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传染病学高级职称

什么是伤寒第一次菌血症?
疯牛病的病原是()。
A:呼肠孤病毒
B:弹状病毒
C:朊病毒(朊粒蛋白)
D:冠状病毒
患者女,主因被蜱叮咬后发热4天入院。3周前去郊外旅游后被蜱叮咬,于入院前4天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小腿部胀痛。查体:T39℃伴睾丸痛、小便困难,四肢游走性环形红斑,大小约2cm×2cm,逐渐扩大,于2001年2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眼睑轻度水肿,双颌下可触及黄豆粒大小淋巴结,无压痛,四肢散在片状斑疹和环形皮疹,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阴性。血象:WBC4.6×109/L,N0.65,L0.30,Hb100g/L。 最好的治疗措施是( )
A:阿莫西林
B:氯霉素
C:诺氟沙星
D:氯喹
E:林可霉素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基本病理表现()
A:心肌间质炎
B:间质性肺炎
C:间质性肾炎
D:小血管炎
E:脾大
引起登革热的病原体是( )
A:螺旋体
B:病毒
C:细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女,40岁,干部,突起畏寒、寒战、高热6小时,呼吸急促、烦躁不安2小时入院。体查:体温40.8℃,血压94/83mmHg,神志清楚,四肢厥冷,口唇和甲床轻度发绀。目前病人情况处于()
A:无休克
B:休克早期暖休克
C:休克早期冷休克
D:休克发展期
E:休克晚期
中毒性菌痢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前者()
A:起病急骤
B:有腹泻
C:有高热、昏迷、抽搐
D:有早期休克
E:有呼吸衰竭
其诊断可能性最大的是下列哪项?()
A:细菌感染性腹泻
B:病毒性肠炎
C:秋季腹泻
D:急性胃肠炎
E:伤寒
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_________;其特征性临床损害是_________。
如图,有关狂犬病病毒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属于弹状病毒科
B:病毒中心为双链DNA
C:加热2分钟可杀死病毒
D:病毒外含有脂蛋白和糖蛋白
E:可从受感染的动物角膜分离病毒
狂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包括()
A:感染部位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
B:病毒向心性扩散侵入脊髓大脑中枢神经并大量增殖
C:病毒离心性扩散至周围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组织器官
D:伤口感染引起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E:脑组织炎性充血,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鼠疫的主要传染源为( )
A:老鼠
B:患者
C:病原携带者
D:猫
E:狐狸
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包括( )
A:鼠
B:病猫
C:病犬
D:患者
E:猪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____________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_____________。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前驱期、发热期、出疹期、恢复期
C: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D:初期、极期、恢复期
E:早期、中期、晚期
男,27岁,发现皮下结节两年,近半年来皮下结节增多,近两周来发作癫痫四次,体检:背部,头皮下,四肢皮下可触及多个1cm左右的圆形结节,无红肿、痛、热与四周无粘连。该患者确诊主要依据为()
A:OT试验
B:脑电图
C:脑脊液中找癌细胞
D:皮下结节活检做病理检查
E:胸片
登革热病理解剖学上的改变有____、______、____和___的退行性变。

患者,女,42岁,农民,广西玉林人。因反复抽搐、晕厥、头痛3年,再发1天入院。
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搐,伴晕厥、轻度头痛,每次持续约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曾到过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癫痫”,一直服用“大伦丁”治疗,效果欠佳。此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间隔期长短不一。昨天下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今为明确诊断转来本院治疗。起病以来,无精神行为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大小便正常。
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颅脑外伤史。起病前半年大便中曾排过“白色节片”。
查体:神志清,一般情况好,病人胸前、腰背部及四肢均可扪及多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的皮下结节,无压痛,无粘连。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化验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7.2×109/L,嗜中性粒细胞58%,嗜酸性粒细胞5%。腰穿:脑脊液压力20.64mmHg,白细胞、糖及氯化物均正常,蛋白轻度增高。脑电图检查示:广泛中度异常脑电图。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试述本病例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试述本病例的鉴别诊断。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试述本病例要进行的进一步检查项目,以明确诊断。
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易致慢性化
B:重症型肝炎较多见于甲型肝炎
C: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D:戊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者少见
E:我国婴幼儿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钩端螺旋体病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
A:感染中毒型
B:肺大出血型
C:黄疸出血型
D:脑膜脑炎型
E:混合型
空肠弯曲菌感染抗菌治疗首选____________。
男孩,10岁,于1月15日来院急诊。其母代诉,起病急,高热、头痛伴呕吐8小时,现呼之不应。体温40℃,面色苍灰,四肢冷,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淤点、淤斑,脉细速,血压测不出,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第1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在抢救本患儿的过程中,国内普遍采用山莨菪碱,从理论上讲,以下哪项不是本药的作用机制()
A: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疏通及改善微循环
B:降低细胞应激性
C: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搏量,改善心功能
D:降低血黏度,防止发生DIC
E:拮抗肾上腺素仪受体兴奋,抗5-羟色胺

