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土地登记地籍调查

宗地调查资料按宗进行立卷,其申请人身份证明不包括()。
A:法人身份证明
B:企业营业执照
C:指界委托书
D:继承证明文书
宗地图绘图纸的常用规格不包括()K。
A:8
B:16
C:32
D:36
地籍数据的()要求能完整地描述、忠实地记录每一宗地的来龙去脉。
A:空间性
B:时态性
C:相关性
D:多源性
农村土地调查时,要防止和排除来自行政、技术等各方面的干扰,做到()三者一致。
A:图件、实地、模型
B:数据、结果、模型
C:数据、图件、实地.
D:数据、标准、实地
在勘测定界技术说明中应包括()。
A:项目概述
B:施测单位及日期
C:施测人员统计情况
D:勘测定界依据
E:勘测定界工作情况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为()厘米。
A:±5
B:±7.5
C:±10
D:±15
为了实现调查成果的纵向、横向的互联互通和快速更新,从调查底图制作、实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到调查最终成果形式等,全面实现数字化,满足管理对调查成果()的要求。
A:分类
B:查询
C:统计
D:汇总
E: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
A:土地的自然属性和覆盖特征
B: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用途
C: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
D:土地经营特点和管理特性
在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称为()。
A:初始登记
B:移交登记
C:变更登记
D:抵押登记
面积量算应遵循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级汇总的原则,各量算面积之和与控制面积之间的误差称闭合差,容许的误差范围是小于()。
A:1/50
B:1/100
C:1/150
D:1/200
划定基本农田图件中没有的图件比例尺为()。
A:1:5000
B:1:10000
C:1:25000
D:1:50000
地籍细部测量不采用()。
A:公式法
B:图解勘丈法
C:解析法
D:部分解析法
()是具有严密数学关系的一种图形,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之一。
A:标记
B:标识
C:图谱
D:登记册
变更权属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①填写变更地籍调查表;②填写变更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③界址变更调查及界址标志的设定;④权属调查文件资料的移交;⑤查询变更土地登记或设定土地登记申请文件;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⑦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⑧勘丈或修改宗地草图。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②⑦⑥⑧④
B:⑤⑦⑥③①⑧②④
C:⑤③②⑦①⑥⑧④
D:⑤⑥③①⑦⑧②④
不属于地籍原图和着墨二底图优等品的标准是:()。
A:图廓和图廓外的整饰及注记,正确齐全,图面着墨整饰一般、较准确
B:面积计算表格、汇总表格、分类统计表格设计规范,书写清晰,整饰美观
C:地籍原图、着墨二底图、宗地图清绘线条光滑流畅,墨色浓黑,图面整洁、美观
D:利用宗地勘丈数据(包括界址点坐标)检查的各类点位平面位移误差,有70%小于限差的2/3
地籍档案管理模块的功能有()。
A:地籍档案入库
B:地籍档案查询与检索
C:土地证书打印
D:地籍档案调阅管理
E:地籍数据更新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对调查范围内的每块土地的地类、()等利用状况进行调查。
A:布局
B:位置
C:分布
D:范围
E:面积
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指()。
A:权属调查
B:综合调绘
C:地类调查
D:野外调绘
农村土地调查区域中,可以按照单一地类图斑调查的有()。
A:城市
B:建制镇
C:河流湖泊
D:采矿用地
E: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如果在网平差计算软件中已经考虑了边长的归算改正和投影改正,则控制网的平差输入文件中,边长观测值应使用()。
A:只经过倾斜改正后的平距D0
B:只经过归算改正的平距D0
C:经过投影改正的平距D2
D:经过归算改正和投影改正的平距D2
()调查是权属调查的核心。
A:街道
B:界点
C:街坊
D:界址
当发生地籍变更时,地籍要素的编号势必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允许破坏原有编号系统的安全性能,体现了地籍编号的()原则。
A:适应性
B:可扩展性
C:实用性
D:可更新性
土地使用权抵押权初始登记时,申请人提交的权属来源证明材料有()。
A:申请人身份证
B:土地使用证
C:主合同与抵押合同
D:共有人同意抵押证明
E: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的证明
灌木林地是指灌木覆盖度()的林地。
A:≤20%
B:≥20%
C:≤40%
D:≥40%
土地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是()
A:集体土地使用权
B:国有土地所有权
C:集体土地所有权
D:国有土地使用权
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时,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和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允许误差分别为()cm。
A:±5,±10
B:±7.5,±10
C:±5,±7.5
D:±7.5,±15
当影像反映的地类界线与实地不一致,必须在实地依据实地情况或综合判读标绘其地类界线,判读标绘的地类界线相对于实地确定的地类界线移位不得大于图上()mm。
A:1.0
B:1.5
C:2.0
D:2.5
界址点坐标成果表格中,村界界址点应标注在()一栏。
A:点号
B:坐标
C:距离
D:备注
调查资料()后,,应逐宗用资料袋装放。
A:核签
B:装订
C:盖印
D:立卷
地籍铅笔原图的基本精度要求是,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毫米(mm)。
A:±0.4
B:±0.3
C:±0.5
D:±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