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海洋油气操作工
砂岩地层酸处理最常采用的是(),能够溶解硅酸盐类。
A:盐酸
B:硫酸
C:硝酸
D:土酸
地面安全阀阀门促动器工作压力为3000PSI时,按照规范要求水压试验压力应该是()。
A:3600PSI
B:3000PSI
C:4500PSI
D:3750PSI
在进行流量仪表的流量标定时,需要通过一套标准试验装置来得到。所谓标准试验装置,就是能够控制流量并使之高度稳定在不同数值上的一套液体或气体()系统。
A:工作
B:循环
C:控制
D:测量
电动潜油泵装置中,()可以防止天然气沿电缆内层进入控制屏而引起爆炸。
A:保护
B:接线盒
C:电机
D:分离器
系统试井工作是测定油井在()下油、气、水、砂的产量。
A:不同工作制度
B:同一工作制度
C:同一个油嘴
D:相同冲程、冲次
生产测井最有吸引力的应用在于掌握储集层的初期衰减情况,通过系统的生产测井,可以掌握储集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使油井和油田维持在最佳状态下生产,解决油田高产和()的问题。
A:产量
B:压力
C:提高采收率
D:产水
曲率半径为1~2英尺,造斜为每英尺95~60度这类井称()。
A:短曲率半径水平井
B:中曲率半径水平井
C:超短半径水平井
D:长曲率半径水平井
温度变送器安装地点的环境温度为()。
A:-29℃~85℃范围内
B:-40℃~100℃范围内
C:0~150℃范围内
D:40~200℃范围内
计算题:某井月含水上升速度为0.5%,采油速度为1.2%。那么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求该井的含水上升率是多少?答
测定TFB(腐生菌)含量时,细菌培养的时间是()。
A:1天
B:5天
C:2周
D:1个月
注水井每日实际注水泵压,通常是由()录取的。
A:注水干线的压力表上
B:井口油压力表上
C:配水间油压力表上
D:井口套压力表上
DeltaV系统目前的升级已经顺利完成,升级的内容
不包括
下列哪一项:()。
A:工程师站硬件由WS220工作站升级到2300服务器
B:控制网络传输速率由以前的10M升级到100M
C:所有控制器升级到最新的MD控制器
D:所有软件并没有升级
()铰刀用以加工圆锥形定位销孔。
A:米制1:10锥度
B:莫氏锥度
C:米制1:30锥度
D:米制1:50锥度
来自各井口平台的生产流体通过()装置流至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A:海底管道
B:采油树
C:单点系泊
D:混输泵
美国根据不同的油井条件,选取不同的抽油方法,如对强水淹井,采用()采油。
A:电泵
B:水力活塞泵
C:抽油机深井泵
D:气举法
关于采油树上小四通的叙述,()的说法是错误的。
A:油井出油必经通道
B:油井洗井必经通道
C:油井放气必经通道
D:水井测试必经通道
分子筛在使用前应()。
A:通风
B:水洗
C:再生
D:试压
铰削尺寸较小的圆锥孔,可先按小端直径名义尺寸留铰削余量钻出圆柱孔,并在孔口按大端直径尺寸锪()°的倒角,然后用相应的锥铰刀铰削。
A:30
B:45
C:60
D:90
沉降法除去浮油,油珠上浮速度与油珠直径()。
A:的平方成正比
B:成正比
C:无关
在20世纪后半叶自动控制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控制的应用更为普遍。
A:信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生物技术
D:通信技术
作为民用燃料的二类商品天然气,总硫(以硫计)含量只要()即可。
A:≤270mg/m
3
B:等于300mg/m
3
C:<290mg/m
3
D:<300mg/m
3
关于原油缓冲罐低液位的原因,以下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罐体底部排放阀打开
B:外输海管压力突然增大
C:上游处理量减小
D:控制系统失灵
下面不是电气元件防爆类别的是()。
A:一般保护
B:充压保护设施
C:阻燃壳体
D:物料保护
经处理合格的合格原油储存在浮式生产储油轮上的货油舱内,并定期地通过()外输。
A:海底管道
B:单点系泊
C:穿梭油轮
D:混输泵
露空地面管线的设备一般采用()防腐方法。
A:油漆
B:沥青绝缘
C:阴极
D:任意
海上油田中影响结垢的主要因素是()。
A:水的温度
B:水产量
C:防垢剂的用量
D:水的成分和类型
泡沫是()以气泡的形式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泡沫是一种胶体。
A:液体
B:气体
C:流体
D:固体
井口控制盘无法控制井口采油树的()。
A:油嘴
B:地面安全阀
C:井下安全阀
D:电潜泵
对于K、E、T、R型热电偶,在相同的I类允差等级里,如果允差值的百分数相同,哪种类型的热电偶的绝对温度最小,请选择()。
A:K
B:E
C:T
D:R
现行流行EMERSONDeltaV系统一般采用三级网络格式,信息层采用()实现系统数据交换;中间层为()负责系统通讯;底层是设备(),网络连接就地设备()。
A:以太网(EntherNet)、控制层(ControlNet)、设备层(DeviceNet)
B:控制层(ControlNet)、设备层(DeviceNet)、以太网(EntherNet)
C:设备层(DeviceNet)、以太网(EntherNet)、控制层(ControlNet)
D:以太网(EntherNet)、设备层(DeviceNet)、控制层(ControlNet)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