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患者女性,78岁。头晕、胸闷半月,心电图如图4-2-5所示,正确的诊断应为()。
A: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房性期前收缩
D:窦性心动过缓,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E: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VVI起搏真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点为()。
A: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B: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C:QRS波群前有起搏脉冲,QRS波群形态介于起搏和窦性激动之间
D:QRS波群前有起搏脉冲,QRS波群形态与窦性激动的形态相同
E:QRS波群呈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图形
关于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QRS波群时限多为0.14~0.16s
B:Ⅰ导联QRS波群的振幅大小及主波方向与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有关
C:胸前V1~V6导联R波振幅逐渐增大
D:可呈非持续性发作,也可呈持续性发作
E:窦性心律时可见Epsilon波
患者男性,62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2个月。患者无冠心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图4-8-6-A为植入起搏器前的心电图,图4-8-6-B为植入起搏器后随访的心电图。根据图4-8-6-B的心电图表现,正确的诊断是()。
A: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B: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心肌缺血
C:窦性心律+心房起搏心律,心肌缺血
D:窦性心律+心房、心室起搏心律,心肌缺血
E: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室性期前收缩
以下不属于心电图正常变异的情况是()。
A:运动时出现一过性肺性P波
B:早期复极
C:运动时J点型ST段下移
D:短阵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夜间出现一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关于运动试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右束支阻滞的患者在运动试验时仍能检出心肌缺血
B:运动中收缩压不升高或收缩压下降>10mmHg,常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C:运动试验的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摔伤等
D:运动中单纯R波振幅减低不作为阳性诊断标准
E:在冠心病发病率低的人群中,运动试验中倒置T波转为直立具有诊断意义
关于心房扑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心房扑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B: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机制和自律性机制
C: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房扑动-颤动或不纯性心房扑动
D:心房扑动不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患者
E:心房扑动的下传比例可为1:1、2:1、3:1、4:1等
室性心动过速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不包括()。
A:胸前导联QRS波群呈同向性
B:可见心室夺获
C:可见室性融合波
D:可见房室分离且心室率快于心房率
E:心动过速频率>200次/分
临床上较少见的逸搏是()。
A:房性逸搏
B:交界性逸搏
C:室性逸搏
D:交界性逸搏心律
E:室性逸搏心律
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是()。
A:心脏指数
B:心排出量
C:射血分数
D:E/A比值
E:每搏量
患者女性,35岁,反复发作心悸3年,突发突止,每次发作无明显诱因,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体格检查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性心动过速
B:室内差异性传导
C:心房颤动伴室性心动过速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窦性心动过速
患者女性,33岁,慢性肾衰竭,心电图示ST段显著延长,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时相为()。
A:0相
B:1相
C:2相
D:3相
E:4相
下列冠状动脉造影征象常提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应除外()。
A:冠状动脉管腔不规则,半圆形"充盈"缺损或轻度偏心性狭窄
B:不同程度狭窄以及完全阻塞
C: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或动脉瘤
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在"充盈"缺损的基础上形成"龛影"
E:收缩期局部冠状动脉管腔变狭窄,舒张期恢复正常
DDD起搏器的第1个字母D代表()。
A:心房、心室感知功能
B:心房、心室起搏功能
C:心房感知功能、心室起搏功能
D:心房起搏功能、心室感知功能
E:以上都不是
患者男性,50岁,发作性胸痛3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治疗,未停药即行运动试验检查,结果为阴性,正确的说法是()。
A:该患者可除外冠心病
B: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是由于阿司匹林的影响
C:该患者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强
D:该患者所用药物对运动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E: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可能是由于美托洛尔使患者具有较高的运动耐受力
窦性PP间距逐渐缩短,继而出现一个长PP间距,最长PP间距<最短PP间距的2倍,应考虑()。
A:窦性停搏
B: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C:窦性心动过缓
D: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E: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心室率较快,RR间距不齐,QRS波群宽窄不等提示为()。
A:室性期前收缩
B:室内差异性传导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预激综合征
梯形图主要用于()。
A:心肌梗死的分析
B:电解质紊乱的判断
C:心律失常的分析
D:房室肥大的研究
E: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男性,63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DDD起搏器,为了解起搏器功能而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心房电极感知经心室逆传的心房波后出现心动过速,频率和起搏器的上限频率相近,最可能的心动过速为()。
A:房性心动过速
B:室性心动过速
C: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D: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E: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当自身心房率低于起搏器下限频率,而自身的PR间期短于起搏器的AV间期时,心电图表现为()。
A:DDD模式
B:AAI模式
C:VVI模式
D:VAT模式
E:自身心律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当自身心房率快于起搏器下限频率,而自身的PR间期短于起搏器的AV间期时,心电图表现为()。
A:DDD模式
B:AAI模式
C:VVI模式
D:VAT模式
E:自身心律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当自身心房率快于起搏器下限频率,而自身的PR间期长于起搏器的AV间期时,心电图表现为()。
A:DDD模式
B:AAI模式
C:VVI模式
D:VAT模式
E:自身心律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终止上述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为()。
A:静注维拉帕米
B:静注普罗帕酮
C:静注利多卡因
D:静注胺碘酮
E:磁铁试验
关于左心房增大的X线征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向后表现为食管的压迫移位
B:向上表现为主动脉窗的缩小和左主支气管向上压迫移位
C:向右表现为双心房影
D:向左表现为左心缘呈现3个弓
E:高电压片或体层片显示气管叉角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具有起搏脉冲分析功能的动态心电图记录器专用通道的采样率为()。
A:>400Hz
B:>500Hz
C:>600Hz
D:>800Hz
E:>1000Hz
图4-2-7应诊断为()。
A:室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伴室性心动过速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二尖瓣重度反流是指反流束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为()。
A:<20%
B:>40%
C:25%~46%
D:47%~64%
E:>65%
心电图计算机自动分析有如下优越性,但应除外()。
A:适用于大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B:适宜建立数字化心电图数据库
C:有利于统一测量标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D:可代替人工诊断
E:可明显提高心电图测量和诊断的工作效率
关于Q波的描述,错误的是()。
A:aVR导联Q波再大也无意义
B:QRS心电轴左偏时,Ⅲ、aVF导联可出现Q波
C:QRS心电轴右偏时,aVL导联可出现Q波
D:异常Q波表明有心肌坏死
E:心肌梗死不一定有异常Q波
患者男性,48岁,因突然发作心悸半小时就诊,听诊心率约为150次/分,急查心电图如图3-16-1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B: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
以下不符合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改变的是()。
A:PR间期缩短,QRS波群起始有delta波
B:PR间期延长>0.20s,无QRS波群脱落
C: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D:PR间期恒定,突然脱落QRS波群
E:心房率>心室率,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为43次/分
患者男性,47岁,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病史,突发心前区疼痛4小时,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6mV,应考虑为()。
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C:室壁瘤
D:急性心肌炎
E:急性心包炎
测得额面QRS心电轴为-153°,则为()。
A:电轴无偏移
B:电轴轻度左偏
C:电轴显著左偏
D:电轴右偏
E:不确定电轴
早期复极患者运动过程中可出现()。
A:有病理性Q波的导联ST段抬高
B:ST段水平型下移
C:ST段下斜型下移
D:ST段上斜型下移
E:ST段回复至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