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

筏形基础地下室的内墙厚度不应小于()。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4.9.9要求,预加轴向压力的支撑,预加力值宜取支撑轴向压力标准值的()倍。
A:0.3-0.5
B:0.3-0.6
C:0.3-0.8
D:0.5-0.8
基准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于基准桩上。
A:固定;固定
B:简支;简支
C:固定;简支
节能建筑工程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相关部门的节能工程竣工验收并运行()后进行。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年
箱形柱隔板与柱的焊接宜采用()。
A:坡口熔透焊
B:电渣焊
C:保护焊
D:角焊缝
平板式筏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A:500mm
B:400mm
C:600mm
D:700mm
上部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单层或多层箱形基础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A:地下室一层顶板
B:基础顶板
C:地下室一层底板
D:基础底板
()级木质材料应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A:B1
B:A
C:B2
D:B3
根据《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后浇带防水要求不正确的是()
A:后浇带防水材料进场需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B: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需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水中养护14d后的限制膨胀率检验报告
C: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D:后浇带两侧的接缝处可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下列不属于不设置永久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的措施的是()。
A: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
B:设置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
C:设置诱导缝
D:使用微膨混凝土、纤维混凝土
根据《工程建设强制条文》要求,勘察作业组成员不应小于()人,作业时成员之间的距离不应超出视线范围,并应配备通讯设备和定位仪器,严禁单人进行作业
A:1
B:2
C:3
D:4
接地体连接时若导体为铜材与铜材或铜材与钢材时,连接工艺应采用()。
A:机械连接
B:绑扎连接
C:放热焊接
D:搭接连接
复合地基中的水泥土搅拌桩、振冲桩的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至少应抽查()%。
A:10
B:20
C:30
D:40
工程档案应()的反应工程建设活动和工程实际状况
A:准确、简明、扼要、系统
B:准确、系统、完整、简明
C:齐全、简明、系统、宏观
D:齐全、系统、完整、全面
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应紧密粘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采用阶梯坡形槎,但与阴阳角处的距离不得小于()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根据《工程建设强制条文》要求,塑料排水管道不得采用()管基基础,严禁采用刚性桩直接支撑管道。
A:柔性
B:刚性
C:软土
D:砂石
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需提供的相关资料中不应包括()
A:总平面规划设计图
B:场地环境噪声测评报告
C:工程决算书
D:声光热环境测试报告
排桩墙支护结构不包括()。
A:钢桩
B:灌注桩
C:预制桩
D:板桩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中规定,软木地板面层应采用()铺设方法铺设。
A:钻孔
B:粘贴
C:空铺
D:实铺
发现有()情况应撤销绿色评价标识的使用。
A:建筑物的个别标识与申请评价标识的要求不符
B: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做出全面的考察
C:以不真实的申请材料通过评价获得标识的
D:不满足第三方认证
花园式种植屋面荷载不应小于()kN/m2
A:1
B:2
C:3
D:4
下列属于施工文件中记录及检测文件的是()
A:水泥试验报告
B:防水卷材试验报告
C:砂试验报告
D:锚杆试验报告
根据《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对于千斤顶和提升架的爬模装置,千斤顶的支承杆应设限位卡,每爬升()mm调平一次,整体升差值宜在50mm以内。
A:300~500
B:500~800
C:500~1000
D:800~1200
基桩检测的检测方法大致有()种
A:5
B:6
C:7
D:8
质量计划应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且应体现从()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
A:成本投入
B:人力资源
C:材料投入
D:资源投入
土石方施工时遇到下列哪种情况不应立即停止作业()
A:填挖区土方不稳定,有坍塌可能
B:施工标志及防护设施被损坏
C:工作面净空不足以保证安全作业
D:机械设备严重损坏
种植屋面防水层应采用不少于()道防水设防。
A:一
B:二
C:三
D:四
属于预注浆、后注浆主控项目的是()
A:注浆孔的数量、布置间距、钻孔深度及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B:预注浆及后注浆的注浆效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C:注浆各阶段的控制压力和注浆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D:注浆时浆液不得溢出地面和超出有效注浆范围
根据《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一个分格铝合金料表面质量指标,划伤总长度不超过()mm,擦伤和划伤处数不超过()处
A:150;4
B:300;4
C:150;10
D:300;10
根据《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4.1.13要求,屋面复合保温板的保护层面相向侧立堆放、紧靠挤实,堆码整齐,堆放高度不得超过()m。
A:1.2
B:1.5
C:1.8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