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眼镜验光员

眼外肌随眼球的发育而发育,但是与眼球的角度始终保持一致。
棱镜基底取向设定的国标允差与多焦镜片的附加顶焦度允差一致。
裂隙灯滤光投照法滤光片的选择是加覆黄光镜片。
眼外观检查时可以进行()的比较。
A:左右眼
B:明暗适应
C:红蓝
D:红黑
()是散光焦度屈光参差者理想的选择。
A:切削工艺制作的高含水量薄球面镜片
B:切削工艺制作的高含水量厚球面镜片
C:浇铸工艺制作的低含水量厚球面镜片
D:切削工艺制作的低含水量厚球面镜片
下列()不是配戴SCL后数日内出现不适的原因。
A:摘戴镜操作不熟练
B:镜片配适不良
C:镜片污染
D:护理液毒性超标
正常人昼夜眼压变动的正常范围是()。
A:1~6mmHg
B:2~4mmHg
C:4~6mmHg
D:6~8mmHg
()不是电脑验光仪屏幕上出现“ERROR”的常见原因。
A:不规则散光
B:白内障
C:玻璃体液化
D:眨眼
聚酰胺材料镜架的缺点不包括()。
A:不耐酸及氧化剂
B:不耐水及醇类极性溶剂
C:不耐油及脂类等有机溶剂
D:吸水率高,尺寸稳定性差
隐性斜视者对于显性斜视者来说,两眼的()。
A:屈光参差程度高、融像能力差
B: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差
C: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强
D:配镜问题更难于解决
20岁-2.0D眼调节幅度为10.0D,其调节范围应为()。
A:眼后50cm~12.5cm
B:眼前10cm~∞
C:眼前50cm~8.3cm
D:眼前50cm~1m
+1.0DC×90与+3.0DC×180两柱镜联合后的等效屈光力为()。
A:+1.0DS/+2.0DC×180
B:+1.0DS/+3.0DC×180
C:+2.0DS/+3.0DC×180
角膜折射率通常为()。
A:1.406
B:1.306
C:1.336
D:1.376
角膜、房水()及玻璃体称为屈光介质。
A:角膜上皮
B:角膜内皮
C:晶体
D:视网膜
同一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可以有不同的反射率,这种现象称为()。
A:选择反射
B:衍射
C:乱射
D:跳跃反射
通过棱镜折射的光线在1米为半径的圆周处产生1厘米的圆弧偏移,该棱镜的屈光力为()。
A:1棱镜度
B:1厘弧度
C:1顶角度
D:1立体角
双眼视近物时眼发生调节,此时睫状肌(),悬韧带(),晶状体()。
A: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平
B: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
C:睫状肌紧张,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凸
D:睫状肌紧张,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
角膜接触镜镜片的后曲面几何中心至边缘弦线的垂直距离称为中心厚度。
带状光检影镜通过手对检影镜的旋转运动使光带向与之相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
当视近物时,人眼睫状肌的环形肌收缩,纵形肌舒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在()以后才开始出现老视。
A:60岁
B:50岁
C:40岁
D:30岁
眼镜的镜眼距一般定为多少?()
A:10毫米
B:12毫米
C:16毫米
D:20毫米
交叉柱镜精调散光轴向时,当一面的柱镜轴向更接近真实的散光轴向时,被检者会发现两面的斑点状视标均为椭圆形。
验配近用镜度,必须在()状态下进行。
A:近视
B:远视
C:老视
D:正视
裂隙灯显微镜的分辨率与孔径值的大小呈正相关。
急性巩膜炎是引起睫状充血的最常见原因。
()是双光镜在校配前必须检验的内容。
A:两子片外侧的距离
B:镜框大小
C:两子片内侧的距离
D:近用屈光度是否与验光单一致
内曲面设计,角膜塑形接触镜的边缘弧,通常弧宽度约0.5mm,曲率设计为固定值(),使之微度翘离角膜表面,以利于镜片下面的泪液与外界沟通循环。
裂隙灯在使用前要检查裂隙像方位调整是否良好,裂隙像应绕中心轴可以做自由旋转。
上下睑缘在外侧交界处称为()。
A:外眦
B:内眦
C:泪阜
D:半月皱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