第2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B: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D: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中毒性猩红热

第3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本病发病最重要的原理是()
A:Ⅰ型变态反应
B:脂多糖内毒素致全身微循环障碍
C:全身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充血、水肿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第4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确诊本病最重要的依据是哪一条()
A:高热、头痛、呕吐
B:鼻咽拭子培养阳性
C:皮肤有淤点、淤斑
D:血培养阳性
E:面苍白、肢冷、血压测不出
患儿2岁,发热4天,伴咳嗽、流涕,眼结合膜充血、流泪,半天前发现患儿耳后、颈部、发际边缘有稀疏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测体温40%,心肺正常。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风疹
B:麻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水痘
患者,男性,林业工人,一月份起病,发热两天就诊,查体结膜充血明显,球结膜水肿,胸壁皮肤可见条索状出血点。下列哪项检查对病人的诊断帮助最小()
A:血常规
B:尿常规
C:出血热IgM型抗体检查
D:RT-PCR测EHFVRNA
E:胸部CT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发病第4天,体温40℃,呼吸26次/min,节律整齐,反复抽搐后昏迷,轻度发绀,膝跳反射亢进。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临床分型: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
B:患者病情重,有严重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可能发生脑疝和呼吸衰竭
C:抢救治疗措施主要是降温、给氧、脱水、镇静和止痉
D:临床分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极重型
E:必要时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兴奋药和气管切开
关于伤寒沙门菌的抗原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菌体“0”抗原为脂多糖,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M抗体
B:鞭毛“H”抗原为蛋白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G抗体
C:菌体“0”抗原的某些组分为多种沙门菌所共有
D:Vi抗原与毒力有关,具有抑制吞噬的能力
E:Vi抗体凝集效价低,慢性带菌者多为阴性
有关败血症的血常规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A:白细胞计数升高
B:中性粒细胞升高
C:嗜酸性细胞减少或消失
D: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白细胞总数正常
E:中性粒细胞可有核左移和胞质内中毒性颗粒
男,45岁,有慢性乙肝病史17年,近1年来自感体力下降,偶感腹胀,消瘦。1周前因进食不洁饮食出现腹泻、腹痛,服药后腹泻好转,但近3天出现发热,明显腹痛、腹胀,小便发黄,尿量明显减少。入院后查体:意识尚清,但患者烦躁多语,慢性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明显肝掌,可见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脐下腹有压痛,轻度反跳痛,腹水征阳性。急诊化验:血常规:WBC9.8×109/L,中性8g%;电解质K+3.4mmol/L,Na+137mmol/L,Cl-98mmol/L,血氨为96μmol/L。该患者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
A:能否进行肝移植
B:广谱、足量、联合抗感染的效果
C:放腹水治疗
D:保肝、退黄和支持治疗措施的得当
E: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时机
某市2004年7月遭受洪水袭击,3天后陆续出现一批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并有逐日增多之势,第7天累计达48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40℃,结膜充血,乏力,周身酸痛,重者无法行走,部分患者咳嗽,痰中带血丝,少数病人黄疸。血象:WBC(8~15)×10/L,中性粒细胞稍高。尿蛋白微量至++。 为了迅速控制这次流行,最重要的措施是( )
A:隔离病人
B:全城预防接种
C:接触洪水者进行医学观察
D:全市开展灭鼠、灭蝇运动
E:可疑接触者以青霉素或多西环素预防
男,40岁,反复乏力、肝区不适5年。查体:慢性病容,巩膜轻度黄染,颈部有2个蜘蛛痣,肝肋下2cm,脾侧位可及。实验室检查:ALT200u,血清白蛋白30g/L,γ-球蛋白40g/L,血清总胆红素30μmol/L。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慢性肝炎病理改变中难以缓解的病变是( )
A:肝细胞水肿,变性
B:肝细胞点状或小灶性坏死
C:毛细胆管淤胆
D:汇管区内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
E: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