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以下不属于十二经脉生理作用的是()
A:联系脏腑
B:沟通内外
C:蓄积渗灌气血
D:营养全身
E:抗御病邪
干姜与高良姜均具有的功效是()。
A:温中止痛
B:温经散寒
C:温肺化饮
D:解鱼蟹毒
E:温中回阳
尿血下焦湿热证,其治法为()。
A: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B: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C: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D:清热利湿,活血止血
E: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水肿风水泛溢证,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越婢加术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实脾饮
D:五皮饮合胃苓汤
E:疏凿饮子
患儿,男,1岁。腹泻2天,便稀多沫,色淡臭气轻,肠鸣腹痛,时伴发热,鼻塞流清涕,轻咳,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首选方剂是( )
A:荆防败毒散
B:藿香正气散
C:杏苏散
D:胃苓汤
E:保和丸
阳黄的临床意义是()。
A:脾胃虚衰
B:寒湿困阻
C:水饮内停
D:湿热熏蒸
E:脾虚湿盛
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机构是()。
A: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卫生部
D:地方政府
E:地方卫生行政机关
胁痛的病位在()。
A:脾胃
B:肝胆
C:心肺
D:心胃
胁痛瘀血阻络证治疗首选方剂应为()。
A:葛根芩连汤
B:柴胡疏肝散
C:龙胆泻肝汤
D:一贯煎
E:复元活血汤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肾司二便
B:二便相关
C:健脾利水
D:小肠泌别清浊
E: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
尿中不会出现管型的疾病是( )
A:肾小球肾炎
B:肾盂肾炎
C:心力衰竭
D:肾病综合征
E:急性膀胱炎
治疗颈椎病头晕目眩者可在墓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膈俞、条口、风府
B:风府、曲池、外关
C:曲池、合谷、外关
D:风池、百会、太阳
E:天突、风门、风府
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的医著是()。
A:《卫生宝鉴》
B:《景岳全书》
C:《医贯》
D:《医学入门》
E:《医门法律》
芒硝与大黄均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祛瘀
B:利水消肿
C:清热泻火
D:清热凉血
E:祛痰利咽
胃的募穴是( )
八会穴之腑会是( )
A:上脘
B:中脘
C:下脘
D:天枢
E:关元
瘀结水留型鼓胀的最佳治疗方剂为()。
A:代抵当汤
B:调营饮
C:抵当汤
D:膈下逐癖汤
E:中满分消丸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为()。
A:代脉
B:促脉
C:结脉
D:动脉
E:涩脉
面色淡黄而虚浮的形成机理,属()。
A:脾胃虚衰
B:寒湿困阻
C:水饮内停
D:湿热内蕴
E:脾虚湿盛
关于月经周期中丘脑下部的活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丘脑下部为神经内分泌器官,接受神经介质调节,产生GnRH调节月经周期
B:GnRH呈定量的持续分泌
C:GnRH作用于垂体后叶产生促性腺激素
D:GnRH的释放受到孕激素的正反馈及负反馈调节
E:垂体促性腺激素对丘脑下部的分泌无反馈作用
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毒性的配伍是()。
A:相反
B:相须
C:相恶
D:相杀
E:相使
威灵仙的功效是()。
桑寄生的功效是()。
A:通筋络,强筋骨
B:强筋骨,利水
C:和胃化浊
D: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E:通络止痛,消骨鲠
支气管扩张可见( )
佝偻病可见( )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可见( )
A:匙状甲
B:杵状指(趾)
C:肢端肥大症
D:膝内、外翻
E:足内、外翻
下列何经循行“环阴器”( )
A:足太阴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少阳胆经
留罐法的留置时间一般为()。
A:3~5分钟
B:5~10分钟
C:10~15分钟
D:15~20分钟
E:20~30分钟
下列哪种药物与高效利尿药合用可增加耳毒性( )
A:解热镇痛药
B:氨基苷类抗生素
C: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
D:A和B
E:A和C
治疗肩周炎时所取的“肩三针”指的是肩骶、肩前和( )
治疗肩周炎痛在阳明、太阳经采用透穴法时应取( )透承山
治疗肩周炎能起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作用的穴是( )
治疗肩周炎病属阳明经者除取主穴外,还应取( )
A:条口
B:肩贞
C:阳陵泉
D:中平
E:于三里
患儿,女,1岁3个月。未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半月前曾接触过麻疹病儿,近4天来发热、咳嗽、羞明,口腔两颊黏膜明显充血,可见细小白色斑点。血常规:WBC4.5×10/L。首先考虑的病证诊断是()。
A:麻疹,初热期
B:麻疹,见形期
C:麻疹,麻毒闭肺
D:麻疹,热毒攻喉
E:麻疹,邪陷心肝
下列几种激素水平增高,能标志人体进入青春发育的是()。
A:GnRH
B:Gn
C:LH
D:FSH
E:TSH
腹股沟斜疝时,精索在疝囊( )
腹股沟直疝时,精索在疝囊( )
A:左方
B:右方
C:前方
D:后方
E:内部
患者,男,58岁。某日早晨起床猝然晕倒,醒后左侧肢体麻木不仁,步履艰难,口角歪斜,流涎不止,言语謇涩,未做系统治疗。现瘫于床榻已月余,伴神疲,纳呆,面色苍白,舌淡暗,脉细涩。其治法是()
A:辛凉开窍,清肝息风
B: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C: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D:平肝潜阳,息风通络
E:益气活血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