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选用()
A:碱性磷酸酶染色
B:苏丹黑染色
C:糖原染色
D:铁染色
E: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10分钟
B:121℃、15分钟
C:80℃、10分钟
D:63℃、30分钟
E:71.7℃、30分钟
大量输血后可能会引起()。
A:血[H+]升高
B:血[Ca2+]升高
C:血[K+]升高
D:血[Ca2+)]下降
E:血[K+]下降
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
E:早幼红细胞
健康人血浆HCO-3参考范围是()
A:14~22mmol/L
B:22~27g/L
C:22~27mmol/L
D:23~27mg/L
E:25~29mmol/L
患者女性,39岁。主诉有闭经并有逐渐肥胖趋势,X线检查有异常骨质疏松现象,实验室检查:血钾2.5mmol/L,空腹血糖7.72mmol/L,血皮质醇(8:00AM)增高并且不能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上腺瘤性Cushing病
B:肾上腺癌性Cushing病
C:糖尿病
D:Addison病
E:单纯性肥胖
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病的抗体是()
A:IgA
B:IgD
C:IgM
D:IgG
E:IgE
对医务人员进行道德评价的依据是()
A:动机与手段的统一
B: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C:目的与效果的统一
D:手段与效果的统一
E:动机与目的的统一
下列细菌不能在10℃生长的是()
A:肺炎克雷伯菌
B:催娩克雷伯菌
C:土生克雷伯菌
D:植生克雷伯菌
E:以上都不是
男,51岁。间歇性上腹痛10年,持续并逐渐加重一年,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为糊状便。1~3次/日。一年来体重下降。入院查血压、心肺未见异常,腹软,上腹偏左轻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尿糖(-),尿淀粉酶正常,血糖11.1mmol/L,血淀粉酶正常,粪便苏丹Ⅲ染色(+);B超:胆囊多发结石,胰腺回声不均,胰实质内可见0.5cm×0.3cm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肝脾未见异常。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
A:糖尿病
B:慢性胰腺炎
C:功能性消化不良
D:胰腺癌
E:库欣综合征
口渴时下列哪一现象不存在()
A:水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
B:水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
C:血液渗透压升高
D:唾液减少
E:尿量减少
关于Th细胞正确的是()
A:需要同B细胞相互作用才能活化
B:Th细胞是均一的细胞亚群
C:需要识别抗原呈递细胞上同MHC-Ⅱ类分子结合的抗原
D:参与TI-Ag的应答
E:只辅助Tc细胞的免疫应答
患者化脓标本中的黄色颗粒,染色中央为革兰阳性,周围为革兰阴性粗大棒状体呈放射性排列,可疑菌体为()
A:衣氏放线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草绿色葡萄球菌
D:表皮葡萄球菌
E:结核分枝杆菌
人胚8~9个月主要造血器官是()
人胚第3~9周主要造血器官是()
胚胎第6周,肝脏造血发生,其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
A:肝
B:脾
C:淋巴结
D:骨髓
E:卵黄囊血岛
下列虫卵在处理标本时对工作人员的感染危险性最大的是()
A:蛔虫受精卵
B:钩虫卵
C:微小膜壳绦虫卵
D:血吸虫卵
E:肝吸虫卵
下列哪一部位骨髓腔大,骨皮质薄,容易刺入,多被选作骨穿部位()
A:髂后上棘
B:髂前上棘
C:胫骨外侧
D:胸骨
E:腓骨
以下哪些为补体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
A:细胞溶解及杀菌
B: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C:中和病毒
D:对免疫复合物的调理
E:促抗体生成
急性胰腺炎时测定血淀粉酶不正确的描述是()
A:发病后16~24小时开始上升
B:持续升高3~4天
C:其他急腹症时也可轻度增高
D:超过正常上限2倍即可诊断
E:腮腺炎时可升高
一名62岁女性,因胸痛、ECG变化诊断为AMI。入院当天cTnI3.8mg/dl(参考值0~0.16mg/dl),12小时后降至1.3mg/dl,当24h后,cTnI开始再次逐渐升高,此时患者否认胸痛,ECG无变化,其余仍如住院时。对该患者正确的解释为()
A:心肌梗死诊断不成立
B:此为肺栓塞,因而检测cTnI无特异性
C:再发新的无症状心梗
D:无新发心梗,仍为入院时cTnI的变化
E:测定系统出现误差,应测定cTnI
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A:蚊
B:人虱
C:鼠蚤
D:蜱
E:螨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核膜较厚,界线清楚,核仁1~2个。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是哪种细胞()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是哪种细胞()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椭圆形,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是哪种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个。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突出。是哪种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1~2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是哪种细胞()
A:原始红细胞
B:原始粒细胞
C:原始单核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
E:早幼红细胞
肥达试验OH凝集效价均高于正常()
A:肠热症可能性大
B:肠热症可能性小
C:肠热症早期或交叉反应
D:预防注射或回忆反应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见于()
血清铁降低,骨髓细胞外铁增高,内铁减少见于()
骨髓细胞外铁增高,内铁增高见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感染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贫血
可与IgG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
A:M蛋白
B:Vi抗原
C:葡萄球菌A蛋白
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
E:大肠埃希菌K抗原
正常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为()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活跃
D:减低
E:极度减低
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
A:肉毒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破伤风梭菌
D:产黑色素类杆菌
E:脆弱类杆菌
尿液pH测定最精确的方法是()
A:指示剂法
B:pH试纸法
C:pH计法
D:滴定法
E:试带法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血清检查特点是()
A:冰箱放置过夜后,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加,甘油三酯正常
B:冰箱放置过夜后,血清上为奶油层,下清澈,胆固醇正常或稍高,甘油三酯明显增加
C:冰箱放置过夜后,血清上为奶油层,下乳白,胆固醇稍高,甘油三酯增高
D:冰箱放置过夜后,血清乳白,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稍高
E:冰箱放置过夜后,血清透明,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稍高
常用于CK同工酶电泳分离后区带染色的染料是()
A:氨基黑10B
B:考马斯亮蓝G-250
C:四唑盐
D:α-萘酚
E:苏丹黑
患者女性,20岁。经常感到头晕无力,脸色较苍白。血常规检查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70g/L,初诊为缺铁性贫血,可测定血清蛋白指标以明确诊断的是()
A:AAT
B:AAG
C:TRF
D:Hp
E: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