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执业医师

对危重急性中毒者,治疗上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吸氧
B:导泻
C:维持生命体征并终止毒物接触
D:洗胃
E:使用特效解毒药
初次诊断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下列治疗中最适合的是()
A:联合应用两种黏膜保护剂
B:促动力剂+H受体拮抗剂
C: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
D: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
E:抗酸剂
寒邪致病,多见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能温煦故疼痛
B:寒性收引,气机收敛,故疼痛
C: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而疼痛
D:寒客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而疼痛
E:寒性凝滞,气血阻滞而疼痛
患者,女,30岁,妊娠6个月。疲乏倦怠,嗜睡懒言,四肢无力,近来胎动不安。治疗首选药物是()
A:桑寄生
B:续断
C:杜仲
D:紫苏
E:白术
患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重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治疗应首选()
A:四磨汤
B:五磨饮子
C:六磨汤
D:四七汤
E:柴胡疏肝散
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发热、贫血、出血
B:白细胞计数>50×10/L
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D:胸骨压痛(+)
E: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高
造成医疗事故的()
A:罚款
B: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C:吊销其执业证书
D: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E:承担刑事责任
风邪致病的临床表现是()
A: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B:发热恶风,头痛汗出
C:恶热汗出,口渴乏力尿黄
D:发热体倦,头重胸闷不渴
E:发热口渴,谵妄吐衄
大敦主治()
A:疝气
B:月经过多
C:头痛眩晕
D:阴痒
E:咳嗽
取得医师资格即具有了法定的医师行业()
A:从事医疗活动资格
B:科研、教学、医疗水平
C:业务能力
D:行医资格
E:准入资格
《脾胃论》提出的"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
A:小建中汤
B:黄芪建中汤
C:升阳益胃汤
D:补中益气汤
E:六君子汤
升药与煅石膏的用量比例为1:9者称()
A:九转丹
B:五五丹
C:九一丹
D:七三丹
E:轻粉
患者,女,40岁。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失眠多梦,心悸健忘,月经量少,舌淡白,苔薄白,脉细无力。其证候是()
A:心阴虚证
B:肾阴虚证
C:心血虚证
D:肝血虚证
E:胆郁痰扰证
一患者吐血过多,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在止血同时应选()
A:独参汤
B:黄土汤
C:四逆汤
D:生脉散
E:归脾汤
针刺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倾斜刺入称()
A:直刺
B:斜刺
C:平刺
D:齐刺
E:扬刺
一老年男性,恶寒重,发热,无汗,身倦,咳嗽,咯痰无力,苔淡白,脉浮无力。治宜选用()
A:荆防败毒散
B:藿香正气散
C:玉屏风散
D:新加香薷饮
E:参苏饮
肾阳虚腰痛的主症特点是()
A:腰部刺痛,痛处固定
B:腰膝冷痛,喜温喜按,遇劳更甚
C:腰部隐痛,五心烦热
D:热痛重着,活动后或可减轻
E: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A:肝细胞
B:神经细胞
C:呼吸道黏膜细胞
D:内分泌细胞
E:神经胶质细胞
何谓肝“体阴用阳”?
患儿,男,1岁。夜卧不宁,时有啼哭,白昼如常。首选药物是()
A:石膏
B:黄连
C:全蝎
D:蝉蜕
E:防风
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最常见于()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动脉导管末闭
D:主动脉瓣狭窄
E:室间隔缺损
下列各组中,不属于辨证取穴的是()
A:肾阴不足取肾俞、太溪
B:胃火牙痛取内庭、二间
C:肝阳化风取太冲、行间
D:落枕取外劳官
E:气血两虚取脾俞、胃俞
期门的定位是()
A: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B: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C:在胸部,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D:第11肋游离端下际
E:侧腰部,第12肋游离端下际处
下列哪项是肺炎链球菌肺炎有特殊意义的症状()
A:突然寒战、稽留热
B:咳嗽、胸痛
C:气急发绀
D:咳铁锈色痰
E:恶心、呕吐、腹胀
下列哪十味不是收敛止血药()
A:白及
B:仙鹤草
C:地榆
D:紫珠
E:血余炭
可减少霍乱腹泻量及缩短排菌时间的治疗是()
A:抗菌治疗
B:补液治疗
C:强心治疗
D: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E: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是()
A:新药
B:处方药
C:非处方药
D:劣药
E:假药
女性,36岁。突然发生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发热、寒战,排柏油样便少量。查体:急性病容,巩膜黄染。应考虑是()
A:门静脉高压症
B:胃十二指肠溃疡
C:出血性胃炎
D:胆道出血
E:应激性溃疡出血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人体试验的国际性医德文献是()
A:1803年的《医学伦理学》
B:1946年的《纽伦堡法典》
C:1948年的《日内瓦宣言》
D:1964年的《赫尔辛基宣言》
E:1981年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标准》
伤寒患者入院时常规培养应选用()
A:骨髓培养
B:血培养
C:粪便培养
D:胆汁培养
E:尿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