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以下为洋地黄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A:T波负、正双向或倒置
B:ST段下斜型下移,ST-T呈鱼钩样改变
C:QT间期延长
D:PR间期延长
E:心律失常
以下为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可出现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A:轻度狭窄时,心电图可正常
B:左心室肥大
C:双侧心室肥大
D:心房肥大
E:右束支阻滞
目前动态心电图仪对心律失常的分析一般
不包括
()。
A:P波的分类及识别
B:QRS波群的分类及识别
C:根据QRS波群的宽度来确定室性或室上性QRS波群
D:根据RR间距的提前量来确定期前收缩
E:由期前收缩事件的组合来确定成串的异位搏动
患者男性,53岁。因心悸3天就诊,心电图如图4-2-2所示,发现有R-R间距不齐现象,其原因为()。
A:窦性心律不齐
B: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房性期前收缩
D: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E: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是()。
A:Q波的时限≥0.03s,幅度≥同导联R波的1/4
B:T波深倒置
C: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拾高伴T波倒置
D:ST段缺血型下移≥0.2mV,T波倒置
E:QRS波群低电压
关于Coumel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伴有功能性束支阻滞的心动过速的RR间距比不伴有功能性阻滞时的心动过速的RR间距延长35ms以上,则旁路位于束支阻滞同侧
B:旁路伴同侧束支阻滞时的心动过速,其RR间距延长主要是VA间期延长,而AV间期基本不变
C:旁路伴同侧束支阻滞时的心动过速,其VA间期延长的本质是室内传导时间延长,而旁路逆传时间不变
D:Coumel定律可以用来对旁路进行定位
E:以上都对
V
5
导联为()。
A:标准肢体导联
B:单极肢体导联
C:加压肢体导联
D:胸导联
E:F导联
关于β受体阻滞剂对心电图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减慢窦性心率
B:可延长PR间期
C:可延长QT间期
D:对P波、QRS波群无影响
E: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关于冠状动脉储备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生理性增加的能力
B: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很大
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下降
D:冠状动脉储备对保证心肌供氧具有重要意义
E:以上都是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根据是()。
A:心室肌呈不均匀性增厚
B:心室肌呈普遍性收缩降低
C:心室肌收缩幅度普遍性增大
D:左心室腔内径增大
E: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关于心房颤动的表述,
不正确
的是()。
A:PR间期不固定
B:心室律不齐
C:频率>350次/分
D:V
1
导联的颤动波最明显
E:QRS波群一般不增宽
目前推荐数字化心电图机的频率响应范围应为()。
A:0.01~30Hz
B:0.05~30Hz
C:0.05~50Hz
D:0.01~150Hz
E:0.1~100Hz
长QT间期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准中,可作为独立的诊断标准应为()。
A:QTc间期>0.44s
B:女性QTc间期>0.48s、男性QTc间期>0.47s
C:QT间期>0.44s
D:QTc间期在0.41~0.46s
E:女性QT间期>0.48s、男性QT间期>0.47s
关于洋地黄效应的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洋地黄效应只表示患者使用了洋地黄药物
B:出现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改变是停用洋地黄的指征
C: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出现与否,与患者的洋地黄用量不成正比
D:部分洋地黄中毒患者可不出现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
E:类似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也可见于其他临床情况
患者女性,62岁。近半年经常有头晕、黑矇发作。既往心电图检查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有时可见RonT现象。本次记录动态心电图过程中,患者突然晕厥,相应的心电图无法分辨P波、QRS波群及T波,节律极不规整,5s后恢复窦性节律,应诊断为()。
A:心室颤动
B:室性逸搏心律
C:窦性停搏
D: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E:交界性逸搏心律
