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

下列哪项不是T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
A:SmIg的检测
B: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C:免疫细胞化学法
D:免疫荧光法
E:流式细胞法
尿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主要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移植后排异反应
D:肾梗死
E:肾病综合征
当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为可作为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的鉴别点()
A:0.05
B:0.15
C:0.25
D:0.35
E:0.4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出现()
A:低血钾
B:高血钾
C:低血钠
D:高血钠
E:低血氯
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可引起()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局部感染,细菌不进入血流
A、B、H抗原存在于()
A:红细胞
B:白细胞
C:组织细胞
D:唾液
E:以上都是
与血细胞生成最密切的细胞因子为()
A:IL
B:TNF
C:CSF
D:TGF-β
E:IFN
引发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
A:肺炎链球菌
B:肺炎支原体
C:奋森螺旋体
D:普氏立克次体
E:衣氏放线菌
急性心肌缺血发作后,下列哪项在血液中出现最早()
A:肌红蛋白
B:肌酸激酶MB同工酶
C: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D:心肌肌钙蛋白
E: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进行血清离子钙测定时,采用的抗凝剂应选择()
A:枸橼酸钠
B:EDTA-K2
C:肝素
D:双草酸盐
E:EDTA-Na2
关于弧菌的叙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形
B:呈革兰阴性
C:营养要求高,仅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D:一端具有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E:耐碱不耐酸
核酸特点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A:流行性感冒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朊粒
D:腺病毒
E:风疹病毒
生活史各期(除卵以外)均吸血,且不更换宿主的节肢动物是()
A:蚊
B:蚤
C:舌蝇
D:全沟蜱
E:白蛉
乳酸杆菌属在人体内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多于皮肤
B:皮肤多于肠道
C:主要聚居于皮肤
D:主要聚居于上呼吸道
E:阴道多于肠道
显影差或不显影的尿液结石是()
A:草酸钙结石
B:磷酸钙结石
C:尿酸结石
D:碳酸钙结石
E:胱氨酸结石
关于肠道杆菌的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均为G-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
B:能分解多种糖类,并具有鉴定作用
C:多由消化道传播致病
D:致病物质均为内毒素
E:营养要求低,有氧或兼性厌氧环境下均可生长
确诊华支睾吸虫病,最有价值的是()
A:有生吃鱼、虾史
B:华支睾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
C:超声波示胆囊有异常波形
D: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E:粪便中检出华支睾吸虫卵
检查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是()
A:PT
B:APTT
C:TT
D:FDP和DD
E:以上都不是
下列血脂指标升高不是冠心病发生危险因素的是()
A:TC
B:TG
C:HDL-C
D:Lp(a)
E:LDL-C
不属深部真菌感染的是()
A:念珠菌感染
B:须发毛癣菌感染
C:隐球菌感染
D:曲霉菌感染
E:以上都不是
荧光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后标小应即刻镜检
B:镜下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C:油镜检查时,宜用无荧光镜油
D:在37℃时,观察效果更好
E:检查在暗室内进行
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检查结果特点不符的是()
A:MCV>92fl
B:MCH>31pg
C:RDW<15%
D:MCHC320~360g/L
E: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增多
对青春期延迟和性幼稚症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检测项目是()
A:LH和FSH测定
B:GnRH
C:GnRH兴奋试验和氯米芬兴奋试验
D:雌激素-孕激素试验
E:性激素水平测定
正常止血机制中对血小板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减慢或阻断血流
B: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C:黏附功能
D:聚集功能
E:血块回缩功能
钩虫病的确诊除查到钩虫卵外,另一重要依据是()
A:皮内试验阳性
B: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阳性
C:钩蚴培养法阳性
D:患者出现贫血
E:血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CSF静置12~24h后,标本表面有纤细网膜形成的,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化脓性脑膜炎
B:蛛网膜下腔梗阻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
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肝硬化时血浆蛋白质的变化应除外()
A:IgG和IgA升高
B:α1抗胰蛋白酶升高
C:前清蛋白降低
D:IgM下降
E:可出现抗核抗体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于血浆特殊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透射免疫比浊法
C: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D:化学发光法
E:散射免疫比浊法
关于抗利尿激素,下列哪项陈述是错误的()
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受晶体渗透压调节
B:抗利尿激素由脑垂体前叶分泌
C:血容量也是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一个因素
D: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受体
E:抗利尿激素分泌减低可致尿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