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
A:必修课程33
B:选修课程33
C:必修课程55
D:选修课程55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有不同年龄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加强哪几方面的教育和研究?
简述教学反思的特点。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概括说认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有多少共同因素或掌握了多少原则,而在于能否突然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中的关系,这才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问题解决的特点是()。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唯一性
E:固定性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倒U型关系
B:线性关系
C:正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是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个体在活动中对各种事件所表现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找出其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
下列作家作品及体裁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吴承恩——《西游记》——小说 ②汤显祖——《牡丹亭》——诗歌 ③李白——《蜀道难》——诗 ④王实甫——《汉宫秋》——戏曲 ⑤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说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做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应
C:人的悟性
D:替代惩罚
修路队第一天修了1.078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少修0.456千米,第二天修()千米。
A:0.622
B:0.522
C:0.532
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认为处分过重或者不该受处分,可以提出申诉。
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要想使活动取得成功,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先了解活动的特性。班团活动的基本特性有()、()、()、()、()。
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和()。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 )《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A:《垂老别》
B:《离婚》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根据126³3=378,下面()算式结果正确。
A:12.6³3=3.78
B:126³0.3=37.8
C:1.26³3=37.8
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
个体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规律。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是指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
A:差异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谓常能,是指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活动能力。
小明听课时想开小差,听到大家的掌声才回神,是注意的()。
A:转移
B:分散
C:稳定
D:广度
一个乒乓球的重量约3()
A:千克
B:克
C:吨
D:厘米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A:目的性、客观性、系统性
B:客观性、认知性、序列性
C:目的性、认知性、客观性
D: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首页
<上一页
361
362
363
364
36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