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

小凡4岁了,可是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适应很慢,入园时哭闹得非常厉害,不肯到其他班参加课内兴趣班活动,也不能与同伴合作分享玩具,出现明显的不合群现象。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提倡“开放式”教学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习论基础。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中国梦”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依赖群策群力,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的。
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认识的发展也导致情绪产生变化和发展。()
好的研究课题要满足的要求有()。
A:有价值
B:有一定的科学和事实依据
C:具体明确
D:覆盖广泛
纵观网络举报的诸多案例,从涉及不雅视频的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到涉嫌性侵的黑龙江人大代表,从被曝向情妇写“离婚保证书”的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到涉嫌滥用职权包庇儿子的太原市公安局局长……被查官员大多因艳照、情妇、名表等吸引眼球的“花边新闻”而事发。 相比传统的社会监督模式,网上举报因为其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在网络上,‘花边新闻’更容易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因而也更容易吸引关注。”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说。 “雷××事件”爆料人朱某日前对媒体坦言:“‘情色反腐’是一个很高效的方式。但靠这种方式来进行反腐斗争是有点荒诞的。网络‘狂欢’毕竟不是一个长期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如火如荼的网络反腐中,并不是所有举报人都出于正义感,其中一些举报人是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产生利益冲突而选择网上举报,这一点令人深思。”何增科说。 基于“泄恨”动机、依靠“猎奇”心理终究难当大任,网络反腐需要注入更多的正义、理性、责任和担当,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中央党校副教授吴辉指出,网络反腐较为透明,举报信息公之于众会形成较大的舆论压力,倒逼有关部门调查,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传统反腐体系有一定的封闭性,举报查不查往往由领导说了算;而且反腐渠道层级多,环节多,效率慢;同级举报人容易受干扰,有时甚至遭遇故意回避。 有专家表示,虽然我国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等制度,但在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落实效果并不好。也存在群众信访渠道不畅通、监办不到位等问题。拦访、截访事件时有发生。 “国际上反腐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或地区,比如新加坡、韩国还有中国香港特区。其实网络反腐并没有那么热。”某专家认为,只有进一步加强反腐制度建设,拓宽网络以外的反腐渠道,反腐机制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请结合对以上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论‘网络反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3.800~1000字。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应该做到()。
A:献身教育
B:教书育人
C:严谨治学
D:尊重学生
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教育管理知识可有可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个人都有些心事。于是,他们凑在一起聊天……
冯: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可不是嘛!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最近一段时间,我情绪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丁:不光这个,有时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18层地狱……
冯: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和女同学打招呼,我都莫名地心跳加速,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冯: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我特别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



第1题,共1个问题
(多选题)根据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下列关于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的是()。
A: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
B: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
C:成人感显著增强
D:喜欢依附于别人
E:从关注心理的自我向关注生理的自我转变
小李和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教师。两人工作都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一般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我的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了,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阅读材料,结合教育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小李的教学行为,并为他提出解决的建议。
下列关于教育本质属性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B:教育并非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社会现象
C: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D: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教育家中,属于实用主义代表的是()。
A:斯宾塞
B:杜威
C:梅伊曼
D:赫尔巴特
下列人物属于洋务派的有()
A:曾国藩
B:奕圻
C:左宗棠
D:李鸿章
一般来说偏爱社会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内倾型
D:外倾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老师是某初中教师,他始终认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一天上课,他正在讲解课文,一班的王某跟同桌一直在座位上嘀嘀咕咕。张老师“恨铁不成钢”,走到王某座位旁,上去踹了王某一脚。并让王某和其同桌站到教室后面。



第1题,共2个问题
(判断题)张老师的做法正确吗?

第2题,共2个问题
(多选题)张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A:人格尊严权
B:肖像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E:言论自由权
一次考试的失利让李东很沮丧,回家时遇到邻居张阿姨并得到她的安慰鼓励,使得他振作起来。因此,我们可以称张阿姨为李东的“教育者”。
2013年10月18日至19日,由新华网主办的“健康中国诚信行动暨2013年诚信品牌发展深度对话”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开展该项活动() ①可以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 ②可以根除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 ③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维护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关于教育的三要素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
B: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C: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D:这三个要素相互独立,没有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
王老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王老师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的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们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或死去的)的劳动,我们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②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能够做他所想的,他不能要他所想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铭言: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③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行为的意义和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就在这种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德、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可鄙。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文中带下划线的三个“它”依次指代()。
A:这句话、铭言、伦理基础
B:这句话、这种体会、伦理基础
C:叔本华的话、责任感、一定的理想
D:叔本华的话、这种体会、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对“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适当消减因为不能达到目标而消沉懈怠的心理负担
B:主动放弃脱离实际或超越个人能力的难以实现的目标
C:坦然改变决定自己努力和判断方向的德、美、真的理想
D:毅然摒除贪图个人享乐、追求名利虚荣的俗念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作者说“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下列作为其理由的一项是()。
A: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逗留
B:人生目的无人知晓,尽管有人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C: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D:追究一个人行为的意义和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是愚蠢可笑的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对第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一些庸俗的追求目标
B:“我”从不把快乐和安逸当作人生的终极目的
C:从客观来讲,“我”觉得有必要探究自己或一切生物行为的意义和目的
D:德、美和真总是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因为别人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的幸福,我们的精神、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
B:因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所以,我们不应因为自己占有了同胞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C: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崇高的理想能给人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D:鄙弃“猪栏”理想,重视志同道合者之间的感情,潜心于自己的研究,生活才不会空虚
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劳动
B:少先队活动
C:课外与校外活动
D: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心理健康的人格是统一的,因此行为表现出()。
A:复杂性
B:特殊性
C:反复性
D:一贯性
教师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
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从作用的方向看,此观点反映教育具有()。
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
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以下哪个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控系统的内容?()
A: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B: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C: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体验
D: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根据“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不仅要注意“授业”,还要注意“传道”
B: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知识
C: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
D:教师应该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问题。 习题课上,徐老师正和同学们讨论怎么写“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丁丁坐在教室最后排。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变形金刚。徐老师发现丁丁在开小差,就走到他座位旁边,把变形金刚拿了过来,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写最爱的一种玩具,必须会玩那种玩具,并且把玩的过程说清楚、写清楚,下面请丁丁说一说怎么玩变形金刚。”丁丁立刻认真地跟大家讲了起来。 教师应怎样控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A: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干预,顺其自然最好
B:建立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
C: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和提示学生,以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或矫正已有的问题行为
D: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
E:对于较严重而又难以制止的问题行为,惩罚措施运用得当亦可以起到制止问题行为的作用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播发的《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铺张浪费绝非小事,它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这一重要批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新要求,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