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山西焦煤考试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是主要参考的地质因素为()
A:断层的发育程度
B:煤层的稳定性及可采指数
C:褶皱的发育及产状变化情况
D:岩浆岩侵入的面积大小及其对煤层的破坏程度
E:煤层倾角及其顶底板强度
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有()。
A:文字记述
B:象限法
C:方位角法
D:符号图示法
E:等值线图法
蓄顶温度与立火道温度大约相差()
A:300℃
B:150℃
C:10~13%
D:20~30%
低压氨水冷却煤气的效果与()有关。
A:氨水温度
B:氨水雾化状况
C:喷嘴结构
D:操作压力
重介旋流器的分选密度调节在生产中主要是通过()来调节。
A:煤泥的含量
B:悬浮液的密度
C:磁铁矿粉密度
D:底流口或溢流口直径
在纵剖面图上,可根据褶曲枢纽的产状将褶曲分为()。
A:水平褶曲
B:伏褶曲
C:挠曲
D:直立褶曲
E:倒转褶曲
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应()它的长时最大实际工作电流。
A:大于或等于
B:小于
C:小于或等于
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当根据()确定。
A:水头高低
B:煤(岩)层厚度
C:煤(岩)层硬度
D:含水层富水情况
全员效率的计算公式中,全部生产人员的计算范围是()
A:矿区型选煤厂:从受煤系统到产品装车的全部人员和机电设备维修、采制化人员
B:矿井型选煤厂:从原煤准备到产品装车仓的全部人员,2/3的机修人员,2/3的采制化人员和全部的行政管理人员
C:矿区型选煤厂:从受煤系统到产品装车的全部人员和机电设备维修、采制化人员,选煤厂全部行政管理人员
D:矿井型选煤厂:从原煤准备到产品装车仓的全部人员,1/3的机修人员,2/3的采制化人员和全部的行政管理人员
下列对炭化室的长、宽、高与生产能力的关系叙述正确是()
A:焦炉大型化具有投资省,维修费用低,占地面积少和热效率高等优点
B:炭化室高度最高可达到6m
C:炼焦炉的生产能力和炭化室的容积有关系
D:炭化室越长、生产力越高,但是对加热调节和机械设备的要求也越高
煤矿必备的地质资料有()
A:地质勘探报告
B:建矿设计
C:建矿地质报告
D:生产地质报告
各种溜槽必须针对不同物料,分别解决()等措施。
A:防尘
B:防噪音
C:防漏水
D:防止物料跳出
横铁下落不到位的原因()
A:取门机故障
B:炉门清扫不干净
C:尾焦清理不彻底
D:装煤太多
按生产1吨焦炭计,废渣产生量为()KG。
A:5-10
B:10-15
C:15-20
煤样制备中人工缩分方法有()
A:堆锥四分法
B:条带截取法
C:九点取样法
D:棋盘法
钢丝绳表面钢丝被腐蚀、磨损达到钢丝绳直径()%时,应当报废。
A:20%
B:40%
C:50%
D:60%
分析煤矿伤亡事故的发生原因时,常按以下原因进行分析()
A:文化程度
B:三违
C:工程质量
D:安全措施
E:安全设施不全或失效
防水隔离煤柱的种类有()
A:井田边界防水隔离煤柱
B:断层
C:充水含水层
D:陷落柱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某矿属高瓦斯矿井,因井下管理不善造成瓦斯爆炸事故,恢复现场后发现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为降低瓦斯浓度,决定在井下建立临时瓦斯抽放泵站;对于井下临时瓦斯抽放泵站的设计,下列规定错误的是()
A:临时瓦斯抽放泵站可安设在配有瓦斯监测传感器的回风流中
B:抽出的瓦斯可以排放在有瓦斯监测传感器,且能保证瓦斯浓度不超限的进风流中
C:排放的瓦斯出口必须设置栅栏、悬挂警戒牌等
D:当排放瓦斯巷道的瓦斯浓度超限时,应断电,并停止抽放瓦斯
炼焦生产过程中,可燃气体浓度超标的原因可能有()
A:生产能力的增加
B:循环系统泄漏
C:锅炉泄漏,H2含量增加
D:装入生焦,可燃气体急剧上升
非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电工作业、焊工作业、蹬高架设作业)的培训由职教中心组织不少于()课时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从事本工种工作,并定期参加复训。
A:90
B:60
C:45
D:30
对一座焦炉,交换机工每隔()分钟进行一次巡检。
A:30
B:40
C:60
以()等为原始物质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在我国俗称“石煤”。
A:菌类
B:藻类
C:蕨类
D:被子类
某班推焦作业的K1=0.90,K2=0.80,K3=()。
A:0.90
B:0.72
C:0.80
D:0.75
如何操作才能减少排入大气中的荒煤气量()
A:减少装煤量
B:装煤满
C:密封好冒烟处
D:保证工艺的正常
E:平好煤
F:装煤均匀
()都能提高荒煤气的发生量。
A:消除冒烟
B:装满煤
C:提高集气管压力
D:使用精确的流量表
列车的制动距离,运送()时不得超过40m。
A:人员
B:物料
C:伤员
煤层是沉积岩中最软弱的岩层之一,在构造应力或重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甚至产生(),形成复杂的褶皱或厚煤包。
A:纵弯折曲
B:塑性流变
C:反复位移
D:平推变薄
穿过含水层或导水破碎带段的井巷,应按防水的要求进行()注浆,并加强支护。
A:壁前
B:壁上
C:壁后
D: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