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控石油钻井井控

硬关井,指一旦发现溢流或井涌,立即关防喷器的操作程序。
正常钻进时,井底压力=钻井液柱压力+环形空间压力损失。
用工程师法压井。准备泵入压井钻井液,充满地面管线需130冲,正确的操作程序是()相对好一些。
A:泵入130冲后,冲数器回零
B:从地面到钻头的冲数中减去130冲,再重新计算立压进度表
C:忽略130冲
D:增加130冲
在含硫油气井钻井作业前,应制定各级防硫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A:应急组织机构
B:应急岗位职责
C:现场检测制度
D:应急程序、培训与演习
环形防喷器的胶芯应放置在干燥常温的暗室内,环境温度要求恒温()。
A:-20℃
B:0℃
C:27℃
D:40℃
井控装备的日常检查、保养由()负责,发现井控装备存在的问题必须立即通知工程技术部,井队协助工程技术部共同处理。
A:工程技术部
B:井队
C:司钻
D:钻井工程师
在处理气体溢流的过程中,从液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天然气要用排气管线引出井场一定距离,利用()点火烧掉。
A:打火机人工
B:远程点火装置
C:近程点火装置
D:太阳能
井深3010m,井底气柱以上液柱高H=3000m,井底气柱高X=10m,钻井液的密度1.2g/cm3,自动外溢时,气柱(或严重气侵钻井液)高度()。
A:170.5m
B:171.0m
C:172.0m
D:173.4m
额定工作压力21MPa的蓄能器,预充氮气压力为()±0.7MPa。
A:5
B:7
C:9
D:6
闸板防喷器进行封井时,有哪几处密封?
2FZ28—35闸板防喷器的关井与开井动作是靠()实现的。
A:电动
B:液压
C:手动
D:气动
反循环压井法多用在压力高、气油比大的油气井中的理由是反循环压井时,液流是从截面积大、流速低的管柱与套管环形空间流向截面积小、流速高的管柱内。根据水力学原理,在排量一定的条件下,当压井液从管柱与套管的环形空间泵入时,压井液的下行流速低,沿程摩阻损失小, 压降也小,而对井底产生的回压相对较大。可见,反循环压井从一开始就产生较大的井底回压。因此,对于压力高、气油比大的井,采用反循环压井法不仅易成功,而且压井后,即使油层有轻微损害,也可借助于投产时井本身的高压、大产量来解除;相反,如果对低压井采用反循环压井法,则会产生(),易造成产层损害,甚至()的现象。
A:较大的井底回压
B:压漏地层
C:压力损失
D:摩阻损失小,压降也小
井控就是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就是用井筒系统的压力控制()。
A:地层破裂压力
B:地层压力
C:井口压力
D:液柱压力
为了防止井喷,钻井液密度越大越好。
远程台上所需的电源应接在钻台或机房动力电源总闸(),并单独控制,以便出现紧急情况井场或机房电源被切断时不影响电机工作。
A:随意
B:之后
C:之前
发现溢流后不及时关井、仍循环观察。该做法的错误点分析与阐述正确的是()。
A:发现溢流后不及时关井、仍循环观察,可以缩短循环压井时间,能及时发现与保护油气层
B:不及时关井只能使溢流更严重,地层流体侵入井筒更多
C:如果是天然气溢流,因天然气特点是向上运移过程中体积不断的膨胀,大量的修井液将被排出
D:如果继续循环还可能诱发井喷或井喷失控事故的发生
H2S被吸入人体后,通过呼吸道,经肺部,由血液运送到人体各个器官。()
当关井立管压力为零,关井套压不为零时,应在控制回压维持原钻进流量和()条件下排除溢流,恢复井内压力平衡;再用短程起下钻检验,决定是否调整钻井液密度,然后恢复正常作业。
A:泵压
B:立管压力
C:套管压力
关井后,气体在运移过程中,()不会升高。
A:井底压力
B:套管鞋处压力
C:关井立压
D:气泡压力
放喷管线须用钢质直管线,禁止用软管线、低压管线,并固定牢固。
在小井眼系统压力损失中()损失占主要地位。
A:环空压耗
B:钻头喷嘴
C:钻具水眼
D:地面管汇
一般说来,地层孔隙压力越大,其破裂压力就越()。
A:低
B:不影响
C:高
长期封井必须使用闸板防喷器,为什么?
待命状态下的闸板防喷器从二次密封观察孔中流出压力油,则表明()的密封圈失效。
A:侧门腔与活塞杆间井口侧
B:侧门腔与活塞杆间活塞侧
C:侧门与壳体间
D:液缸活塞
上覆岩层压力是指上覆岩层骨架及孔隙中流体的总重量所产生的压力。
对含硫油气田环境中作业人员进行硫化氢监测技术和人身安全防护措施的培训应每两年复训一次。
起钻时发生溢流的显示:灌入井内的钻井液体积()起出钻柱的体积。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节流循环时,井底压力为()之和。
A:静液压力
B:环空压耗
C:节流阀回压
D:激动压力
E:抽吸压力
井口压力为30MPa,闸板防喷器关井时所用的液控压力应为()。
A:30MPa
B:17.5-21MPa
C:10.5MPa
起钻造成抽汲,发生抽汲会导致()降低。
A:地层压力
B:钻井液液柱压力
C:井底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