⑩当忍痛不得不把房子卖掉的时候,最后的割舍,是交出了那把使用了多年,感觉上犹有余温的钥匙,使我觉得那把交出去的钥匙上,像是缀满了珠钻,而它们却是我在这人生旅途上奔波时的汗滴和泪滴。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文章围绕“钥匙”而展开,那么“钥匙”在文章中有哪些含义?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交出去的钥匙上,像是缀满了珠钻,而它们却是我在这人生旅途上奔波时的汗滴与泪滴。”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主要是指横向的维度。
妈妈买了黄瓜、豆角和茄子各用去48.6元、52.4元、78.3元,一共花去()元。
A:179.3
B:178.3
C:178
7.2÷0.04=()。
A:1.8
B:18
C:180
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下列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