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输血技术

输血反应发生率最低的是()
A:全血
B:浓缩粒细胞
C:单采血小板
D:去白红细胞
E:血浆
Clauss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时,加入以下哪种物质进行反应()
A:因子I
B:凝血酶
C:因子X
D:因子
E:以上均不正确
患儿,男,5岁,行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输血浆110毫升。当输入30毫升时,发生寒战,体温升至40℃,减慢速度于10小时输完血浆,患儿休克,昏迷,白细胞为13.4×10/L,次日增至40×10/L(中性93%)。给氧,除原用青霉素、链霉素外,第二天加用金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昏迷持续两天死亡。患儿最可能是死于()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溶血反应
E:血液循环过荷
最易慢性化的是感染()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下列哪项是质控规程的符号表示系统误差敏感()
A:22s
B:41s
C:9
D:10
E:?
有关自体输血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集的血液于4℃保存
B:避免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
C:可以节约用血
D:每个人都适合自体输血
E:是一种安全的输血形式
下列何种维生素的缺乏将导致“脚气病”()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B1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12
冷沉淀的保存温度是()
A:37℃
B:室温(22±2℃)
C:2~6℃
D:-15℃
E:-30℃(或-18℃以下)
针对某一特定情况应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是()
A:质量手册
B:程序性文件
C:作业文件
D:质量记录
E:质量计划
发热伴喉头水肿的是()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急性溶血反应
E:循环超负荷
关于抗凝血酶Ⅲ(AT-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抗凝血酶、活化因子Ⅷ的作用
B:肝素能增强AT-Ⅲ的生物活性
C:如果AT-Ⅲ浓度较低,应先应用AT-Ⅲ后再用肝素
D:平均输注lU/kg的AT-Ⅲ可使AT-Ⅲ活性提高1%
E:AT-Ⅲ水平异常,提示DIC病理过程尚未控制
患者男,6岁。自幼皮肤黏膜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120×10/L,血涂片可见血小板散在分布,出血时间,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加瑞斯托霉素引起的聚集减低。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可能有哪种血小板膜蛋白异常()
A:GPⅠa/GPⅡa
B:GPⅠb/GPⅨ
C:GPⅡb/GPⅢa
D:GPⅠc/GPⅡa
E:GPⅣ
下列哪一类氨基酸对人体来说都是必需氨基酸()
A:酸性氨基酸
B:碱性氨基酸
C:分支氨基酸
D:含硫氨基酸
E:芳香氨基酸
在因子的作用下,何种物质转变为不可溶性纤维蛋白()
A:X、Y、D、E
B:D-D二聚体
C:γ-γ二聚体
D:纤维蛋白单体
E:纤溶酶
保存血小板的恒温室的温度应为()
A:37±1℃
B:28~32℃
C:2~6℃
D:22±2℃
E:8~14℃
为安全,临床医生对需要输血的病人应做哪些工作()
A: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手术回收血,动员亲友献血
B:让病人及家属自行解决
C:向本院输血科申请
D:放弃治疗
E:向当地血站申请
某地人口为100万,过去几年每年发生伤寒患者在10例左右,而某年伤寒的发病率为10/10万()
A:暴发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世界大流行
DNA碱基配对主要靠()
A:范德华力
B:氢键
C:肽键
D:盐键
E:疏水作用力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肾和肝
B:脾和肝
C:胸腺
D:淋巴结
E:骨髓
引起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
A:IgG抗体
B:IgM抗体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否
对采血外环境的要求(指采血室以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照采血流程设计相应工作间,应有明显的标示牌
B:人流、物流可以不用分开,但要避免交叉感染
C:外环境应配备一些宣传画、献血知识宣传栏等
D:血站的庭院应绿化、美化,种植一些常青树
E:禁止人员喧哗,尽量减少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和震动声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A: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B:是由粒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C:是由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D: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E:是由红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患者考虑为哪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正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
E: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醇磷脂(GPI)锚链膜蛋白异常性贫血
按照信息的社会属性进行分类()
A: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
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
C:突发信息
D:经济信息、政治信息
E:精确性信息
父亲为A型,母亲为AB型,其子女可能为()
A:A或O
B:B或O
C:O
D:A、B或AB
E:A、B、AB或O
有关血液贮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B:贮血冰箱每月消毒一次
C:贮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D:贮血冰箱内空气培养应无真菌生长
E:贮血冰箱内空气培养,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
献血记录可以被谁看()
A:医护人员
B:部门主管
C:化验人员
D:经过授权的人
E:任何人都可以
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一般要,求HCT大于()
A:0.3
B:0.2
C:0.25
D:0.35
E:0.4
患者男,18岁。因外伤急诊手术,术中输血300ml,术后一周康复出院。5个月后复查,发现抗-HCV抗体阳性。血站查其供血者王某,当时的检验结果全部正常。该患者接受的血液,虽然按国家的要求已进行了与输血相关的传染病检测,但有可能导致输血者丙型肝炎的感染,主要原因是()
A:检验人员失职
B:献血者处于检测的窗口期
C:试剂失效
D:标本错误
E:记录错误

患者男,39岁。因头晕、乏力3个月,近10天加重入院。9个月前因外伤有输血史。入院后诊断为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铁粒幼细胞性贫血。Hb30g/L,WBC3.8×109/L,血小板130×109/L。血型A,RhD阳性。入院后连续两天给予输注去白红细胞共2U,Hb不升,患者持续低热,有轻度黄疸。3天后再次申请输注红细胞,发现交叉配血不合,抗体筛选阳性,考虑患者迟发性溶血性贫血。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应输()
A:A,CcDEe表型红细胞
B:A,CcDEE表型红细胞
C:A,CCDEe表型红细胞
D:A,ccDEE表型红细胞
E:A,CcDee表型红细胞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抗-c抗体的性质应是()
A:IgA
B:IgG
C:IgM
D:IgE
E:IgD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抗体筛选结果(抗体筛选结果如下),患者可能产生的抗体是()
A:抗-D
B:抗-C
C:抗-E
D:抗-c
E:抗-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