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00216《刑法原理与实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脱逃罪与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
B: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C: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D: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主体既可以是邮政工作人员,又可以是其他非邮政系统工作人员
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解决途径是()
A:国际法院
B:政府间协商解决
C:外交途径
D:诉讼程序
下列关于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说法正确的是()
A: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是统一的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前提或基础
C:刑事违法性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
D: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实质
E: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实质
刑事违法性的表现有()
A:违反了刑法典的规范
B:违反了单行刑法的规范
C:违反了附属刑法的规范
D:违反了其他法律规范
E:违反了其他法律规范但因情节严重进而违反了刑法规范
只能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
A:遗弃罪
B:故意伤害罪
C:破坏电力设备罪
D:抢夺罪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以外,还具有()
A:强制性
B: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C:处罚手段的强制性
D:阶级性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B:是否着手不同
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下列对社会危害性理解正确的是()
A:当某种行为对法益造成了侵害时,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B:当某种行为对法益仅造成了危险时,该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D: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E: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
刑法保护的法益有()
A:有关人身的法益
B:有关经济的法益
C:有关财产的法益
D:有关婚姻家庭的法益
E:有关社会秩序的法益
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原则是()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自然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小,而法定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大。
下列关于正当防卫条件理解
不正确
的是()
A:不法侵害包括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
B:不法侵害包括所有来源的不法侵害
C:不法侵害不限于作为的侵害
D:不法侵害不限于故意的不法侵害
被告人A某拐卖妇女前往沿海地带,在拐卖的路途中,A某奸淫数名被拐卖的妇女,以迫使她们就范。A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应该实行数罪并罚。
被告人甲在某市平安保险公司购买了家庭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50万元。为了骗取保险金,甲于某日深夜将家中财物全部转往他处藏匿,并伪造被盗现场,要求保险公司理赔,领取保险金额5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合同诈骗罪
C:保险诈骗罪
D:金融诈骗罪
杨某纠集吴某、刘某、李某、张某、宁某等5人组成犯罪集团,杨某封为“大佬”,要吴某等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手段为集团“捞钱”。吴某等5人在3个月内抢劫5次,盗窃8次。另外,杨某与吴某还共同实施强奸犯罪一次;刘某还单独实施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犯罪一次,杨某事后知道此事;李某还单独实施诈骗犯罪一次,杨某对此事并不知情。杨某应该()
A:对抢劫罪、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
B:以抢劫罪、盗窃罪和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
C:对抢劫罪、盗窃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承担刑事责任
D:对抢劫罪、盗窃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
有权决定对罪犯实行假释的机关是()
A:监狱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B:监狱的上一级主管机关
C: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D:高级以上人民法院
我国刑法分则是根据犯罪的一般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
肖某系某公司采购员,因与其妻不合,想与其结识已久的女士林某结婚。肖为了隐瞒已婚事实,私刻单位公章,并在林所在地办理了结婚登记。肖的行为构成()
A:重婚罪
B:伪造公司印章罪
C:重婚罪与伪造公司印章罪的牵连犯
D:重婚罪与伪造公司印章罪两罪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兼从轻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原则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于()
A: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
B: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
C: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D: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某甲在伪造了数十万元人民币以后,又将该批伪造的货币运输到海南出售给乙,牟取了巨额利润,对甲的行为应以伪造货币罪与出售伪造的货币罪实行数罪并罚。
下列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
B: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法益
C: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或同等法益
D: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是在法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
E:紧急避险的基本特征是在法律所保护的法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损害另较小的或者同等的法益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要件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要件
E:犯罪情节
刑法就是对违反法律的行为直接给予刑罚制裁。
被告甲系某村农民,该村曾发生过因关闭门窗使用炭盆生火取暖致人二氧化碳中毒死亡的事件,甲对此也知道。某年冬天,因天气奇冷,甲拿出家中木炭生火取暖,并紧闭门窗,以防止暖气外泄。后因室内二氧化碳过多,除甲外,其妻乙和子丙均中毒死亡。甲的行为()
A:系意外事件
B: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C:构成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
D:系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
禁止溯及既往原则是立法原则,但不是司法原则。
某检察院反贪局办案人员甲为了从犯罪嫌疑人乙身上获取口供,对乙采取殴打、电击、施放冷气等方式刑讯逼供,最终致乙腿部严重残废。甲的行为构成()
A:刑讯逼供罪
B:故意伤害罪
C:故意杀人罪
D:虐待被监管人罪
下列哪一项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A:类推解释
B:扩大解释
C:缩小解释
D:重罪轻判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特征的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
B:是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并且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密切关系的犯罪
C:一般是出于为本 单位谋取非法或合法利益
D:一般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
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