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拌和站操作员

拌和站技术主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的文件、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发现拌和站生产数据与标准存在较大偏差时,或施工单位存在擅自改装、停用、损坏信息管理系统及修改系统数据等恶意行为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告建设单位。
A:检查人员;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安质部.
进行落差测试时,组次应根据与计量系统配套的主机()而定。
A:生产能力;
B:公称容量;
C:进料方式;
D:出料方式.
()通常不属于材料管理的流通过程管理。
A:材料计划;
B:材料核算;
C:订货采购;
D:材料运输.
()在接到拌和站下达的生产任务单和试验室下达的施工配合比后,严格按照施工配料通知单输入配合比。
A:试验员;
B:操作手;
C:质检人员;
D:驻站监理.
混凝土取样检验时,检测频率为,每一单元结构物()。
A:至少1次;
B:至少2次;
C:至少3次;
D:至少4次.
采用提供材料加工方式生产混凝土时,配合比设计、原材料与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应由()完成。
A:拌和站;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第三方检测机构.
拌和站应配备骨料清洗设备,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清洗能力应满足生产需要。
()负责编制和发布系统间接口业务规则和传输协议约定。
A:施工单位;
B:监理单位;
C:建设单位;
D: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
严格按施工配料单配料,保存好每次生产配料的数据,()。
A:为加强技术交流,可将数据复制给友好拌和站;
B:为加强技术交流,可将数据复制给非本站驻站监理;
C: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向外界调阅;
D:为加强技术交流,可将数据复制给好友并上传至相关技术交流群.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要做到“四会”,即:会使用、()、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A:会操作;
B:会保养;
C:会判断;
D:会调整.
所有电器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设置(),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
A:保险;
B:接地;
C:开关箱;
D:配电箱.
使用过的废油若还有利用价值时,必须()。
A:过滤后使用;
B:降级使用;
C:用于非重要设备;
D:过滤并降级使用.
搅拌站在搅拌过程中遇到突然停电,必须等到来电后再进行处理。
拌和站采集和传输设备可以在混凝土生产空闲时间内重启,保障设备性能。
()的含义就是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保证的程度。
A:工作质量
B:工序质量
C:管理质量
D:工序能力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由()组成。
A:汽车底盘;
B:混凝土搅拌运输专用装置(机构);
C:搅拌机;
D:计量系统.
拌和站质量负责人应由具备()文化程度、两年以上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A:中专及以上
B:本科文化
C:中专以上
D:大专及以上
检查过程,对责任单位可采取通报批评、停产整改和()等考核措施。
A:信用等级扣分;
B:清除本项目;
C:纳入黑名单;
D:不良行为记录.
比表面积一般是确定()的指标。
A:水泥或矿粉细度;
B:水泥强度;
C:粉煤灰细度;
D:外加剂性能.
进行拌和站计量系统落差测试时,需记录()。
A:约定值和显示值的相对误差;
B:约定值和显示值的绝对误差;
C:约定值和显示值的误差;
D:约定值和显示值的差异.
拌和站材料负责人对砂、石、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原材料的控制,防止不合格原材料投入使用。
外加剂储存罐采用()防晒和冬季保温。
A:保温设施;
B:降温设施;
C:顶部搭设遮阳棚和四周棉被包裹;
D:加热装置.
拌和站外加剂秤自校频率一般为()。
A:每月一次;
B:每周一次;
C:每天一次;
D:每季度一次.
拌和站的生产场地必须进行()处理。
A:砂浆硬化;
B:夯实硬化;
C:碾压硬化;
D:混凝土硬化.
当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正常波动时,可对()等参数进行适当微调。
A:混凝土外加剂用量
B:粗骨料分级比例
C:砂率
D:水胶比
粉料仓顶的除尘器一般为()除尘器。
A:筒式;
B:袋式;
C:重力式;
D:旋风式.
螺旋输送机有噪音或异响的情况()。
A:电机轴承损坏;
B:减速箱润滑油不净或不足;
C:螺旋管螺旋芯轴(叶片)刮到管内壁。
()负责本部门人员的管理及考核,指导使用人员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用、保养设备。
A:拌和站技术主管;
B:拌和站站长;
C:拌和站调度;
D:设备负责人.
原材料进场时,()与供应商共同核对材料的质量、品种、规格、数量,不符合初验要求的不得进场。
A:试验员;
B:质检工程师;
C:材料员;
D:驻站监理.