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方婆婆,70岁,腿脚略有不便,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听音乐。她很伤感,感觉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虽然有生活自理能力却无心照顾自己。方婆婆的子女平时都要上班,家中没有人照顾她,方婆婆的儿子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将她送到了离家20公里远,收费比较高的养老院。 人住养老院半年后,方婆婆还难以适应定时吃饭和定时熄灯等管理制度,也不喜欢院方组织的郊游活动,她感到既没有人可以交流谈心,也不能经常请假回家,只能待在这个“小地方”。渐渐地她越发感到手脚没有力气,浑身不自在。针对方婆婆的情况,养老院没有提供具体的服务,方婆婆强烈要求回家。 方婆婆的儿子发现社区开办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家务助理、送餐、家庭病床等,价格也比较便宜,社区里有很多母亲的老朋友还有志愿者服务。于是方婆婆的儿子为母亲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向社会工作者求助。【2010年真题】 【问题】 1.结合案例,指出该养老院服务存在哪些局限性。 2.依据机构照顾理论,结合案例中方婆婆的问题和需要,提出改善该养老院服务的建议。 3.结合案例,简要说明居家养老的优势。
某小区附近正在建设一个工厂,有很多居民向社会工作者反映这是一个生产杀虫剂的工厂,建成之后会对居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对此居民们很是担忧,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他们。社会工作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居民们反映的情况属实。社会工作者整理了居民的意见,并从相关部门搜集了生产杀虫剂的工厂对附近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的相关数据。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一起到相关部门解决这一问题。 【问题】简要描述社会工作者在这个案例中采用了哪些专业的工作方法。
林某于2005年入伍,其间因公致残,《革命伤残军人证》证明林某为三等乙级残疾(套改后为八级),在市民政局换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里同样写着三等乙级残疾。2008年林某退伍后回乡,由县民政局负责安排在县棉织厂工作,并签了为期三年的合同。2012年11月10日,县棉织厂发出通知,称林某的劳动合同至2012年12月11日到期.要他办理终止合同手续。2014年9月,因县棉织厂改制,林某领了一笔自谋职业安置费后,不仅再也没有享受过伤残军人应享受的待遇,而且也没有得到企业主管部门的妥善安置。当林某到县棉织厂原主管劳动部门反映情况时却得到了这样的解释--"妥善安置"并非一定要安排一个新的工作。按照县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伤残职工在办理终止合同时,除了安置费外还可以领到一笔伤残补助金;但有个前提,是否伤残及等级如何得由劳动部门加以鉴定,部队及民政部门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不能作为凭证。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对于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大勇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离异了,没有尽到照顾大勇的责任。大勇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受到的约束比较少,他经常与同学打架,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接触了很多社会上的朋友。一次为了讲义气,帮朋友打架,被判入狱,后转入社区进行矫治。在矫治期间,大勇对家人感到不满,对现在比他强的朋友感到不满,对社区中显阔的人看不惯,情绪经常出现波动,大发脾气。社区工作者针对大勇的情况,积极与他进行沟通,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和大勇达成了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来帮助大勇改变易怒的情绪问题。社区工作者采用基线测量方法介入治疗,让大勇对1-3周情绪激动的次数进行记录(分别为每周8、9、7次),从第四周开始进行介入,记录4-10周情绪激动的次数为每周6、5、4、3、2、2、3次。 问题:1.简述基线测量方法的含义。2.从案例内容分析,阐述基线测量的操作程序。
方案设计题:你所工作的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多,特困户多,因病残生活困难人员多,生活水平总体偏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区内的抱怨、不满情绪逐渐显现,不稳定因素也不断增加。作为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试针对这个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救助工作服务方案。
社区矫正对象赵某近日获得了一个就业面试机会,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曾经是服刑人员,肯定会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所以在面试中表现得自卑、胆怯,不能自如应答,导致面试失败。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在快递公司上班,一次送货过程中因小事与客户发生了口角,他更加觉得客户对他们这些有过犯罪经历的人是看不起和排斥的,争吵使他丢失了来之不易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发现不少社区矫正对象都有相似的就业困境,决定为他们举办一个就业辅导小组。服务计划的理念、目标、主要内容如下所示:理念(原因分析、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就业辅导服务时,发现不少社会矫正对象存在着因非理性信念而导致的自我认知偏差及对社会认同低等现象,社会工作者决定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为理论基础开展小组工作,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通过改善自我认知提升就业能力。