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频率为20~40次/分的逸搏心律通常是()。
A:房性逸搏
B:交界性逸搏
C:室性逸搏
D:交界性逸搏心律
E:室性逸搏心律
幼稚型T波是指()。
A:健康人V3或V4导联T波倒置
B:健康青年人V1~V3导联T波倒置
C:左胸导联出现T波倒置
D:Ⅲ导联出现T波倒置
E:aVL导联出现T波倒置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为()。
A:相关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变化迅速,出现病理性Q波
B:普遍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aVR、V1导联除外),不出现病理性Q波
C: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主要为J点抬高,多见于胸导联,不出现病理性Q波
D:相关导联一过性ST段抬高,对应导联ST段下移,变化迅速
E:相关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持续达数月,有病理性Q波
关于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原发孔型缺损者,PR间期常延长,电轴左偏
B:常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右心室肥大
D:继发孔型缺损者均有心电图异常
E:右心房肥大
若方波上升时有突出的尖波表示()。
A:阻尼过度(过阻尼)
B:阻尼过小(欠阻尼)
C:阻尼适当
D:线性良好
E:非线性移位
起搏器的随访项目一般不包括()。
A:起搏频率
B:起搏脉宽
C:AV间期
D:感知功能
E:检测ST-T变化
亚极量运动试验是指极量运动量的()。
A:65%-75%
B:75%~85%
C:85%~90%
D:85%~95%
E:90%~95%
关于正常人ST段偏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V5、V6导联ST段上抬小于0.1mV
B:V2~V3导联ST段上抬可达0.3mV
C:年轻人ST段上抬的幅度较大
D: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1mV
E:早期复极引起的ST段上抬大多属于正常变异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功能严重损害患者的HRV分析表现为()。
A:LF/HF比值升高
B:所有频带功率均明显降低
C:SDNN在50~100ms
D:总功率增高
E:三角指数<30
关于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仅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B:发生机制可能与触发活动有关
C:对腺苷敏感
D:可发生晕厥
E:常表现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心电图改变不包括()。
A:额面QRS心电轴右偏
B:V1~V2导联T波倒置
C:窦性心动过速
D:右束支阻滞
E:V4~V6导联ST-T改变
关于心电图临床诊断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分析和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B: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定位有重要价值
C:心电图可确诊房室肥大
D:心电图对发现某些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有重要作用
E:心电图对电解质紊乱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关于二尖瓣狭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二尖瓣前后叶增厚、回声增强
B:瓣膜交界处粘连、融合,瓣膜变形
C:瓣膜活动幅度减低,瓣口变小
D:二尖瓣前叶于收缩期呈气球样向左心室突出
E:严重病变瓣膜可呈不规则的团块或条索状
患者男性,25岁,风湿性心脏病。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其中有3个单发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在V1导联呈rsR′型,联律间期不等,无类代偿间歇。该心电图特征不支持()。
A:室性心动过速
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E:以上都不是
高钙血症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
A:ST段延长
B:ST段缩短,Qr间期缩短,常伴有明显U波
C:ST段缩短,T波高尖
D:ST段延长,T波低平
E:PR间期变短
当窦房结和房室结均出现病变时(双结病变),较易出现()。
A:房性逸搏
B:交界性逸搏
C:室性逸搏
D:交界性逸搏心律
E:室性逸搏心律
衡量心肌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一般采用()。
A:引起静息电位的最小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B: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C:引起静息电位的最大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D: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大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E:引起阈电位的最小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高侧壁急性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的导联是()。
A:V1~V3
B:Ⅱ、Ⅲ、aVF
C:V4~V6
D:V7~V9
E:V、aVL
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是指()。
A:房性期前收缩后出现逸搏
B:房性期前收缩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C:房性期前收缩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D:房性P′波之后无QRS-T波
E:房性期前收缩后出现长的代偿间歇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V1导联QRS波群呈()。
A:R型伴切迹
B:rS型
C:qR型
D:rsR′型
E:Rs型
当心肌细胞复极时,膜电位恢复到-80~-90mV,意味着()。
A:相对不应期结束,进入超常期
B:给予任何刺激都能使心肌产生一次正常传导的动作电位
C: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比恢复极化状态后所产生的动作电位高
D:由于膜电位比完全恢复极化状态时更接近阈电位,因此兴奋性减低
E:心肌细胞兴奋性低,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比恢复极化状态后所产生的动作电位高
左前分支阻滞时,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呈()。
A:R型伴切迹
B:rS型
C:qR型
D:rsR′型
E:Rs型
横面向量图的形成()。
A:从人体的前方朝后方平行投影
B:从人体的后方朝前方平行投影
C:从人体的上方朝下方平行投影
D:从人体的下方朝上方平行投影
E:从人体的左方朝右方平行投影
患者男性,65岁,冠心病。因心慌3天就诊,根据心电图绘制梯形图如图4-5-7所示,心房率约240次/分,该梯形图显示的心律失常是()。
A:窦性心动过速伴2:1传导
B: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近端文氏阻滞、远端2:1阻滞
C: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近端2:1阻滞、远端文氏阻滞
D:心房颤动,房室结近端文氏阻滞、远端2:1阻滞
E: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关于心脏基本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
A:左心房的血液通过三尖瓣进入左心室
B:右心房通过二尖瓣将血液排入右心室
C:右心室心肌较左心室肥厚
D:在左心室各壁中,心尖部最厚
E:心房与心室由瓣膜隔开以确保血流朝一定的方向流动
关于额面QRS心电轴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心电轴位于+90°~+120°,为电轴轻、中度右偏
B:心电轴超过-30°,为电轴左偏
C:正常人的心电轴范围应为+30°~+90°
D:心电轴超过+120°,为电轴显著右偏
E:心电轴位于-90°~-180°,为不确定电轴
患者男性,65岁,有高血压病史。因反复发作心慌1个月就诊,心电图如图3-10-4所示,应诊断为()。
A:阵发性心房扑动
B:阵发性心房颤动
C:短阵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D: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E: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心室除极产生的是()。
A:P环
B:QRS环
C:T环
D:U环
E:Ta环
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表现为()。
A:突然出现明显延长的PP间距,长PP间距不是短PP间距的整数倍
B:同一导联上窦性PP间距相差>0.12s
C:PP间距逐渐缩短,继而出现一长PP间距,而后PP间距又重复以上规律
D:不同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s
E:突然出现明显延长的PP间距,长PP间距是短PP间距的整数倍
窦性心律失常一般不包括()。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动过缓
C:窦房阻滞
D:窦性停搏
E:窦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