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

以下属于单行教育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学校系统令》
下列关于教师服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服饰与教学质量没有相关性,因此教师不必考虑服饰问题
B:教师服饰的总体倾向是庄重、大方、朴素
C:教师服饰的基本要素是:高雅、得体、整洁
D:在学校里,教师的穿着打扮首先要考虑到教育的特性,其次也要考虑时代性
【资料】德育的过程就是品德发展的过程。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呢?

阅读下面资料,作答问题。
【资料】在某班,甲同学以前是一个自觉学习的好孩子,自从父母离异后,上课经常走神,也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被教师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两位同学的成绩都下降了。



第1题,共2个问题
(多选题)甲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是哪里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2题,共2个问题
(多选题)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就如何让满足甲、乙的需要提出的建议合理的是()。
A:关心爱护学生
B: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C: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D:发现问题及时处罚
E: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以奥苏贝尔的观点看,学生背单词属于()。
A:接受学习,机械学习
B: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学习
C: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D:独立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南宋都城位于今天的()。
A:南京
B:开封
C:杭州
D:洛阳
关于教师个性心理品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就是教师具有一定倾向性与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B: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鲜明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
C: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具有直接的道德价值取向
D: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依照宪法规定,下列职务中连续任职受“不得超过两届”规定限制的是()。
A: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B:国务院副总理
C: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国家主席
婴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产生不愉快情绪,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不愉快情绪也很快消失,这是()
A:情绪的内隐性
B:情绪的依赖性
C:情绪的受感染性
D:情绪的情境性
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阅读下面资料,作答问题。 【资料】一位母亲刚买回来一只金表,就被孩子当成玩具弄坏了,为了教育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听了幽默地说:“恐怕你将一个中国的爱迪生扼杀了。”这位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应该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母亲后悔不已,“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修表,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维修师傅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 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A:教育即生活
B: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C:教育即是个人经验的增长
D: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E:主张“在做中学”
白兰斯是第一个使用隐性课程这一术语的学者。
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
A:使用
B:具体运用
C:实现
D: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书本和专家的指导与监督由主导作用变为辅助作用。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发挥主要作用,这体现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
A:迁移性逐渐提高
B:从不自觉到自觉,最后达到自动化
C:从他控到自控
D:敏感性逐渐增强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方法是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A: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师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B: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C: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D: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

根据下面资料
案例一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除上课外,我会花很多时间备课。今天,我根据小测验的结果对明天的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并考虑了以下问题:
一是学生果果的异常情况。他是一个成绩很差,自尊心却很强的男生。课堂上经常说话,捣乱……很多任课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不过英语课上他的表现还一直不错。但是,这两天上课的时候,他情绪很不稳定,甚至顶撞我。针对这种情况,我打算在明天的课堂上继续关注他,并找时间与他谈心.同时与其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以全面了解果果的情况,争取找到帮他的办法。
二是课堂纪律问题。今天,上课的预备铃响后,部分学生没能很好地遵守“进入教室立即安静”这条规则,课堂里闹哄哄的。我当时已经提醒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要求他们再次学习这条规则,但明天还要继续强调。
三是课堂组织问题。明天下午的三、四节课是最受全校师生欢迎的“校园十佳歌手”决赛,班上有几个学生要参加。参赛的同学可能会提前离开教室,所以我要提前调整课堂学习小组的成员,重新拟定一份名单。
四是学生的兴趣与课堂参与问题。课堂上部分学生可能会悄悄讨论“校园十佳歌手”决赛的事情,我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做一些小调整。我打算上网下载和教学相关的趣味短视频,让学生讨论,以保持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主动参与。
案例二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今天要讲的内容很多。为了节约时间,上课铃一响,我就提醒学生们认真听我讲课并做好笔记。10分钟过去了,一切都按照我的计划在顺利进行,但我发现教室的前排有一个学生趴在桌上睡觉。那是一个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为了不影响上课的进度,我装作没看见他,继续讲课。不久,我在黑板上写重点字词的时候,听到教室里有学生在悄悄说话。
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也装作没听见,继续自己的讲解。
随后,我发下一份随堂小练习,要求学生们8分钟完成。有几个学生3分钟左右就完成了,他们开始找周围的同学讲话,我批评了几句,他们有所收敛,但没过多久又开始了。这时,我打算提前结束小练习,但有几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还没做完,再给我们几分钟时间吧。”为了照顾到每个人,我让做完练习的学生保持安静,但很快他们又开始说话了。我非常生气,大声地命令语文成绩不太好又正在说话的一个学生站起来。他也非常生气地冲着我大吼:“凭什么就让我一个人站起来?他们也在说话啊。况且,还有人睡觉,你怎么不管呢!”我顿时火冒三丈,严厉呵斥道:“你自己学习不好,还好意思说别人,住嘴!”没想到,我话音刚落,他居然摔门而出。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请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案例一中英语老师的备课内容进行评析。 要求:分析透彻,评价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针对案例二中语文老师的做法存在的不妥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问题分析准确,建议具体、合理,字数不超过300字。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根据上述案例给你的启示,谈谈如何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求:结合案例阐述,准确清晰,字数不超过500字。
试述控制和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中国有一句古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说明教育的社会功能具有()。
A:先导性
B:直接性
C:滞后性
D:专一性
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只能是正向的、促进的。
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并称为“20世纪四大发明”的是()。
A:碳纳米管
B:克隆羊
C:激光器
D:夸克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课。
()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
A: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B:遗传素质
C:环境因素
D:教育
论述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对班集体而言,()在互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
A:教师
B:学生
C:班主任
D:班干部

阅读下面资料,作答问题。
【资料】一位母亲刚买回来一只金表,就被孩子当成玩具弄坏了,为了教育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听了幽默地说:“恐怕你将一个中国的爱迪生扼杀了。”这位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应该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母亲后悔不已,“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修表,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维修师傅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上例中,主要体现的是教育学发展观点中的哪个重要流派?()
A:文化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制度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E:传统教育学

第2题,共2个问题
(多选题)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A:教育即生活
B: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C:教育即是个人经验的增长
D: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E:主张“在做中学”
小学生小明转学到A学校,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滑,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较差,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从需要的关系分析小明成绩下滑的原因。
教师总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但班里经常有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教师应侧重于()。
A:提高学生认识
B: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C:锻炼学生意志
D: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