总目标: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具体目标:1.改善自我认知;2.提升就业能力。每节活动主题: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第二节:分享就业经历。第三节:邀请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介绍就业信息。第四节:参观社区矫正就业基地。第五节:学习面试技巧。第六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 问题: 1.分别对上述小组服务方案中的目标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以及理论基础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作出简要评价。 2.依据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结合案例,修正小组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修正每节小组活动主题并简要说明其内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区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域,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素质和构成也必然会随着社会和社区工作的发展而发展()
一对关系紧张的父子前来求助,希望改善父子间的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很可能成为社会工作的()。
A:目的
B:目标
C:任务
D:计划
E:宗旨
刘某,男,现年32岁,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父母祖籍在河南,户口迁至上海,故刘某在上海无其他亲戚,且父亲去世。刘某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押至安徽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刘某陷入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 问题:1.请问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请对刘某的问题进行分析。3.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你该如何作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
方案设计题 假如你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在你所工作的社区里有许多独居高龄老人,请针对这些独居高龄老人的需求,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按照最新规定,沈阳市新建社区按照()户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
A:200
B:300
C:400
D:500
思思,女童,2岁6个月,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母亲是医生,经常做手术,所以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父亲为医院电脑操作员,所以能按时回家。思思3个月就断了奶,因为母亲工作繁忙,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思思主要是由保姆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思思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 【问题】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思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策略。
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被要求来见社会工作者。从四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处于下游水平。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太安静,有些孤僻"。他连续几个寒暑假都参加学习辅导班,但是仍旧没有提高成绩。老师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学习再不改善,很可能没法升级。在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谈话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问题描述得很简单:"都是因为老师,他们整天冲着我叫喊,让我怎么好好学习?我告诉语文老师没有完成预习时,她就说我偷懒,太笨。如果他们都认为我是哑巴,怎么能够指望我学到东西?"在进一步深谈后,小明用一种沉静、闷闷不乐的声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脑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维慢,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要想起学校我就心惊胆战,我还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说出什么愚蠢的话来让人笑话我。"社会工作者单独会见了小明的父母,对于为什么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母亲承认,当她听到小明说不想去学校或者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他,不过她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看得出来,父母对小明都很生气。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吕彬今年l5岁,初二学生。吕彬的父亲是某大型私企干部,母亲是某事业单位领导,他们都没有时间管教儿子。吕彬7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而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吕彬家境富裕,目前跟随爷爷奶奶居住在一个高档社区,爷爷奶奶对孙子极为宠爱。