某研究者为了验证氯霉素对伤寒的疗效,在408例伤寒患者中进行对照实验,其中251例用氯霉素治疗,其余157例不用。结果使用组251人中死亡20人,病死率7.07%;未用组157人中死亡36人,病死率22.8%。在人体实验中使用对照组、安慰剂和双盲法()。
A:是对病人的一种欺骗
B:是违背人道主义原则的
C:是违背知情同意原则的
D:以征服疾病为目的,为发展医学,在严格控制并不损害患者利益的范围之内使用这一方法,是合乎医学道德的
E:是医学科研中经过考验的正确方法,可以在人体实验中广泛应用
关于Mahaim纤维参与的心动过速的表述,
不正确
的是()。
A:心动过速时QRS波群通常呈右束支阻滞型
B:旁路纤维大多起源于右房,止于右束支远端(或附近心肌)
C:具有前向递减传导特征
D:射频消融是根治的有效方法
E:心动过速易被心房或心室期前刺激终止
关于心尖部解剖的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心尖部圆钝、游离
B:由左心室和右心室构成
C:朝向左前下方
D:与左胸前壁接近
E:在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
关于Cabrera导联特点的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肢体导联是按心脏左上基底部到右下方的解剖关系排序
B:6个肢体导联的排序为aVL、Ⅰ、-aVR、Ⅱ、aVF、Ⅲ
C:-aVR导联面向右心室前壁心肌
D:便于分析心肌缺血/梗死或心律失常的起源及定位
E:每两个导联之间相隔30°
窦性P波的方向是()。
A:除aVR导联倒置外,其余导联均应直立
B: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
C:I、Ⅱ、aVF、V
4
~V
6
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D:V
1
导联正负双向,其余导联均应直立
E:Ⅰ、aVL、V
1
~V
3
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
QRS波群低电压见于下列情况,但应除外()。
A:黏液性水肿
B:限制型或浸润型心肌病
C:慢性肺部疾病
D:无力型的正常人
E:胸腔积液
P波时限>0.11s可见于多种疾患,但除外()。
A:心房梗死
B:右心房负荷增加
C:房内阻滞
D:急性左心衰
E:二尖瓣狭窄
患者男性,20岁。因心悸就诊,常规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为了对室性期前收缩进行定量分析,应选择()。
A:常规心电图
B:运动心电图
C:心电向量图
D:动态心电图
E:超声心动图
可诊断为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是()。
A:f波,RR间距不等,心室率为150次/分
B:f波,心室率缓慢而匀齐
C:F波,RR间距不等
D:F波,心室率缓慢而匀齐
E:PR间期为0.12s,心率为140次/分
Frank导联中Z导联电极的部位()。
A:正极置于左腿,负极置于头颈部
B:正极置于左腋中线第5肋间,负极置于右腋中线第5肋间
C:正极置于前正中线与X轴同一水平,负极置于后脊柱与X轴同一水平
D:位于A、E之间与X轴和Y轴各构成45°角
E:正极置于头颈部,负极置于左腿
"二尖瓣型P波"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但
不包括
()。
A:左心房肥大
B:右心功能不全
C:心房梗死
D:房间阻滞
E: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出现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不是短PP间距的整数倍,应考虑()。
A:窦性停搏
B: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C:窦性心动过缓
D: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E: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有关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的描述,
不正确
的是()。
A:可呈现双侧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
B:心电图不可能正常
C:心电图仅表现为一侧心室肥大
D:心电图诊断双侧心室肥大敏感性较差
E:胸导联可出现左心室肥大图形,而额面QRS心电轴可右偏
临床上最常见的双束支阻滞为()。
A: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B: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C: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间隔支阻滞
D: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E: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间隔支阻滞
有关起搏器术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感知阈值是指能感知到的最低自身心内电信号的幅度
B:起搏阈值是指能引起心房或心室肌稳定、有效、连续除极的最小起搏电压
C:起搏脉宽代表电脉冲的强度和耗能的时程
D:AV间期是指心房起搏脉冲发放或感知自身P波到心室脉冲发放之间的间期
E:以上都是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