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钩体的显微镜凝集试验,单份血清标本有诊断价值的效价应为()
A:>1∶300
B:>1∶400
C:>1∶500
D:>1∶100
E:>1∶200
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测定______________五项试验。
体现HLAⅡ类分子多态性的主要区域是( )
A:Ig样区
B:胞质区
C:跨膜区
D:抗原肽结合部位
E:以上都不是
动脉采血主要用于()
A:电解质检查
B:血脂检查
C:血气分析
D:血氨检查
E:血糖监测
下列哪些说法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 )
A:可有牛肉舌的临床表现
B: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粒、红、巨核系细胞均出现巨幼变
D:多起源于营养不良
E: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测试原理的本质是光的_______和_______。
体液的有效渗透压()。
A:细胞内液等于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C: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大于组织间液
E:组织问液大于细胞内液
不宜用肝素做抗凝剂的检查项目是()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血细胞比容测定
C:临床生化分析
D:白细胞分类计数
E:血小板凝集功能检查
男性,77岁。突发惊厥,二便失禁,查体见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该患者可能是()
A:脑出血
B:脑膜炎
C:脑炎
D:高血压病
E:癫痫大发作
下述不符合正常骨髓特征的是( )
A: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B:原粒+早幼粒占骨髓有核细胞的50%~60%
C:有核红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20%左右
D:原淋巴+幼淋巴占骨髓有核细胞的10%
E:单核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3%~8%
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中含有()
A:组胺,肝素,溶酶体
B:组胺,肝素,过氧化物酶
C:慢反应物质,快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D:慢反应物质,肝素,溶酶体
E: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组胺,过氧化物酶
血气分析仪液路系统具有哪两种功能?气路系统的供气方式有几种?
下列肿瘤标志物中,脏器特异性最高的是()
A:SA
B:PSA
C:CEA
D:CA125
E:CA15-3
引起同种异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靶抗原主要是()
A:表达于移植物细胞表面MHC分子
B:表达于移植物细胞表面的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C:血型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自身抗原
在急性胰腺炎时,最有诊断价值的血清酶是()
A:LD
B:LPS
C:AKP
D:CK
E:AMY
举例说明细胞凋亡在机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介导ADCC效应抗肿瘤免疫的抗体是()
A:IgA
B:IgM
C:IgD
D:IgG
E:IgE
EDTA-K2抗凝血在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_____,HB可稳_____,白细胞形态在_____________内是稳定的。4℃条件下可延长血液贮存期,但应在______内检查完毕。
什么是黄疸?黄疸有哪些类型?
血性CSF离心后,取上清液做隐血试验呈阴性,最可能是()。
A:基底节区出血
B:小脑出血
C:蛛网膜下隙出血
D:穿刺损伤出血
E:脑室出血
感染性发热包括下列哪项()
A:心肌梗死后低热
B:白血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感染后低热
诊断骨髓瘤浆细胞比例标准是()
A:大于5%
B:大于8%
C:大于15%
D:大于20%
E:以上都不是
尿β2微球蛋白测定,主要反映的病变部位是()
A:肾小球
B:肾小管
C:尿道
D:膀胱
E:肾盂
有关尿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应精确至1ml 
B:成年人:1000~2000ml/24h 
C:多尿是指24小时尿总量超过2000ml 
D: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 
E: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同一种免疫球蛋白的亚类的分类是根据( )
A:CH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的差异及其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B:铰链区氨基酸的组成和H链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的差异
C:CL链的结构和抗原性不同
D:CL个别氨基酸的差异
E:CH和CL的结构和抗原性不同
2岁小儿,2个月前患麻疹,1个月来咳嗽,发热,1周来嗜睡,间断呕吐。查体:体温38.9℃嗜睡,营养差,颈抵抗(+),心肺腹无异常,脑脊液WBC150×10/L,单核65%,糖2.24mmol/L,PPD试验阴性。对发热、咳嗽如何考虑()
A:粟粒性肺结核
B:麻疹合并肺炎
C:肺炎支原体体肺炎
D:支气管炎
E:病毒性肺炎
寡养单胞菌属与金色杆菌属的区别在于()
A:氧气需求
B:触酶
C:色素
D:氧化酶
E:营养要求
下列哪些与白细胞病理改变有关()。
A:卡波环
B:杜勒小体
C:染色质小体
D:中毒颗粒
E: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炭疽芽胞杆菌的重要鉴定试验有哪些?
一般具有与实际样品相同或相似的基质,主要用于量值传播的是( )
A:一级参考物质
B:二级参考物质
C:常规测量方法
D:一级参考测量方法
E:二级参考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