爸爸自己也有一套房子,还有一辆高档汽车。吕彬爱好打篮球,喜欢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差,经常破坏学校公物,已被学校记过四次。最近,吕彬的父亲接到学校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如果吕彬再被学校记过,将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吕彬的父亲、爷爷和奶奶都不知道该对吕彬采取什么方法,班主任老师对他也束手无策,学校教导主任建议他们向学校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2.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吕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针对吕彬面临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杨冰,55岁,身患多种慢性疾病,每月药费严重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由于身体原因,家中只有妻子赚取微薄的收入以维持家用和儿子的学费。杨冰认为自己很无能,不能为自己的家庭过上好生活而努力。社区社会工作者经过走访发现了他家中的情况,评估后认为杨冰家庭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 问题:1.若你是负责杨冰一家的社会工作者,你将会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呢?2.经过分析,你想要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指导,为杨冰一家提供更加具体的服务,请简述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
方案设计题:有位母亲因丈夫离家出走,十年来独自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可谁料想,这三个孩子误入歧途,因迷恋网络,和其他人组成团伙,设计圈套引诱网友见面,并抢劫其钱财。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分别判刑。请根据上述情况,为这位母亲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任静,女,27岁。四个月前,任静生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但不幸的是,宝宝患有先天性疾病,其丈夫为此而遗弃了她们母子,他从孩子出生时候起不但没出一分钱,还拿走了孩子的出生证、全家的户口本、亲友送给孩子的红包。到现在,孩子的户口还没上。为了早日给孩子上户口,任静提出协议离婚,要求是孩子改姓,姓任静的姓,不要丈夫出一分钱的抚养费,但她嫁过来时的5万元嫁妆要还给自己。其丈夫却坚持不还任静的嫁妆钱,还要先离婚,再给孩子改姓。所以,一直没有协商成功。现在任静准备向法院提出诉讼离婚,但不知该如何着手。 【问题】 1.请解释妇女社会工作的涵义? 2.上述案例中,案主任静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3.针对案主任静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近日,某街道在一次拆除违章建筑行动中,通过爆破方式拆掉了所属辖区的一处外来人口违章建筑,对此举措众说纷纭。 街道一位负责人张某声称,之所以采取爆破的方式是因为“那样拆得比较干净彻底,而且道路狭窄,车开不进去,很难把违章建筑的材料卸下后运出去”,是符合程序规范的;而居民以及一些过路人则表示“完全不是那回事儿”,爆破手段很野蛮,根本没顾及居民利益。对于房屋爆破后居住者们的安置问题,街道负责人张某表示,居住者属于流动人口,户H并没有落在街道,所以虽然当时已留下了联系方式,但街道并没有义务去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 另外,最大的争议出现在执法者身份的确认上,多名居住者表示,他们只知道爆破队是由街道派来的,但他们追问哪位是队里领导,想要个说法时,执法者中却无人出面,有些人甚至拿不出合法的身份证明。 【问题】 1.请对该爆破拆迁案例的问题进行分析。 2.针对上述分析,设计一份社会工作者服务方案。
在某体育学院家属住宅小区内,60岁能上能下的老年居民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大多数是已经退休的某体育学院的教职员工,身体状况普遍较好,有的还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专业特长。他们退休以后,有一部分人还在各种岗位上发挥特长,继续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一部分人则无所事事,或流连于棋牌室,或扎堆聊天带孩子;还有的人则经受着各种生理和精神疾病的困扰。由于该住宅小区属于单位管辖范围,因此在小区内设立了家属委员会行使居民自治管理职能。但由于该家属委员会的职能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够健全,工作开展不够到位,在小区内部服务和管理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该小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针对该小区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某妇幼保健院医学水平比普通医院的医学水平高,越来越多的孕妇前往就医。这些孕妇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女,因娇生惯养养成强烈的依赖个性,她们及其丈夫对孕育知识都缺乏了解,但对胎儿情况极度关注,因此遇到一些小事就非常紧张,常向医院的专家咨询,可是专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调节孕妇情绪和解答所有困惑。前来就诊的孕妇们希望有专家可以随时咨询,医院希望能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因此,医生找到了医务社会工作者,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为孕妇们提供服务。 问题:1.孕妇在妊娠期间主要面临哪些问题?2.针对上述案例中的情况,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目标是什么?3.针对上述案例中孕妇面临的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有哪些介入策略?
