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传染病学高级职称

疟疾病人的周围血液检查显示()
A: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B:血小板增多
C:网织红细胞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大单核细胞减少
乙脑病毒的特征包括下列各项,除外( )
A:在乳鼠脑组织、鸡胚、猴肾细胞、Hela细胞等多种动物细胞中传代增殖
B:在病毒表面含有血凝素活性,能凝集鸡、鸽、鹅等红细胞
C:是虫媒病毒乙组中的一个型、黄病毒科
D:为单股RNA病毒
E:抗原性不稳定
莱姆病传染源为__。
钩体传染源为_______、_______。
食物中毒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
A:脑疝形成
B:外周性呼吸衰竭
C:中枢性呼吸衰竭
D:循环衰竭
E:颅内出血
下面关于黑热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其病原体为利杜体
B:为慢性地方性疾病
C:属于人畜共患疾病
D:长期规则发热
E:主要侵犯内脏
如图所示,肠阿米巴病典型的病变是( )
A: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溃疡与大量渗出物
B:肠粘膜水肿增厚散在浅表溃疡
C: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D:粘膜广泛充血、水肿和溃疡,触之易出血
E:正常粘膜上散在的孤立而颜色较淡的小脓肿,破溃后形成边缘不整、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关于丙型肝炎慢性化,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超过50%HCV感染者转为慢性
B:与HCV高度变异性有关
C:与HCV对肝外的泛嗜性有关
D:与遗传染因素有关
E:与HCV在血液中滴度低,免疫耐受有关
患者女,15岁,海南琼海人,学生,因“发热、畏寒6d,腹痛、腹泻2d,皮疹1d”于8月23日来诊。患者6d前突起发热,体温39℃,伴畏寒、头痛、肌肉痛;2d前出现腹痛、腹泻,水样粪,4次/d。在外院就诊服用过“解热镇痛药”,1d前出现全身皮疹,并排黑粪2次,量约100g。患者居住环境较差,鼠、蚊较多。入院次日体温下降,但头痛、腹痛持续,且出现出冷汗、心悸,尿量减少伴嗜睡、烦躁不安。查体:嗜睡、轻度烦躁,能合作;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四肢皮肤湿冷,四肢、躯干见数量较多,大头针帽大小、压之不退色暗红色斑丘疹,下肢皮肤可见散在分布的淤点、淤斑,注射部位淤斑尤为明显。实验室检查:血WBC10.2×109/L,N0.80,PLT18×109/L;ALT270U/L,AST180U/L,TBil62.3μmmol/L;BUN6.7mmol/L。可行的治疗措施是()
A:抗休克
B:输注血小板
C:乙醇擦浴退热
D:抗病毒
E:20%甘露醇脱水
F:给予卡巴克洛、酚磺乙胺、维生素C及维生素K等
G:输注全血
H:及时补液
皮肤念珠菌病不包括()
A:念珠菌性间擦疹
B:念珠菌性甲沟炎
C:念珠菌性甲床炎
D:念珠菌性肉芽肿
E:口腔念珠菌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特征是()
A: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B:全身性、广泛性小血管损伤
C:淋巴组织良性增生
D:淋巴组织恶性增生
E: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灶性坏死
HBV基因组前C区1896位发生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导致()
A:不能产生HBsAg
B:不能产生抗-HBeAg
C:不能产生HBcAg
D:不能产生HBV-DNA
E:乙肝病毒消失
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 )
A: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B:经呼吸道传播
C: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D: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
E:易感人群感染后,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
新型隐球菌主要的毒力因子是()
A:黑色素
B:荚膜甘露糖蛋白
C:荚膜多糖
D:甘露醇
E:外毒素
因为艾滋病毒只感染少数有危险行为的人,因此我们无须进行大量的健康教育
黑热病的确诊方法是( )
A:骨髓涂片查利杜体
B: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
C: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D:PVC薄膜快速ELISA法
E:单克隆抗体斑点ELISA法
患者男,40岁,因“持续发热(体温37~39℃)、盗汗、消瘦、右下胸胀痛1个月,咳嗽、咳咖啡色痰(200ml/d)2d”来诊。查体:T38.5℃,P90次/min;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下胸廓隆起,局部水肿,压痛明显,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可闻湿性啰音;肝肋下3cm,质地中等,有触痛,脾未及。最可能的诊断是()
A:大叶性肺炎
B:非典型肺炎
C:肝脓肿
D:肺脓肿
E:胆囊炎
F:结核性胸膜炎
G:肺癌肝转移
H:原发性肝癌肺转移
伤寒的基本病变是( )
A: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B:枯否细胞增生
C:嗜酸性粒细胞增生
D:胶质细胞增生
E:网状细胞增生
男,12岁,因发热,头痛,颌下包块2天于1999年2月18日入院。入院约3天其母曾带其至儿童医院探望患者。入院查体:患者呈急性病容,右侧颌下可扪及约2cm×3cm包块,质地中等,轻度压痛,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3.2×109/L,N64%,L35%。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是最为必要的()
A:随访外周血象
B:血尿淀粉酶检测
C:留置二份血清随访腮腺炎病毒抗体
D:脑脊液检测
E:单份血清测IgM抗体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作为初步的治疗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卧床休息
B:物理降温
C:多饮水
D:鼓励患者多饮橙汁
E:补液支持治疗
关于百日咳杆菌的理化特点,不正确的是( )
A:百日咳杆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
B:不能产生外毒素
C:能产生不耐热毒素、内毒素、气管细胞毒素
D:外膜蛋白中的凝集抗原等具有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抗体作用
E: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6℃30min或干燥数小时可死亡
下列有关伤寒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
A:轻型病人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
B:迁延型病人发热时间长,肝脾肿大较明显
C:逍遥型病人毒血症状轻,部分病人以肠出血或肠穿孔为首发症状
D:暴发型病人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容易出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DIC等
E: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阳性,可能与菌血症仍未被完全控制关
空肠弯曲菌感染应首选( )
A:红霉素
B:多西环素
C:青霉素
D:氯霉素
E:环丙沙星
莱姆病潜伏期为( )
A:1~2天
B:3~32天
C:40~60天
D:3月
E:6月
关于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除下列哪项外,都是正确的()
A:潜伏期3~15天
B:起病急骤,退热后快速恢复
C:高热,持续5~7天
D:伴头痛,骨关节肌肉疼痛
E:多伴结膜充血及大量分泌物
桥状坏死
患者,男,16岁,2天前有进不洁水果史,现出现发热38.4℃,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次数逾10次/天,已用过氯霉素、卡那霉素未见效果,仍有脓血便。选用下列何种药物较有针对性()
A:氟喹诺酮类药物
B:庆大霉素
C:四环素
D:加大卡那霉素剂量
E:红霉素

