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聚合工艺作业

吸收法广泛用来控制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它基于各组分()。
A:溶解度不同
B:挥发度不同
C:沸点不同
根据事故情景,应急处置结束后,所开展的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事故现场清理和相关善后工作就是()。
A:事故清理
B:事后评估
C:后期处置
点火源
聚合生产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有哪些?
《安全生产法》对三同时的规定是: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必须与()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安全设施,主体工程
B:安全卫生设施,基础工程
C: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基础设施
D:安全卫生设施,主体工程
工业管线的法兰密封面型式选取不应根据()选取。
A:压力
B:介质
C:流量
由企业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等特性基础上确定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应根据该场所内的物质及其燃烧特性进行分类。

1997年10月4日,某化工厂聚丙烯车间聚合工段三班操作工发现正在生产的7号聚合釜内有异声。停车分析原因:是釜内搅拌轴下沉使下部带式搅拌叶与釜底部接触摩擦所致。 
10月6日上午,车间领导决定进入釜内部确认原因后进行处理。工段长联系车间综合班插好釜上部与系统连接管线的4块盲板,将人孔打开,然后在釜底通过与4号闪蒸釜连接的Dg150管线插真空进行空气置换,使釜内氧气及可燃气含量达到进釜条件。此时,按照检修该釜的盲板图规定,还有1块盲板应加在与4号闪蒸釜连通的管线上,但实际操作中,只是将该连通管线上的2通电磁阀关死,未加盲板。检修人员进入釜内检查,确认是搅拌轴下填料箱备帽螺栓松动,并进行了复位。为防止今后出现这种现象,车间决定将备帽螺栓焊死。 
10月8日12时30分左右,车间联系油品站分析工再次对该釜取样分析,准备进釜焊螺栓。分析工在釜内距人孔1.5米取样。13时得出分析数据:釜内可燃气含量0.4%,氧含量20%,允许进入釜内作业。14时40分检修车间焊工来到现场进行电焊作业。为保险起见,先做明火试验,将一点燃的纸团从人孔扔入釜内,未发生异常。于是焊工顺着人孔下到釜内,当头部与人孔边缘几乎同高时,釜内突然发生闪爆。焊工被气浪从釜内冲出,头部撞在上层铁平台上,当场死亡。在釜外的另1名检修工,由于气浪作用,也造成轻伤。事故发生后,采样分析4号闪蒸釜丙烯浓度为12%,清理7号釜时找到了未燃尽的纸团。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分析事故原因和经验教训?
处理聚合反应出现的异常时,必须根据反应变化情况,判断出影响因素,才能准确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生产、使用丁二烯的设备,有()存在时,易形成端基聚合物。
A:亚硝酸钠
B:水
C:氧
个人防护用品是对作业场所的危险进行保护的最后一种手段。
安全带使用两年后,按批量购入情况,抽验一次。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A:及时通报
B:定时通报
C:实时联网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对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需要保护的第一对象是()。
A:设备
B:技术
C:人员
D:资料
下列关于固定动火区设立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固定动火区距可燃、易燃物质的堆场、仓库、储罐及设备的距离应符合防火管理规定
B:动火区若设在室内,应与防爆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门、窗要向外开,各种通道必须畅通
C:固定动火区周围不准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可燃物质,少量的盖装电石、乙炔、气瓶等可以存放
D:动火区要有明显的标志
火灾探测系统包括()等部分。
A:火灾探测器
B:温度仪
C:报警控制器
D:自动灭火器
装卸易燃液体的管道,管道内表面越光滑,产生的静电荷越多;液体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则越少。
以下()项,属于高毒物品目录。
A:氯丙烯
B:氯乙烯
C:二氯乙烷
人身中毒的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冷换设备的壳程和管程是相通的。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良好的通风装置能降低环境的危险等级。
压缩岗位应设有干粉灭火器,有一氧化碳防毒面具。
标准节流装置如孔板、喷嘴、文丘里管等是基于流体流动的节流原理,利用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所产生的()实现流量测量的。
A:流速
B:压力
C:静压差
压力容器或管道在正常压力下运行时,泄放装置保持严密。
化工生产常用的冷却剂有水、盐和空气。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三同时”负责。
生产装置进行置换就是用()把设备、管线中的氧驱赶出来。
A:溶剂油
B:空气
C:惰性气体
一般而言,液体密度越小,闪点越低,自燃点越高;液体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自燃点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