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的"交通枢纽",其位置及功能非常重要。正常房室结的传导特性()。
A:仅能单向传导
B:多具有双向传导
C:常有双径路传导
D:常有多径路传导
E:无递减传导
关于食管心房调搏起搏阈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管导管电极放置的部位不当,可使起搏阈值增高
B:食管导管电极间距越大,起搏阈值越低
C:食管导管电极面积越大,起搏阈值越高
D:为保证有效起搏,实际应用的起搏电压应比起搏阈值稍高
E:某些药物可影响起搏阈值
动脉导管未闭时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是()。
A:左束支阻滞
B:右束支阻滞
C:左心室肥大
D:左心房肥大
E:右心房肥大

患者男性,25岁,因胸痛、气短半年就诊。血压120/75mmHg,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厚度为20mm,左室后壁厚度为9mm,EF值为68%。临床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肥厚型)。患者的心电图如图3-4-3所示。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异常Q波的特点是()。
A:多见于Ⅰ、aVL、V4~V6导联
B:可见于下壁导联及前壁导联
C:Q波深而窄,时限<0.04s
D:出现Q波的导联T波往往直立
E:以上都是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是()。
A:出现ST-T改变
B:左心室肥大图形
C:异常Q波
D:心律失常
E:以上都是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酷似()。
A:B型预激综合征
B:右心室肥大
C:下壁、前侧壁心肌梗死
D:前间壁心肌梗死
E:左心室肥大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是()。
A:不应期正常
B:相对不应期延长并且>PP间距
C: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E: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测量U波振幅的参考水平应是()。
A:TU段
B:TP段
C:P波起始部
D:QRS波群起始部
E:ST段
关于心房扑动与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正确的表述是()。
A:房性心动过速的心房率常<350次/分,心房扑动的心房率常>350次/分
B:房性心动过速的心室律规则,心房扑动的心室律不规则
C:房性心动过速的心房波之间有等电位线,心房扑动的心房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D:房性心动过速可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心房扑动不会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E:房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房扑动多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右房室口在固有心房的()。
A:右前下方
B:左前下方
C:右后下方
D:左后下方
E:左前方
梯形图如图4-5-6所示,该梯形图显示的心律失常为()。
A:窦性心律不齐
B:窦性期前收缩
C:房性期前收缩
D:交界性期前收缩
E:室性期前收缩
关于房性期前收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B:P′R间期>0.12s
C:异位P′波后继以正常或变异的QRS波群
D:异位P′波后应有QRS-T波
E: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以下情况可引起左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
A:左心室肥大
B:右束支阻滞
C:B型预激综合征
D:前间壁心肌梗死
E:运动员
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闭塞均可出现下壁心肌梗死,以下可提示右冠状动脉闭塞的心电图表现是()。
A:Ⅱ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Ⅲ导联
B: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aVF导联
C:aVF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
D: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
E:Ⅱ导联ST段抬高大于aVF导联
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
A:V2~V4导联出现T波高耸
B:Ⅱ、Ⅲ、aVF导联出现T波高耸
C:Ⅱ、Ⅲ、aVF导联出现T波倒置
D:V2~V4导联出现T波倒置
E:Ⅱ、Ⅲ、aVF、V2~V4导联出现T波倒置
食管心房调搏是()。
A:一种普通的心电图记录技术
B:一种有创伤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
C:一种无创伤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
D:一种检测心房晚电位的检查技术
E:一种判断心脏病预后的检查技术
以下是衡量心电图机基线稳定性性能的重要指标,其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电源电压稳定时,基线漂移不大于1mm
B:电源电压瞬态波动时,基线漂移不大于1mm
C:无信号输入时,基线随灵敏度变化,其位移不超过2mm
D:在5~40℃温度范围内,基线漂移平均不超过0.5mm
E:开机2分钟后,用标准灵敏度挡记录基线,其偏移水平应不大于2mm
关于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可实现心电图数据的全院共享
B:可用于学术研究总结
C:可实现全院心电图数据的及时传送
D:可集中储存心电图的诊断报告
E:以上都是
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
A:0相
B:1相
C:2相
D:3相
E:4相
动态心电图检查主要反映患者()。
A: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
B:特定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
C:卧床休息时的心电图变化
D:运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
E: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关于心肌灌注显像与葡萄糖代谢显像结合评价存活心肌的论述,错误的是()。
A:灌注和代谢均正常,是心肌存活的表现
B:灌注和代谢均缺失,即灌注/代谢匹配,表示心肌有一定的活力
C:灌注异常,代谢存在,即灌注/代谢不匹配,是心肌存活的表现
D:灌注和代谢均缺失,即灌注/代谢匹配,表示心肌梗死或瘢痕化
E:PET葡萄糖代谢显像检测存活心肌较SPECT显像方法更为准确可靠
先天性心脏病分流量的测定采用()。
A:首次通过法核素心室造影
B: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C:99mTc-PYP显像
D:18F-FDG心肌代谢显像
E:99mTc-tetrofosmin心肌显像
患者男性,40岁,活动时心慌、气短伴胸痛、晕厥2次。听诊在其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上显示:左心房稍大,室间隔厚度为28.8mm,凸向左心室流出道,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有前向移动(SAM征),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轻度反流。其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应为()。
A:冠心病,乳头肌断裂
B:风湿性心脏病
C: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
D: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性)
E:主动脉瓣狭窄
假性室壁瘤是指()。
A:仅有收缩期局部膨出
B:室壁破裂在心包形成血肿
C: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室局部膨出
D:收缩期局部肌小梁消失
E:主要累及右心室

患者男性,80岁,高血压病史20年。查心电图并绘制梯形图,梯形图如图4-5-13所示,窦性心率为60次/分。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梯形图中第3至第6个心搏用A行中的黑圆点表示,心率为105次/分,说明存在()。
A:窦性心动过速
B:交界性心动过速
C:房性心动过速
D: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E:窦性心律不齐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梯形图显示的心律失常为()。
A: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B: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预激综合征
D:室内阻滞
E:房室结双径路现象
关于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节律匀齐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B:QRS波群起始可见delta波
C:可见房室分离现象
D: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
E:可见逆传P′波时,则RP′间期
关于交界性逸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QRS波群前后可以无逆行P′波
B:长间距后延迟出现
C: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似
D:属主动节律
E:QRS波群前无相关窦性P波
不属于正常变异或功能性T波改变的是()。
A:心血管神经症引起的T波改变
B:过度换气性T波改变
C:早期复极
D:洋地黄作用所致T波鱼钩样改变
E:心尖现象(孤立性T波倒置)
患者女性,65岁,冠心病,下壁心肌梗死。10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VVI起搏器,起搏频率设置在72次/分。 近日因胸闷、头晕查心电图并绘制梯形图,梯形图如图4-5-16所示,心房率为92次/分,心室率为40次/分。梯形图显示的诊断应为()。
A: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B:房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C:心房扑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D: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心律
E: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关于希氏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希氏束传导纤维排列呈束状
B:希氏束与房室结有明确界限,但其内部结构相同
C:其上端分出左、右束支
D:交界性心律的起搏点多产生于希氏束
E:含有P细胞和移行细胞(T细胞),其传导纤维交织成网状
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心电图表现是()
A:V1~V6导联R波逐渐减低,S波逐渐加深
B:右心房及右心室肥大
C:左心室及右心室肥大
D:aVF导联P-QRS-T波图形倒置
E:肢体导联低电压
描记心电图的常规走纸速度为()。
A:12.5mm/s
B:25mm/s
C:50mm/s
D:75mm/s
E:100m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