男,48岁,农民,持续发热,右上腹疼痛20天,于2002年7月10日入院。病人于6月2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服退热药无明显作用,体温持续在37~39℃,晚上出汗后热退。一周后住当地卫生院,给予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疗,仍无明显好转,并出现右上腹疼痛,近日出现咳嗽、咳脓痰而转本院。病人食欲较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明显减轻。
既往体健,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有腹泻史。
体格检查:T37.7℃,P92次/分,BP10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不良,慢性病容,贫血貌,神清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出血点,睑结膜无充血,胸廓对称,右下胸无局限性隆起,肋间皮肤无水肿,右下胸语颤减弱,右腋前线第7肋间明显压痛,右下肺背部叩呈浊音,呼吸音消失,右下胸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左肺(-),心界不大,腹平软,肝右肋下3cm,质中,有触痛,脾(-);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肝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Hb94g/L,WBC13.9×109/L,N0.80.L0.20;大便常规(-),尿常规(-)。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本病例应诊断为哪种疾病?为进一步确诊,该病人还应做哪些检查?如何治疗该病人?
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时,碳酸氢钠的适宜浓度是()
A:1%
B:2%
C:3%
D:4%
E:5%
感染性休克纠正酸中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为()
A:10%碳酸氢钠
B:11.2%乳酸钠
C:22.4%乳酸钠
D:5%碳酸氢钠
E:10%葡萄糖酸钙

男,14岁,发热、腹痛腹泻、胃纳减退、尿少色黄、排粘液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精神疲倦3天,体检发现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粪便镜检发现每个高倍视野内有白细胞15~18个。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本病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A:急性阿米巴痢疾
B:急性菌痢
C:病毒性腹泻
D:细菌性食物中毒
E:霍乱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进一步明确诊断应作哪项检查( )
A:粪便镜检找阿米巴
B:血吸虫毛蚴孵化
C:粪便培养致病菌
D:粪便培养病毒
E:血培养细菌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哪项措施不宜用于本病例的治疗( )
A:消化道隔离
B:用冰敷作物理降温
C:止泻药、镇痛药
D: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E:卧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