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检测工程师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包括()。
A: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B: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C: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D: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E: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检测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机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内到原发证质监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A:3日
B:7日
C:14日
D:30日
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考试中,不由质检总站负责的是()
A:确定考试大纲,建设和管理考试题库
B:发布试验检测工程师和试验检测员考试通知,审查报名考试者资格
C:组织对检测工程师的考卷评判,核发检测工程师证书
D:建立并维护考试合格人员管理数据库
抽样检验的过程为()
A:批→抽样→对样品进行试验→判定样品的合格与否
B:组→抽样→对样品进行试验→判定样品的合格与否
C:组→抽样→对样品进行试验→与组的判定标准比较→判定组的合格与否
D:批→抽样→对样品进行试验→与批的判定标准比较→判定批的合格与否
为减少误差,提高精确度,应该尽可能地在靠近满刻度量程的区域内使用仪表。一般尽可能在满刻度量程的()使用。
A:1/3
B:2/3
C:1/4
D: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偏差大,变异系数亦大
B:标准偏差反映样本数据的相对波动状况
C:变异系数大,样本数据的波动性就大
D:变异系数大,标准偏差亦大
当需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除应至少列出的要求外,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殊检测条件的信息,如环境条件;需要时,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适当且需要时,提出的意见和解释;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
误差的来源包括()。
A:设备误差
B:环境误差
C:人员误差
D:方法误差
E:系统误差
随机抽样从原则上说,样本应从批量中随机抽取,以保证所取样本对产品总体质量的代表性。
测量数据0.005020的有效数字有2位。
用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平均值仅能出现一种错误,即将合格产品错判为不合格产品。
建设部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下列说说法没有错误的是()。
A: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小于0.01
B:小概率事件在大量的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很小
C:概率总是介于0和1之间
D:频率就是概率
校准是对测量器具计量特性和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
国家标准由国家()颁布。
A:行政主管部门
B:技术监督部门
C:国务院
D:人民代表大会
常用的调查表格式包括()。
A:财务统计调查表
B:工序质量特性分布统计分析调查表
C:调查缺陷位置的统计分析调查表
D:综合调查表
根据发布单位与适用范围、技术标准可分为()。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部颁标准
D:企业及地方标准
E:推荐标准
硬件环境组通过现场符合性检查,考核检测机构实际状况是否与所申请材料的内容一致,是否满足等级标准的要求。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逐项核查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运行使用状况,与申请材料是否符合
B:仪器设备管理状况,核查仪器设备的购货凭证、使用记录、维修记录、检定/校准证书
C:试验检测场地是否便于集中有效管理
D:样品的管理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有一批混凝土预制构件,已知每8件中有3件不合格品,若从该批产品中任取5件,问恰好有2件不合格品概率为()。
A:0.26
B:0.34
C:0.16
D:0.69
质量的法定单位是牛顿及其倍数、分数单位。
计量标准器具按准确度等级分为:1级、2级、3级标准砝码。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立法宗旨的内容是()。
A: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B:扩大产品出口创汇
C:维护社会秩序
D: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考试中,不是公路试验检测工程师和试验检测员考试专业科目的是()。
A:材料
B:地基与基础
C:交通安全设施和机电工程
D:桥梁
《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JTT/T239)是()。
A:去国家标准
B:国家强制性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校准主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仪器的计量特征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其结论是合格的(或不合格的)。
2.51050修约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A:2.510
B:2.511
C:2.5
D:2.5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A:制定标准
B:依据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
C: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D:组织实施标准
计数一次抽样和计量一次抽样对同一批产品进行检验,可能得到相同的检验结果。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的资质,根据该机构()几个方面的具体条件,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A:资历和人员配备
B:仪器设备配备
C:工作制度
D:检测能力与业务范围
E: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