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护理高级职称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
D:异病同治
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下列哪项不属于养生原则()
A: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B:因人而异、辨证施养
C:调理脏腑、脾肾为先
D: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E: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关于穴位注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B:选穴要准确,深浅要适宜
C:药液应注入血管或关节腔内
D:选穴宜多,且一穴可连续使用
E:副作用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推药宜慢
患者,男性,57岁。中风后遗症卧床2年。5天前家人发现患者右侧臀部皮肤红润,肿胀且硬,患者自述麻木、触痛,以手指压之褪色,松指后恢复。以下对症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A:避免局部受压、擦伤,2~4小时翻身1次
B:按摩受压部位,每次至少按摩3~5分钟,每天2~4次,按摩时可外涂50%酒精、樟脑酒精或红花酒精
C:用艾条灸压疮周围或邻近部位,以温通气血,消肿止痛
D:局部每日用红外线照射1次,每次10~15分钟,灯光强弱与距离以病人能忍耐为准,照射前可在局部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或金黄膏、黄连膏
E: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冷水擦洗受压部位1~2次
妇女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而质稠,多属()
A:寒凝血滞
B:血热内迫
C:气不摄血
D:肝气郁滞
E:瘀血积滞
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
A:表皮 
B:真皮 
C:皮下组织 
D:表皮与真皮间 
E:真皮与皮下组织间 
“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
A:心阳
B:肝阳
C:脾阳
D:肾阳
E:以上都不是
中医康复护理的原则包括:()
A:养生护理原则
B:综合护理原则
C:整体护理原则
D:因时护理原则
E:因人、因证、因病程护理原则
首次接受敷药的患者最好应()
A:首先用盐水棉球清洁局部皮肤
B:直接敷药
C:首先在皮肤表面放一纱块
D:首先用酒精棉球清洁局部皮肤
E:首先用水清洁局部皮肤
下列哪项不是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A:恶寒发热轻重
B:是否有咳嗽
C:渴与不渴
D:脉象的数与不数
E:涕白或黄
“疳积”的病因是()
A:过饥
B:饮食偏嗜
C:过饱
D:饮食不洁
E:误食毒物
膀胱湿热证的审证要点为()
A:小便短赤
B:小腹胀闷
C:尿频尿急尿痛
D:夜尿多
E:尿血
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不包括()
A:三焦
B:心
C:肺
D:肾
E:脾
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血液生成与运行方面
B:调节全身气机方面
C: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方面
D:调畅情志活动方面
七情伤及五脏,错误的是()
A:怒伤肝
B:忧伤心
C:思伤脾
D:悲伤肺
E:恐伤肾
某久病患者,面色苍白,近日时而泛红如妆,属()
A:肝阳上亢
B:心火上炎
C:阴虚火旺
D:肝胆湿热
E:虚阳浮越
称之为“攻下派”的代表医家是()
A:刘完素
B:叶天士
C:李东垣
D:张子和
E:朱丹溪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夏季易感暑热,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
B:年老体弱者宜安排在室温偏高的阳面房间
C:阴虚证患者,病室内的湿度宜偏低
D:青壮年患者宜安排在室温偏低的阴面房间
E:有眼病的患者,病室内的光线宜暗
若为疮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脓肿范围的目的是()
A:促进疮疡吸收
B:抑制脓液的扩散
C:防止毒邪的扩散
D:保护疮疡面
E:加速脓液的吸收
患者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同常人,其病证为()
A:癫证
B:狂证
C:中风
D:中暑
E:痫证
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称为()
A:针根
B:针尖
C:针尾
D:针杆
E:针节
“精汁”是指()
A:肾精
B:水谷精微
C:津液
D:胆汁
E:精液
按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
A:散寒
B:解表
C:行气
D:活血
E:补气
用药需中病即止的药物是()
A:安神药
B:泻下药
C:清热药
D:消食药
E:调经药
被称为“后天之本”的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描述的阴阳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互相转化
E:相互感应
患者,女性,48岁。2年前因车祸丧子,出现哭笑无常,反复发作,服用镇静药物,效果不佳。7天前,因琐事与邻居发生口角,出现胸闷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腹胀、嗳气,食欲不振,苔薄白,脉弦紧。患者药物调护宜选用()
A:半夏厚朴汤加减
B:柏子养心丸加减
C:龙胆泻肝汤加减
D:甘麦大枣汤加减
E:柴胡疏肝散加减
“水能灭火,火亦能煎水”体现的是阴阳()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互相转化
E:平衡统一
对小儿肥胖症患儿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采用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食物
B:一天只吃一餐
C:运动到疲劳为止
D:采用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质的食谱
E:以上均是
养生学中常人宜选择的睡眠姿势为:()
A:仰卧位
B:俯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自由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