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高铁接触网检修工

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A:通过对运行设备的监测、检查、检测、试验和诊断分析
B:准确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特性、运行规律和安全状态
C:及时对不满足安全运行的接触网设备状态或发生故障时,进行的必要修复
D:确保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电杆上安装的棘轮,制动块对轨道轴线中心的倾斜不得超过()。
A:30°
B:25°
C:20°
D:15°
施工、检修作业结束后,()在未得到所有现场防护员已返回至安全地点的通知前不准离岗
A:驻站联络员
B:作业车司机
C:接地线人员
D:以上全对
临近供电设备的施工当安全距离不足时要采取专项防护措施:立交桥底下、安全距离不足的处所()
A:加隔离阻挡措施
B:涂刷硅橡胶绝缘涂料
C:接触网承力索、电力线安装密封式绝缘套管
D:涂刷防污闪涂料
需进入铁路防护栅栏内进行接触网作业的人员,必须在得到驻调度所(驻站)人员同意后方准进入。
各站段安全技术知识抽考工作的责任部门是()。
A:技术科
B:安全科
C:职工教育科
D:调度科
接触网作业车在()未使用的发动机,起动前,应将增压器润滑油管拆下,向增压器加注润滑油。
A:2至3天
B:1至2天
C:1至3天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中规定:承力索的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A:2
B:3
C:4
D:5
分段绝缘器调节板左右移动1mm相当于滑轨下缘高度变化()mm。
A:0.23
B:0.46
C:0.53
作业过程中严禁抛物,传递工具材料时应使用()并用绳索绑扎牢固,防止掉落伤人及掉落桥下,地面人员严禁(),在电缆沟盖板上行走时,要在两条电缆沟盖板的()行走,施工所用的工具材料要集中摆放,不得侵入机车、车辆限界。
当跨距为36m~55m()时,弹性吊索长度为()m,距定位点两侧()m处安装弹性吊弦。
在变电所、分区所、AT所处进行断开吸上线、电缆及其屏蔽层的检修时应采用()作业。
A:垂直
B:V停
C:远离
攀登支柱前要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
高速铁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含铁路、道路两用,下同)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原则上分别为()。
A:城市市区10m
B: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12m
C:村镇居民居住区15m
D:其他地区20m
附加导线系指牵引网中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具体包括: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捷接线、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等。
高速铁路接触网进行V形天窗作业应具备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行接触网设备距离另一行接触网带电设备间的距离大于2m,困难时不小于1.6m
B:一行接触网设备距离另一行通过的电力机车(动车)受电弓瞬时距离大于2m,困难时不小于1.6m
C:上、下行或由不同馈线供电的设备间的分段绝缘器其主绝缘爬电距离不小于1.2m
D:上、下行或由不同馈线供电的横向分段绝缘子串,爬电距离须保证在1.2m及以上,污染严重的地区应达到1.6m
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开通线路后采取临时降弓方式运行时,故障区段降弓运行时间一般不超过()小时。
A:12
B:24
C:36
接触线断线抢修时需要携带以下哪些抢修主要材料()
A:接触线
B:接触线接头线夹
C:吊弦线夹
D:临时吊弦
车载设备过电分相需在地面安设四个地面感应器,其中1#(4#)地面感应器与2#(3#)之间的距离是根据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和系统动作时间确定的。
承力索、接触线间的距离大于1000mm时,电联结采用()型连接的方式。《检规》
A:S
B:C
C:Z
远动操作时,供电调度员应通过调度端显示的遥信信号对开关位置进行确认,现场有作业人员时,还应进行现场确认。
进、出铁路防护栅栏时,要严格执行人员、工具材料及物品清点核对制度。作业组携带的工具材料及物品,工作领导人(小组监护人)与携带人员相互清点核对,()为责任人。
A:工区负责人
B:跟班干部
C:工作领导人
由工区负责人向工作领导人布置任务和安全防护措施,说明作业的()、()、(),并记入值班日志中。
故障应急处置或抢险救援需临时破拆高速铁路栅栏时,破拆单位负责及时恢复栅栏并在恢复封闭前对栅栏缺口安排专人看守。
维管段调度每天()向供电段调度通报当日行车、设备安全等安全生产信息。
A:17点
B:18点
C:8点
D:9点
路局于每年()组织对全局电气化技术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核对与修订。
A:1月份
B:2月份
C:3月份
D:4月份
停电作业在装设接地线时有哪些要求?
高速铁路作业组所有的工具物品和安全用具均须粘贴()。
A:生产日期
B:反光标识
C:试验日期
D:特殊标识
武广高铁标准结构高度:()m。
A:1.6
B:1.7
C:1.8
D:2.0
接触网动态检测主要项目有()。
A:接触线高度、坡度、拉出值、跨中偏移值
B:接触网电压
C:冲击力(硬点)
D:接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