方案设计题:小张,先天失聪,进入聋校后成绩一直很好,父母也很为他骄傲,但他从聋校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他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几次面试都没有被录取。小张的母亲也是一位聋哑人,无固定工作,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以小区保安工作谋生。一直以来,家人之间的沟通就很少。最近,小张时常一个人在房里一呆就是一天,情绪十分低落。父母为此十分焦急,希望社工能够为他们提供帮助。作为社工,请为其拟订一份服务计划。
在我国,社区组织中一直存在()的倾向,这与国家政府大包大揽所有社会事务有关。
A:专业化
B:社会化
C:行政化
D:职业化
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某市社会工作机构长期以来积极通过电视、广播、公益广告、机构咨询热线、定期讲座等多种方式向市民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讲解预防残疾的知识和技术。并通过组织很多优秀残疾人讲演他们的成功事迹和展示出一些优秀残疾艺术人的优秀作品来呼吁大家消除对残疾人的误解及歧视。他们经常对多户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每月都将最有困难的一批残疾人列为重点帮助对象,宣传他们困难的生活境遇,争取寻求各方对他们的帮助。而且将有关本市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都定期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将说明定期呈报政府。积极协助政府制定残疾人的保障和福利政策,为本市的残疾人群体争取了很多保障和福利,在他们的工作的帮助下,本市的残疾人在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以及福利待遇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本市的市民对残疾人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对残疾人有了帮助、尊重和平等甚至是敬佩的意识。该市社工机构的工作赢得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 问题:1.该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体现出残疾社会工作的哪些内容?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有哪些?3.残疾人社会工作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你认为该社会工作机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淑华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没有固定工作,有酗酒的习惯,而且酒后经常对淑华施虐,甚至毒打。淑华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有一个女儿,正因为淑华生下的是女儿,所以她的丈夫和婆婆都认为是她的错。淑华经常向同村的好姐妹们诉苦,但是他们都认为要顾及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大都劝她忍气吞声。淑华曾无奈之下向妇联和派出所民警求助,但是却拒绝了他们的实质帮助。有段时间,淑华因为不堪苦恼,几乎想自杀,她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她的命,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生女儿也是她的错。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假设,淑华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在优势视角看来,淑华的资源主要有哪些?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从个人、小组、社区三个层面,分析解决淑华问题的简要策略。
国内首家物业管理协会是在()成立的
A:深圳
B:哈尔滨
C:本溪
D:沈阳
阿巧,45岁,因身体状况不佳提前退休,做起了全职太太。读高中的女儿在住宿学校,周末回家一天。丈夫工作繁忙,早出晚归。阿巧每天在干完家务活之后,便无事可干,整天待在家里觉得很无聊。最近,阿巧怀疑丈夫有外遇,开始紧绷神经,跟踪丈夫的行程、偷看丈夫的手机和通话记录。这些无中生有让丈夫发现后很是生气,家庭开始出现矛盾。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阿巧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2.针对阿巧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孙婆婆,93岁,女。文盲,广东人。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除了一个女婿还健在,其他的女儿、儿子、儿媳妇和女婿都已经过世了。孙婆婆现在住在福利院,由大外孙每个月交1000多元生活费给福利院。2012年11月26日的晚上,孙婆婆爬上房间的阳台,伸出双脚在空中,要跳楼。她说胸口痛了很久,都没有人理她,她家人不要她了,不来看她,想自杀。 【问题】1.孙婆婆现在面临哪些问题?2.请针对孙婆婆的问题设计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小刚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家里有爸爸妈妈和一个哥哥,爸爸妈妈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两人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开了一间杂货铺,生意还不错,很忙。哥哥和小刚每天都是自己做饭。四年级以前小刚的成绩很好,经常受到父母的表扬,有时成绩要比哥哥的还好。小刚也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写作业,不用家长操很多心,父母也由于工作忙的缘故无暇顾及到两个孩子的学习,只是偶尔问问考试成绩。四年级后小刚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令家人感到莫名其妙。于是父母开始留意,后发现原来小刚每天都要去打电脑游戏,有时甚至是旷课去打。发现小刚的劣迹后小刚的父亲痛打了他一顿,并警告说以后不准再去打游戏。刚开始几天小刚的确是乖乖地上学,但没过几天,当他看到很多小朋友一放学就往游戏厅跑的时候,他的手也开始痒痒起来,于是他又开始去游戏厅,只是玩的时间少了一些,因为害怕被父母发现。偶尔因为贪玩忘记了时间回去晚的时候就会跟父母撒谎说自己去同学家写作业了。被父母再次发现后,父母非常气愤就又打了他,小刚就这样一面看到小朋友都去玩那么好玩的游戏就禁不住诱惑,一面又很害怕父母的暴打。好了一段时间,总是再犯。看到小刚成绩总是提不上来,还老去打游戏,屡教不改,于是小刚的父母便不再管教他了。不给他钱,平时也没好气地同他讲话,天天骂他是"成不了气的家伙、没出息的家伙"。以后父母就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店铺生意上,很少回家。小刚也就几乎不上课,整天在外面跑着玩。 问题:1.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这里的"儿童"的含义是什么?2.作为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做儿童社会工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如果你是儿童社会工作者,接到这个个案,你将如何帮助小刚?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